2024年农资行业内卷的根本原因!

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一双手”,两者一旦分开,作用必然会降低一半。很多农资企业老板觉得所谓的激励,无非就是发点奖金,在大会上发个证书表扬一下。如果是偶然的,无规律地,肯定不会长久持续。要想持续运行,那就一定要建立完善地系统。

为什么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一双手”?

激励机制要想落地,并持续运行,员工最关心的利益(薪酬)才是关键。任正非曾经表示:把钱给够,不是人才也能变成人才。有利可图,激励才好做下去。对于商人来说也是如此,无利不起早,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有些农资企业老板喜欢给员工打鸡血,画大饼,觉得这种激励就足够了,忽悠一时可以,注定长久不了。

什么叫利益再分配?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让优秀的人才,贡献价值大的人才,获得应有的回报,让优秀人才不吃亏。只有让优秀人才不吃亏,才可能带动中间段的员工,淘汰末位段的员工。传统的按岗位定薪,按工作年限定薪,只会限制住后来优秀者的能力展现。所以,利益的再分配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落后的规则,在真正有能力之人,通过正确的激励机制,来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多劳者能多劳多得,才能自动自发地工作,从而达到真正的激励效果。所以,激励机制+利益再分配,才能形成完善的系统。

农资行业内卷的上半年已经画上句号,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说,挺一挺,难熬的日子就过去了。一切真的可以回到过去。辉哥认为,农资行业的艰难不会轻易过去,上半年的困境也只是序曲而已。

接下来的艰难,注定要有不少企业离场!

农资行业的困境本质,是彻底的、革命性的利益再分配。

传统的农资企业、经销商的已经被极大压缩。只有压缩传统的,简单的产品简单流通的利益,农资经营者(企业、经销商)只有靠提供专业化服务获得应得收入,中国农资行业才能回归本职,以满足农业种植需求、提供更科学的作物解决方案下获得各自合理的利益,将为农资行业带来彻底变革!

回顾农资行业近几十年发展的历史,农资企业、经销商的收入不断减少。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2—2022 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 1220万人。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据将超过 1500 万人。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指出,未来“土地中等规模经济成为常态”。

那么,什么是中等规模?

一般而言(除东北、内蒙古、新疆),户均面积在20 亩的可以称为“散户”,承包面积在 200 亩以下的可以称为“小大户”,承包面积在 300—500 亩的可以称为“中等规模大户”,承包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可以称为“基地大户”了。在基地大户面前,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处于被动位置,因为厂商要么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要么只能处于从属位置。这些年,很多农资企业都反映无法服务超大户也是这样的原因。

一方面,基地大户有议价权;另一方面,基地大户一般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合作伙伴,他们不愿意频繁更换产品,只因试错成本太高。近两年,随着农业风险增加,大资本进入农业的热潮或将结束。大量的返乡、回乡人员,将成为土地的新种植者,他们也是目前承包土地的主体,会使土地在有限规模内集中,也使厂商的深度服务成为可能。刘春雄指出,农资厂商只有同有限规模、有限资本、有限能力的中等规模种植户合作才可以达到双赢。

此外,中国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农资行业的用工成本逐年增多,这对农资行业从业者来说是机会,也是压力和挑战。

所以,专业高效的农事服务成为新型种植者的刚需,同样的成本,购买最专业的服务,传统的产品销售,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这必将会对农资行业原有的分配机制进行变革。

专业的农资服务有压力吗?辉哥认为,肯定是有压力,所有的服务都有成本,这就要求农资企业、经销商(服务商)更加专注,专业化分工以提升服务效率,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服务商和渠道商相比,辉哥认为有三个点不同:

第一,服务商是基于作物的需求,种植者的需求,做的是专业、系统的综合服务;

第二,产品供应链基于市场不断优化,形成反向定制农资的产品供应链;

第三,农事服务的打磨,从优秀高校和外部行业招人,为种植者提供更适合、更高水平的专业化解决方案。

为什么近几年农资渠道利润率越来越低,核心原因是商业模式问题

传统农资渠道已经没有定价权

产品和服务从本质上来讲是同质的,所以你只能根据你的成本和竞争对手做定价,而不是像农资企业根据企业定位来生产产品,下游经销商按渠道商制定的价格来提货。

农资渠道商是在往上游拆成本,拆完了向上游销售,这种模式越来越难搞!因为上游不会给你真正的溢价权,而下游经销商(种植户)用脚投票,你的产品贵就会卖不动,造成被双边挤压。

农资渠道的销售和运营费用过高

传统农资企业的营销、渠道开发、销售和服务再加上人力成本,至少得占到20%-30%,更有甚者达到40%,稍有不慎,肯定亏本在做。

很难让客户真正满意

因为农资行业的产品、服务趋于同质化,无法有效衡量哪家好,也难以形成有溢价的品牌效应。

无法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复制,无法“薄利多销”

其实,农资行业(企业、经销商)最大的价值是为客户创造服务价值,但在行业的极度分散、割裂的现状下,企业没有办法稳定地提供服务。

我们再从用户视角看一看农资这个行业,大多种植者普遍认为农资经渠道商是二道贩子。

农资渠道商还缺乏顶级人才的加入,因为行业太复杂了、太难干了,但是真正的人才又太贵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明显不对等。如果没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怎么创新、怎么破局,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正视行业问题,而不是做大业绩。

渠道的创新应该是百花齐放

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企业结构分布的问题,农资企业太多了,所以才要谈渠道。你会发现每一个国家跨越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这个阶段,都有农资渠道的样板,但研究了一遍以后你会发现没有任何的参考意义,因为它全是区域经营形态。

总的来说,渠道的创新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应该是百花齐放才对,这是成熟市场的象征。回到什么是渠道的问题上,从商业定义来讲,链接行业和消费者的就是渠道。在农资行业,谁在整合资源谁就是渠道。但只有足够高效才能体现农资渠道的商业价值,这一点上,辉哥认为农资渠道的百花齐放的“春秋时代”已经到来了,无论哪家公司,最终都要比拼用户体验、运营效率和流量能力,这些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基础。

真正商业核心还是“以人为本”

当下图文、短视频、直播、长视频并存的内容重构时代,我们最重视的还是客户需求,也在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客户最关心的事,以这一点为核心去创新、重新构建服务体系,做出差异化的“人、货、场”新体验,回归“以人为本”来反向思考。

第二个核心就是产品和服务重构,从产品端往制造端再走一步,比如说,通过服务创新,反向定制产品解决方案、全程解决方案、建设定制品类的服务体系,或者整合生产企业的差异化品等等。

未来农资经销商不能单单卖产品了,而是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专业的服务+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为核心,可能变成新的商业模式。

最后再讲讲,再唠叨一下。

最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犯的错,希望大家避开这个坑。

首先,不要追求线上线下同品同价,线上和线下是两码事,低端的常规产品直播一次可能几百上千万销售,这就是电商的好产品。放到线下,你一个月卖三五十万,这效率肯定不行,所以不要追求线上线下同品同价。

第二,要运营品牌而不是运营商品,农资生产企业每年投入百万级别的营销费,对消费者来说,选择什么品牌代表着他的真实需求,你逆着它来是肯定不行,你得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拥抱它。

第三,盲目追逐大规模流量没太大意义,你的维护成本、运营成本非常高,流量有大不等于转化率高,看这个数字没什么意义。

第四,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传统平台商身上,大部分的平台商没有帮你破局的能力。辉哥认为新型零售商(服务商)最终的破局之路,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做好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同时做好服务。

农资行业利益重新分配刚刚开始,这些也是当下2024年正在发生的,希望朋友能够看清事实,不急不躁,抓住机遇,一起推动中国农资业的服务模式变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