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虾火了!广东、江苏掀起转养热潮,这条百亿级的罗氏沼虾,值得投身吗?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养虾最发达和最有代表性产区之一,多年来,这片热土持续引领着中国对虾行业先进发展方向。然而,有业内消息指出,受极端天气与市场行情影响,今年珠三角地区冬棚亏损面已达70%以上,棚尾虾更是受洪水和病害双重打击,亏损面达90%。

这让许多养殖户对养虾失去了信心,靠养虾暴富的希望似乎也要化为泡影,有企业统计数据后称,超40%养殖户表示要转养其它品种,近90%养殖户在亏本线上徘徊,原本主流的南美白对虾正面临一波弃养潮。

养殖寒冬下,养什么品种才能赚钱?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水产人面前的“生死难题”

为集中产业智慧,探寻罗氏沼虾先进养殖观念与模式,引导行业升级转型,从源头上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现发起“2024寻找中国罗虾养殖高手”和“2024寻找中国罗虾养殖先进模式”活动,希望在各养殖产区寻找到拥有多年养殖经验,因地制宜摸索出优秀模式的匠心型养殖户。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写实参照。

图片

“罗氏沼虾长期保持着稳定的价格,而市场价格高峰时可卖到60多元/斤,有搞头!”凭借强大的市场韧性和产业潜力,不少养殖户表示,罗氏沼虾成为了许多养户新的“押宝对象”。

与此同时,罗氏沼虾的养殖成本也相对较低,冬棚虾养到10-15头/斤规格的成本区间仅在15-20元,这使养殖户们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空间。稳定的价格和利润空间,让罗氏沼虾成为近年来出塘价格、盈利能力相对较好的水产品种之一。

追溯罗氏沼虾的历史,还要回到1976年。彼时中国农科院从日本引进罗氏沼虾后,这一长臂大头,壮实多肉,营养丰富的“淡水虾王”便在中国找到了家,落地生根。凭借着技术不断突破、良种意识日渐形成,我国罗氏沼虾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契机。

图片

在市场需求和养殖效益的推动下,罗氏沼虾的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广东、江苏等地更是掀起了转养罗氏沼虾的热潮。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罗氏沼虾产量达到了17.78万吨,养殖面积达到了约60万亩,苗种数量近400亿尾。这一庞大的产业规模,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为数十万农户提供了致富的机遇。

截至目前,我国已连续20多年成为全球罗氏沼虾产业最大国。据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罗氏沼虾产量17.78万吨,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广东养殖产量达7.49万吨,占比约42%,稳稳占据第一名;江苏省养殖产量达6.17万吨,约35%,排全国第二;浙江地区产量2.71万吨,占比约15%,位居全国第三,三地占全国总产量达92%。

图片

目前全国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约60万亩,小小沼虾已壮大成为了年产值200亿元的百亿级产业,数十万农户因此受惠走向了致富之路。

但由于罗氏沼虾适应的生活水温为24~30℃,当水温下降到16℃时,行动迟缓,逐步死亡,这就意味着该虾在我国适宜的养殖时间只有4到5个月,因此我国罗氏沼虾的产量年增长幅度较为平缓。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珠三角地区的巨大潜力值。

图片

随着罗氏沼虾本土化养殖规模的形成,珠三角地区将实现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的降本、增效、提质。通过链接国内优质对虾投入品(饲料、动保)企业和流通、加工、食品等企业,培育罗氏沼虾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对虾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竞相发展,为未来产业的孕育孵化打造新的重要增长极,全国罗氏沼虾产业也将迎来换道加速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