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槐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进展

摘 要:上杭县积极开展槐猪这一珍贵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阐述了上杭槐猪的品种来源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相关进展,归纳了品种种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品种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旨在为上杭槐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槐猪;品种遗传资源;利用

槐猪是福建省独有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属华南型地方猪种,有早熟、易肥、肉质细嫩的特点,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闽西南的山区,上杭县是主要产区。

1、品种来源

据上杭县志记载,槐猪在上杭县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但来源名称已不可考证。改革开放以前,槐猪是上杭县农村养殖的当家品种,农户利用当地的地瓜藤、米糠等粗饲料饲喂槐猪,使得槐猪具有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的特点。

2、品种保护情况

2.1 建立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上杭县自2000 年启动槐猪保种工作,由中央和上杭县财政投资建立上杭绿琦槐猪保种场,从民间收集种源,采取家系等量留种和本交的方式进行生产,最终建立了8 个家系145 头猪的核心群。保种场注重动物福利,不设限位栏和产床,提高了母猪的生产潜力,母猪年更新率低于25%。由于槐猪生长速度慢,日增重仅为294 g,无需大量使用精料,青绿饲料喂量达到30%以上。精料也仅是用玉米、豆粕和麦皮配制而成,未添加预混料。保种场种植有狼尾草100 亩。将狼尾草打浆喂猪,再外购饲用红萝卜补充自种青饲料的不足,在中大猪和母猪阶段大量使用青绿饲料,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并保证了肉质。

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撑、资金扶持等措施,上杭县培育了省级龙头企业上杭儒溪槐猪有限公司。2006 年引进上市企业傲农集团,投入5.2 亿元从保种、杂交利用、饲料、屠宰加工、销售、文化等方面全面布局,做大做强槐猪产业,培育的槐猪2011 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槐猪产品知名度。历年来,上杭县不断完善保种方式,形成了政府统筹,保种场、备份场、扩繁场、散养农户参与保种的形式,构建了以保种场、备份场为核心,以扩繁场、社会养殖场为骨架,以民间养殖为基础的立体保种体系,提高了抗疫病风险能力。

2.2 编制地方标准

上杭县农业部门制订了 《上杭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上杭县 “十四五”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上杭县 “十四五” 槐猪产业发展规划》 等政策文件,提出上杭槐猪发展目标、优势发展区域及保障措施,引领槐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杭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保种专家组,上杭县畜牧站制订了 《槐猪质量标准》 《槐猪保种方案》 《槐猪、官庄花猪饲养标准和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并指派畜牧技术干部到保种基地驻场指导提纯复壮、选育选配等技术工作,提升保种水平。

2.3 惠农政策支持槐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杭县政府制定出台了 《上杭县强农惠农政策》,将地方品种养殖纳入补助范围,每年安排县级财政补助资金60 万元,2019 年以来累计补助槐猪养殖场(户)130.2 万元,促进养殖规模稳步扩大。上杭县将2021 年龙岩市农业农村局下达的新增生猪养殖指标优先用于槐猪发展,支持槐猪产业做大做强,2021 年以来上杭县新增槐猪规模养殖2.5 万头。

3、品种科学研究

3.1 建立了槐猪品种外貌特征标准

经过保种实践,上杭县绿琦槐猪保种场确立了上杭槐猪品种外貌特征标准:体质健壮,发育正常,四肢结实,尾部平直;全身黑色(在全身任何部位出现白色视为不合格);有明显的横行皱纹,部分棱形皱纹;头较短而宽;耳小稍向前倾,耳朵偏大且下垂者视为不合格;嘴筒稍弯,长短适中,嘴筒直硬而尖者视为不合格;腰背宽而凹;腹大而下垂,怀孕母猪大都着地,腹下线平直者视为不合格;乳头5~6 对,超出6 对以上者视为不合格;蹄多为卧系;尾有圈而上扬;公猪无单睾、隐睾,母猪无瞎奶头、脐疝;6 月龄体重分别大于40 和30 kg,公、母猪体长分别大于75 和80 cm(图1)。

图片
图1 上杭槐猪

3.2 基因信息的挖掘与研究

ESP 基因是控制母猪产仔数的主基因,并且与猪的其他经济性状无显著相关性。福建农林大学开展了上杭槐猪ESP 基因多态性检测,发现槐猪ESP 基因的等位基因A 和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0.1897 和0.8104;杜洛克猪ESP 基因的等位基因A 和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0.97 和0.03;槐猪ESP 基因的等位基因A 和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0.76 和0.24,表明槐猪在提高种猪产仔数的繁殖性状上优于杜洛克猪和大白猪,具有较高的改良价值。许卫华等[1]开展了槐猪H-FABP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槐猪FTO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槐猪在H-FABP 遗传多态性具有独特性。

2019 年上杭傲农槐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杭县白砂镇大科技村建立了槐猪备保种场,制订了保种工艺,目前保有槐猪种猪约300头,建立了8 个家系,利用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1.4Mb 的芯片对保种备份场的种猪进行血缘分类,完成了8 个家系,和备份场原有家系划分相符(图2)。

图片
图2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组建8 个不同血缘家系图

3.3 疾病控制

传统观点认为,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力。技术人员在槐猪保种过程中认识到这条规则不适用于槐猪,槐猪的体格明显小于外三元,更易发生支原体肺炎、圆环病毒病等疾病感染。技术人员采取种猪每年防疫两次的方法,在仔猪出生3 日龄时胸腔注射猪支源体肺炎活疫苗(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14 日龄注射圆环病毒灭活疫苗,较好的控制了支原体肺炎和圆环病毒病。

3.4 槐猪的营养需要

2006 年,上杭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组织专家开展了槐猪营养需要的研究,提出了槐猪各阶段的营养需要。研究表明:小猪阶段的槐猪与瘦肉型猪一样,对粗纤维的利用也是较差的,如能量蛋白太低,对生长也是不利的,粗纤维最好控制在4%以内;中猪阶段的槐猪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也不是很好,超过9%将影响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大猪阶段给予槐猪较高的能量、蛋白都是浪费。谷壳不易消化,大猪阶段饲料配方中使用较多稻谷粉对采食量、日增重影响较大。最终认定,小猪阶段粗蛋白质含量为16.0%,消化能为12.8MJ/kg;中猪阶段粗蛋白质含量为14.0%,消化能为11.73MJ/kg;大猪阶段粗蛋白质含量为12.0%,消化能为12.55MJ/kg,根据研究结果,结合 《猪饲养标准》(NY/T65—2004)中的肉脂型猪饲养标准确定槐猪种猪和生长猪各阶段饲养标准[2](表1 和表2)。

表1 种猪营养需要

图片

表2 生长猪营养需要

图片

3.5 屠宰与肉质测定

3.5.1 屠宰测定

2014 年,上杭县绿琦槐猪育种课题组开展了传统熟喂条件下180 日龄肉猪的屠宰测定,结果见表3[3]。

表3 屠宰测定数据

图片

3.5.2 肉质测定

2019 年,上杭傲农槐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分析检测中心基于脂肪酸的氨基酸组成的风味物质,对所属备份场的220 日龄肉猪进行了肉质检测。结果表明,槐猪板油和肥肉油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槐猪肉含丰富的谷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表4)。

表4 上杭槐猪肉质测定数据 单位:%

图片

4、上杭槐猪开发利用情况

4.1 杂交试验

由于槐猪的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养殖效益较低。为了提高养殖效益,2019—2022 年上杭县畜牧站在上杭傲农槐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备份场开展了杂交试验,结果如下。

4.1.1 不同杂交组合的毛色

由表5 可知,选取母槐猪和其他品种公猪杂交,后代的毛色出现了分化。由于黑色相对棕色是显性,杜洛克和槐猪杂交后代多表现为黑色,在不改变消费者对槐猪黑色外表的认同的前提下提高瘦肉率,为培育新品系提供了新思路。

表5 槐猪不同组合杂交的毛色数据

图片

4.1.2 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数据

由表6 可知,在母槐猪和杜洛克公猪、长白公猪、大约克公猪的杂交组合中,长槐和大槐总产仔数整体上高于杜槐和纯种槐猪。杜槐杂交初生个体重最高,但由于产仔母猪仍为纯种槐猪,整体的出生重偏小。杂交后裔断奶个体重优势明显,在同等日龄下均高于纯种槐猪。

表6 杂交F1 代产仔数

图片

F1 杂交后备主要以“全程日增重” 作为选留依据,并参考血统和体型外貌。全程日增重与背膘厚方面,槐猪与杜槐、长槐、大槐相差较大,杂交后裔性能更加优异(表7)。

表7 槐猪不同杂交组合F1 代的生长数据

图片

4.2 销售情况

目前,上杭槐猪在保种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产业化开发。上杭县儒溪槐猪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福州和 “朴朴” 电子商务平台合作销售槐猪;以上杭槐猪地理标志为抓手,授权上杭县开心家庭在抖音销售槐猪肉。目前,上杭槐猪在福建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福州市、厦门市、龙岩市和上杭县城均有销售,2022年上杭县境内槐猪存栏2.2 万头,出栏2.8 万头。

5、存在的问题

槐猪具备大多数地方猪品种具有的共同缺点,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产仔数也偏低。目前槐猪的市场销售主要是鲜肉销售,通过专卖店和超市销售,产品线单一。虽然经过20 年的槐猪保种与开发利用,但目前槐猪仍然存在种群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目前上杭槐猪的市场主要在福建省内,在相邻的广东市场知名度不高。

6、对策建议

6.1 保护利用相结合

槐猪具有 “狮子头、美女腰、黑熊脚、麒麟尾” 的显著品种特征,具有良好的产品开发前景。槐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决定了槐猪开发必须走杂交和开发新品系的道路。利用特种野猪和槐猪杂交,能够有效提高瘦肉率和保持风味[4]。在不降低肉质的情况探索合适的杂交组合,产出高品质的猪肉,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猪肉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6.2 提高槐猪肉的附加值

适应时代快节奏要求,开发槐猪预制菜,提高槐猪肉的附加值,延伸槐猪产业链。目前,上杭县已开展了槐猪红烧肉预制菜的研制,下一步考虑制订槐猪红烧肉预制菜标准,规范产业发展。

6.3 开拓大湾区市场

利用广州和龙岩对口合作的机遇,开拓大湾区市场。大湾区有庞大的高端消费人群,让他们吃上高品质槐猪肉是我们的任务。目前上杭槐猪肉仅在福建省内有一定知名度,要利用这个机会,开拓广州大湾区市场,做大做强槐猪产业。

7、小结

上杭槐猪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槐猪肉含有多种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具备产业开发的良好基础。应在做好保种的基础上,克服槐猪长速慢的特点,在不降低肉质的前提下开展杂交和新品系培育,提供消费者吃得起的上杭槐猪肉。

 

参考文献:

[1]许卫华,康丽珠,林秀娇,等.槐猪H-FABP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 76-80.

[2]吴锦瑞.槐猪育肥期不同营养水平对比试验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09,31(4): 3-4.

[3]吴锦瑞.槐猪饲养模式对其肉质风味影响的试验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9,31(3): 11-12.

[4]刘务勇.特种野猪养殖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0-91.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