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跨区作业盈利典例及思考
“三夏”期间,我国每年都要投入4000多万台农机。其中投入70万台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超过70%,单机收获效率提高30%以上,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6%,老旧联合收割机逐渐退出跨区机收队伍。基于北斗导航的自动驾驶计亩测产联合收割机、免耕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农机从田间试验步入夏收夏种一线,开启了“三夏”无人作业新模式。
装备的更新换代带来机收效率的显著提高,“三夏”期间全国日机收面积过千万亩的天数达到14天,单日机收最高2100万亩。在这庞大的机械化作业大军中,最靓眼的莫过于跨地区作业机队。支撑其长盛的内在因素就是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整理相关典例,希望有助跨地区作业的读者们。
一、农机跨地区作业的盈利模式典型案例
1、牧草收获跨区作业
山东烟台莱阳市山前店镇全德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余万元,购置德国克拉斯青贮收割机、日本青贮打捆包膜机等大型高端机械,在省内的烟台、威海等地,省外的内蒙古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克拉斯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价格在200万元左右,年作业收入达100万元,2年即可收回成本,作业收益相当可观。
其实,早在20年前,天津大港、陕西千阳就已经开始了青饲料收获方面的跨区作业探索。据网载信息,2013年5月5日,天津市大港区首支青饲料收获作业服务队启程奔赴安徽等地开展跨区机收;2014年千阳县组织6台青饲料收获机首次奔赴凤翔、岐山等县区开展跨区机收,收获玉米3200多亩,加工饲草7100多吨,实现收入38.4万元。
2、植保跨区作业
山东烟台招远市毕郭镇顺风植保合作社和联众农机合作社在完成当地1.5万亩花生的植保作业任务后,又出动9架植保无人机到潍坊安丘市开展跨区作业,完成花生植保作业2万亩。每亩收费6元,跨区植保作业收入12万元。根据顺风植保合作社和联众农机合作社有关负责人的测算,他们购买的植保无人机每架6万元,当地财政补贴2万元,合作社投入4万元,通过跨区作业,当年可收回成本,次年即可盈利。
无独有偶,山东潍坊诸城市恒发农机专业合作社除了为本市各乡镇农户提供植保作业服务外,还组织调度其他农机合作社共10多架植保无人机,跨区到日照市为当地桃农提供万亩桃园的飞防服务。这些鲜活的实例都证明,植保无人机购机投入低,适用地域广,转移方便,开展跨区作业有“钱”途。
3、拐点已现,开拓创新天地宽
农机跨地区作业怎么才能“跨”得更远?这成为农机主管部门与机手急需破解的难题,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实践可资借鉴。市农委农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跨区作业市场收缩,但因为土地流转还在继续发力,适度规模经营仍是未来趋势,所以对农机的需求不会减少,而各地农机保有量存在着不平衡,农机资源的调配还得靠跨区作业来实现。提升操作技能,靠优质的服务占领和巩固作业市场是不少老机手的应对之策。
现在,机手一方面可以借助农业部农机直通车了解供需情况,直接联系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另一方面,可通过“平安农机通”手机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科学规划转移路线。
最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农机手已通过努力,拓展了跨区领域,占领新兴作业市场。近几年,赣榆区部分机手组织大马力拖拉机赴山东开展耕整地作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收入。现在,连云港赣榆运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7名机手已经在山东东营实施耕整地作业近6000亩,作业价格为60至70元/亩,作业收入近40万元。东海县丰惠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了4台无人机,组建了植保无人机服务队,为周边城市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开展高效植保服务,2017年就实施高效植保面积50000亩。
走出去的领域还可以更宽,除了粮食作物的机械化,还可以尝试经济作物、林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化跨区作业。将来农机作业范围会越来越广,品种也会越来越多,而提高机器的利用率显得非常重要。当农业机械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真正成为全新的技术装备时,跨区作业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跨出去’也能更远更久。
4、农机不仅是耕作的工具,更是致富的宝贝
跨区作业让宜良农机服务队的农机手对此有更深切的体会。4月初,他们“吆喝”着“铁牛”到祥云、南华、禄丰、晋宁等地进行跨区作业,一个多月下来,收入最高的达到3万元,少的也有1万多元。
今年开春,云南省烟草系统开展烤烟生产提质增效工程,要求对百万亩烤烟地进行深耕细耙理墒,从而使全省烟叶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在烤烟生产大县祥云,农科人员介绍说,人挖牛犁的传统耕作方式不能实现土层的深挖深翻,造成烟苗植根较浅,烟叶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作物一茬接一茬,只有大规模使用农机才能赶上时令。为此,政府作出科技兴烟机械化耕作规划,由农机部门组织协调,请来昆明、红河、玉溪、楚雄、德宏等地机耕队,对全县烟田进行机械化深挖深翻。100多台“铁牛”闹活了祥云县的5万多亩烟田,当地烟农抓住了最佳时令种下烤烟,为圆满完成全省烟草系统下达的烤烟生产提质增效工程目标打下了基础。
从农机推广的角度来看,目前买一台大型拖拉机至少要花10万元左右,如果农户购买后只是耕作自家的田地,难以发挥农机的优势,使用效率不高,经济效益有限。如果农机户要走出家门,单家独户的农机手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必须有一个对接的桥梁。
云南省以跨地区作业为载体组织农机服务队,通过农机户、协会、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进行集约化统一经营管理,既盘活了当地农机资源,又为农机户致富搭建了平台,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要进一步盘活全省农机资源,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当前跨区作业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首先是规范跨区作业市场。解决这个问题,单依靠农机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加大对道路交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从而为跨区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5、推进农机跨区作业,让“大马力”获得“高收益”
黑龙江垦区大马力拖拉机保有量达到了2.2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达到了6100台,相对充足的农机配备,有力的保障了秋收秋整地作业顺利完成。然而,垦区4300多万亩耕地仅用20余天就收获高捷,一些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农场的室内展厅里备受呵护,但个别明星设备全年“出镜”时间不足10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农机利用率,各管理局、农场积极与各市、县、乡搞好协调对接,拓展信息渠道,使跨区作业的项目和范围不断地扩大。
据农垦九三管理局农机局局长吕彦学介绍:“跨区作业一直以来是我们发挥农机作用、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手段,各农场、连队积极为有机户联系作业需求,在春播、夏管、秋收、秋整地各个阶段都能有跨区作业收益。跨区作业既促进了垦区有机户创收,又降低农村农民生产成本,实现了双赢。”
另一方面,总局层面积极和省农业农村厅协调,促成省农机作业监控平台为垦区机车开放。垦区大马力农机只要安装了监测系统,就可以到地方开展深松作业和秸秆还田作业,从而增加了跨区作业的新项目,为有机户增收开拓了新渠道。垦区跨区作业区域从省内农村到内蒙古、吉林,作业项目从秋收、整地到春季播种,作业形式从分散联络到整村、整乡推进。据初步统计,仅秋收期间,垦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收割面积550多万亩,秋整地面积210多万亩,累计出动作业机车超过2000台。
6、农机跨区作业,仍是国内最有价值的市场
据农业农村部的信息,每年“三夏”全国463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秸秆处理、烘干作业,以及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抢种作业,其中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67万台。盈利高的农机经营者认为:
首先,要看看参与跨区作业机器本身的变化,对于联合收获机就是喂入量变化,喂入量越大工作效率越高,近些年来,联合收获机迭代升级的速度在加快,跨地区作业机械大型化(喂入量9公斤以上)、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经营者收益也因此得到提高。
二是从跨区作业的距离看,有经验的老机手、大型合作社、大型作业组织,越来越专业化、组织化,他们采取订单作业的形式,更喜欢长途作业,而个体散户和经验不足的机手,则更愿意中短距离作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跨区作业市场结构,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组织化,这是市场的进步。
7、收益高的经营者有共同之处
好多农机手从南方的云南,一直跨区到北方面的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方,一路收割过来,很是辛苦,却也能够挣到不少作业费。那么在跨区作业中,同样的收割机,为什么有的农机手挣得更多呢?
一是收割机转场快;有经验的收割机机手,会比较关注所收割地区的整体收割情况。当发现收割已经过半或者快结束的时候,他会更提前转场往下一站进行跨区收割,这样就抢占先机。更早地到达下一站收割地点,方便了解下一站的收割情况,提前准备。
二是收割机在转场到新的收割地点时,联系当地的收割经理人,也就是机头,积极寻找当地大地块还有产量比较低的地块进行收割。这样收割起来也比较快。效率更高、更省油,经济效益自然而然也就上升了。
三是掌握一下收割技巧,比如在收割机收割过程中尽量抬高割台,(也得符合当地要求)提高割茬高度,那么,就相当于减轻了收割机的负担,油耗减轻。同时,积极练习收割的小窍门,比如说田间转弯挑头、更合理的收割路线等。
8、水稻育插秧跨地区作业典例
水稻育插秧跨地区作业已经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淮安市,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插秧机数量增长较快,水稻跨区作业发展迅速。此外,台湾农民水稻收割的跨区作业也是一个典例,南北跨度450公里,时间达3个月。这些例子表明,水稻育插秧跨地区作业已经在不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广西的华中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跨区作业,不仅提高了水稻机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合作社社员的收入。同时,在广东省,水稻生产成本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而稻谷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生产成本涨幅,导致水稻种植效益持续走低、甚至亏损。因此,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在进行水稻育插秧跨地区作业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创新跨区作业组织方式,如组建农机作业协会、规范作业市场等。其次,要坚持抓好育秧环节,确保作业质量达到要求。最后,要适度发展规模,提高机器利用率,降低成本。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推进水稻育插秧跨地区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推动农机跨地区作业的战略思考
1、综上所述,农机跨区作业要发展起来,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作业市场需求足够大,市场小了不行;二是当地机械保有量少,不够用;三是不同地区作业需求存在时间差。
莱阳市山前店镇全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招远市毕郭镇顺风植保合作社、联众农机合作社能够把牧草收获跨区作业、植保跨区作业搞起来,也是准确把握了以上三个必要条件。首先,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粮改饲推进力度越来越大,青贮饲料收获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由于各种作物甚至包括林果都存在病虫害问题,植保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其次,全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看准了周边的烟台、威海地区和内蒙古牧区青贮饲料收获机的保有量不足,顺风植保合作社、联众农机合作社则是看准了当地以及邻近的潍坊等地植保机械不足。最后,青贮饲料收获期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时间差,病虫害传播也有一个时间差问题。
除了已经迈过巅峰期的小麦跨区机收、发展日趋成熟的玉米跨区机收、新兴的青贮饲料收获、植保跨区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适合搞跨区作业呢?这要靠农机化从业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依笔者浅见,花生机收比较适合。第一,花生机收市场够大,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约8000万亩,仅河南省就2000多万亩,山东省就1200多万亩。第二,花生收获机械保有量少,以山东省为例,花生联合收获机仅有200多台。第三,花生成熟存在时间差。河南夏花生收获一般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而山东夏花生收获一般在9月上旬到10月中旬。
粮食烘干也存在跨区作业的可能。首先,从市场需求看,目前粮食烘干机械化率还比较低,还有不少的粮食在乡村道路上晾晒,粮食机械化烘干的市场潜在需求大。其次,从机械数量看,目前粮食烘干机械保有量较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也是近两年粮食烘干机市场“井喷式”增长的主要原因。再次,从作业时间差看,不同地区粮食次第成熟、收获,粮食烘干存在时间差。发展粮食烘干跨区作业需要有可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目前,一些农机企业已经成功研制并生产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粮食烘干跨区作业的机具也是有保障的。
在威海市文登区,曾创下一台西洋参收获机一个作业季收入达9万多元的记录,效益也很可观。那么,西洋参收获适合搞跨区作业吗?笔者以为至少目前来说还不适合,因为西洋参种植面积小。全国的90%以上的西洋参产自于吉林、山东两省。以山东省为例,种植面积5万多亩,主要集中在威海的文登区和荣成市,作业市场空间有限,当地发展西洋参机收可以,但不适合搞大规模的跨区作业。
2、拓展农机跨区作业新领域需要农机手和有关部门共同发力
拓展农机跨区作业新领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像莱阳市山前店镇全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聂恩亮这样,懂农业爱农机、有眼光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机手。他们头脑灵活、信息发达、眼光独特,能够见别人之所未见,善于从细分的市场中捕捉商机,永远比别人先行一步。在别人一窝蜂地购买小麦收获机,搞小麦跨区机收的时候,他们不跟风不盲从,能够从青贮饲料收获等一些相对小众、新兴的市场中发现赚钱的机会。
农机合作社的优势在于使用、推广新机械新技术,而不是研究开发新机械新技术。从后来该合作社发展情况看,负责人头脑还是发热了,合作社摊子铺得太大,资金链断裂,合作社最终倒闭。所以,合作社带头人要保持清醒头脑,对合作社的发展,包括拓展跨区作业新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
拓展农机跨区作业新领域,还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资金政策扶持。山东省在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中,投入财政资金800万元,扶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技术研发创新、裹包青贮饲料全程机械化装备研发等12个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60万元,扶持植保无人机、大型风幕式静电药液喷洒机研发等4个项目;在利用中央资金对青饲料收获机进行敞开补贴的同时,烟台市财政投入专项补贴资金100万元,探索实施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通过这些措施,为开展相关领域的跨区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机具技术支撑。
3、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培育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历史任务。并强调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领域从粮棉油糖作物向特色作物、养殖业生产配套拓展,服务环节从耕种收为主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这为拓展农机跨区作业新领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农机跨区作业作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方面,还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跨区作业,依然充满希望、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