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价格战真相

2024年行业头部企业对主销产品实施大比例的降价,行业内二三线品牌和低价品牌被迫应战,同时零部件企业也被迫站队,为大企业提供弹药支持,这说明国内农机行业开始了真正的价格战,行业大洗牌要加速了。为了打好价格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价格战背后的逻辑。

真相1:行业大洗牌与价格战不可避免

任何传统的装备制造业,由于行业遵循的是充满暴力的规模化大生产的规则,竞争的核心是规模化优势,所以行业最终会走向价格竞争。

同等质量下,价低者胜出,同等价格下,质优者胜出,没有成本、规模和价格优势的企业会退出竞争,留下来的只能是少数企业甚至是一两家企业。

农机是典型的遵循规模经济游戏规则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在产业集中的过程中,国内农机行业的洗牌和价格战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没有经历价格战,中国就无法崛起世界级的农机企业,目前国内各个细分行业的企业都太多了,一个行业成熟的过程中伴随着90%、99%甚至99.9%的企业集体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产业集中,只有通过一轮又一轮残酷的价格战,农机行业才能得以净化。价格战的目的是消灭价格战,让行业进入价值战。

真相2:价格战是高水平的竞争手段

价格战的精髓当然是低价。低价既可能是最没有水平的办法,也可能是最有水平的办法,当企业所有的优势都集中到价格这一个点上时,可能就是最高水平的竞争。

真相3:价格战有可能打出利润

价格战就是企业让利给用户,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这只是价格战失败者的结局,而价格的最终胜利者不仅能够打垮对手,而且可能打出利润。

价格战是低层次竞争,这是“清流思维”,价格战不赚钱,这是简单思维,敢于打价格战,并在价格战中打出利润来,这是战略思维。

真相4:只有大企业才有实力发起价格战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打价格战。价格战有两种:一种是“败中求生”的价格战,通常是企业生存遇到问题时被迫降价,这种价格战不会改变企业的命运,也不会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影响,甚至可以把这种价格战理解为“价格骚扰”;另一种是以清理门户、改变行业格局为目标的价格战,它的结局是行业的门槛大大提高,企业数量减少,第二种形式的价格战是真正的价格战。

有经验表明,企业的市场份额达不到10%时,发起的价格战效果不明显,因为份额太小,对行业的冲击不够,相反却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但对大的竞争对手没有影响。

真相5:低价≠价格战

低价策略确实不等同于价格战。价格战是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而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它可能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方式降低成本,然后将节省下来的成本以更低的价格回馈给用户。

而低价则通常指的是市场上多个商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通过不断降低价格来竞争,甚至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这种竞争方式往往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甚至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低价策略与价格战在目的、手段和结果上都有所不同。价格战策略更注重通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而价低价则更侧重于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真相6:时点很重要,早了没用,晚了不行

如果国内农机行业毛利率仍然很高,则不宜打价格战,因为毛利空间大,企业生存空间也大,企业通过牺牲一部分毛利仍然能活得轻松,所以在行业成长期和稳定期都不宜打价格战。

价格战的时点选择很重要,太早了价格战无法发挥效用,太晚上别人已经完成行业洗牌了,再发起价格战就失去了“清理对手,保守自己”的战略意义了。

正确的时点是行业进入衰退期(往往也是产业集中期),且行业内已经有了实力强悍的超大型企业,市场资源正在向大企业集中,大企业也有能力发动价格战。

真相7:价格战打死的可能是第三方

价格战会让价格战的主导企业在你追我赶中越来强,且企业的价格降低产品放量之后,行业整体生存门槛提高,没有规模、成本、价格优势的大量的中小企业将退出市场,所以极有可能打死的是第三方。

真相8:以战止战——价格战才能消灭价格战

在产业集中的过程中,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就需要主动发起价格战。大企业价格战一旦发起,行业的价格空间会被压缩,小企业逐渐被逼迫至价格底线,一旦大企业的价格接近或低于小企业的价格水平,小企业产品将彻底失去竞争优势,小企业将会进入亏损线,就会造成大批的死亡。

正是这种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高水平的价格战,将消灭以价格骚扰为特征的价格战,让假冒伪劣农机都赔钱,价格战就成功了,因此解决低水平价格战最有效的手段,是打一场清理市场的高水平的价格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