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资行业内卷的真正根源竟然是……
2024年成哥在市场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农资行业实在是太卷了”。很多人原本以为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年疫情,一切都将好起来,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成哥认为,农资行业之所以卷最大的问题是太“实”了——“实”到让人一眼看穿,“实”到没有秘密可言。比如农药原药的价格、化肥原材料的价格,网上一搜就能轻松获得,搞得整个行业在种植户面前如同裸奔一样,这样的生意怎么会好做呢?
商业的本质是靠信息差赚钱,即内行人赚外行人的钱,懂的人赚不懂的人的钱。如今互联网已经彻底打破了产品差价这个初级信息差,如果农资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构建起更高维度的信息差,那么未来迎接它们的将会是更卷。
当然了,信息透明化是行业内卷的外部原因,根本原因在企业内部,接下来成哥带着大家从农资企业的角度探讨一下行业内卷的原因:
过去拼的是产品,现在拼的是资源
这几年,农资行业的产品价格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在这样一个大起大落的市场行情下,几乎所有的营销打法都变得“黯然失色”。
过去,没有原药资源的农药制剂企业、没有矿产资源的化肥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手段“脱颖而出”,而现在当上游原料企业“降维打击”进入下游产业链的时候,它们只能被动挨打。
因此,对于那些缺乏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农资企业,要想跳出“内卷”活下去,能够选择的路径有且只有两条:要么被上游资源企业收购,要么反向收购上游资源企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有形的”都是成本,“无形的”才是利润
一套豪宅和一副名画哪个更值钱?显然是名画。因为名画的价值可以穿越时空,而房子则很难。农资行业之所以越来越卷,是因为企业一直在做“有形的生意”,而忽视了对“无形的资产”的投入。
什么是“有形的生意”?“无形的生意”是一切肉眼可见的生意,如厂房、设备、办公楼、产品、包材、物流、仓储、库存、广告、会销等等。
这些年,“有形的生意”如厂房、设备、人工、仓储、物流的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另外一些传统的营销手段如广告、促销、会销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但效果却越来越差。
什么是“无形的资产”?即肉眼看不到但又客观存在的资产,如创始人IP、企业文化、产品品牌、广告创意、商业模式等。这些“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不高,但却“价值连城”,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农资企业更舍得把资金投入在那些看得见的生意上,所以经营的成本越来越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切记:“有形的”都是成本,“无形的”才是利润。
产品越来越多,但有销量有利润的产品很少
农资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行业,但行业内真正拥有技术和研发优势的企业却不多。很多创始人靠销售起家,销售相对于研发更容易在短期内看到成果,所以他们更重视销售、而非研发,这导致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
据悉,不少销售规模过亿甚至几个亿的农资企业,依然在盈亏边缘徘徊。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80-90%以上的产品属于常规产品、通路产品——缺乏技术含量,没有差异化卖点,只能进行低价竞争。
近年来常规产品的经营成本如推广、仓储、物流等费用越来越高,但价格却越卖越低,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赔钱。故此,很多农资企业陷入了“不卖常规产品立刻死,卖常规产品早晚死”的经营怪圈。
虽然大家都知道大单品的重要性,但因为自身的经营观念、技术实力或推广能力的问题,尽管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但依然无法打造出既有销量又有利润的大单品。
成哥断言,未来5年是农资行业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洗牌期”,很多农资企业将因为产品创新乏力而出局。
员工越来越多,但人效却越来越低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员工往往越来越多,尤其是销售人员,通常能够占到企业总人数的50-60%。
行业增长期,增加人手就意味着增加业绩;但在行业内卷期,增加人手不一定能带来业绩的增长,但一定会导致成本的急剧攀升。人力成本很有可能成为压垮农资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一个销售人员的成本,包括工资、社保、补助、油费、过路费加在一起一年不低于15万,而且这些都是固定成本,不论对方能力如何、能否出业绩,这些钱都是一定要花的。
其次,根据二八法则,团队中真正优秀、能出业绩的人永远是少数,这意味着团队成员中大多数人对公司是成本而非效益。显而易见,农资企业想通过增加销售人员的数量来提升业绩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未来,减少销售人员的数量,严格控制人力和运营成本,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值”和“产出比”,变“人海战术”为“人才战术”将成为企业破卷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