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大盘点:南方省份居多,福建四川并列第一,茶叶类最多

2020年9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与德国驻华大使葛策、欧盟驻华大使郁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以下简称《协定》)。

图片

《协定》的签署是近年来中欧之间首个重大贸易协定,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意味着中欧双方的消费者都能吃到各地区货真价实的高质量产品。该《协定》包括十四条和七个附录,主要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规则和地理标志互认清单等内容。本文针对第一批互认保护的中国100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分析,试图理清进入欧洲市场的地理标志在省份分布及类型分布上有哪些规律,加入《协定》又将给国内地理标志的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一   协定签署的过程梳理

这项《协定》从谈判到签署实属不易,自2011年启动谈判,历时8年,于2019年底中欧双方结束谈判,这项惠及企业与人民的协定终于尘埃落定。

中欧双方于2011年启动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

201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后,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相关职能划入国家知识产权局,谈判也相应地由商务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进行。

谈判共历经8年22 轮正式谈判和上百次非正式磋商。

2019年11月6日中欧双方宣布结束谈判,此后,中欧双方各自履行授权签署的法律程序。

2020年9月14日,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期间,商务部部长钟山与德国驻华大使签署协定。

2021年3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

中欧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根据协定,纳入协定的地理标志将享受高水平保护,并可使用双方的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等。

图片

《协定》附录共纳入双方各275个地理标志产品,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保护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双方互认的各100个地理标志于协定生效之日起开始保护;第二批各175个地理标志将于协定生效后四年内完成相关保护程序。

 

     二    首批中方地标产品省份分布情况

农参君整理了我国第一批100个中欧地标产品清单,分别来自全国27个省市,很多耳熟能详的产品,像茅台酒、五常大米、郫县豆瓣、烟台苹果、山西老陈醋、南京盐水鸭、眉县猕猴桃、安吉白茶、安溪铁观音、保山小粒咖啡等都在列。

图片
图1 首批中方地标产品省份分布情况

从本次成功入选地标产品的27个省份分布来看,以南方省份产品所占比重更大,总共为64%。其中福建、四川各占11%,浙江7%,江西、湖北各占5%,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各占4%,安徽、江苏各占3%,海南、重庆、湖南占各1%。而北方城市共占比36%,其中以山东、辽宁为主导,分别占比8%、6%。

以2个地标产品成功入选的省份最多,有7个,分别是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河南、河北、甘肃,多集中于北方省份;入围1个的次之,分别是重庆、青海、吉林、湖南、海南。

从第1批中欧地标产品中国入选的100个产品清单中可以看到,福建省、四川省并列第一,均有11个地标产品,总占比为22%;其中福建省入选的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仅武夷山就有3个,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大红袍和武夷岩茶,超过了7个省份入选数量,其余8个分别为安溪铁观音、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建宁通心白莲、松溪绿茶、福鼎白茶、罗源秀珍菇、桐江鲈鱼。

四川省入选的分别是郫县豆瓣、安岳柠檬、宜宾芽菜、苍溪红心猕猴桃、涪城麦冬、浦江雀舌、峨眉山茶、剑南春酒、五粮液、四川泡菜、纳溪特早茶,其中五粮液和郫县豆瓣知名度都较高。

山东省排名第二,入选8个产品,占比8%,分别为烟台苹果、苍山大蒜、安丘大姜、烟台葡萄酒、扳倒井酒、莒南花生、文登苹果、安丘大葱,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

浙江省排名第三,共有7个,分别是安吉白茶、庆元香菇、嵊泗贻贝、绍兴酒、千岛银针、泰顺三杯香茶、金华两头乌猪。

伴随着协定的生效,这些地理标志产品进入欧盟的超市就像进入国内的超市一样高效便捷,并享受与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同样的优惠政策。此项互认保护为推动各省优质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战略,形成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企业国际化、品牌高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首批中方地标产品类别分析

从中欧地理标志产品的类别来看,欧盟地标产品的类别相对集中,加工品较多,中方地理标志产品类别分散、初级农产品比较多。例如: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分为14类,主要是集中在葡萄酒(54个)、烈酒(15个)和奶酪(14个),而中国产品类别比较分散,细分可有43个分类。

首批100个中方产品主要分为种植业类、水产业类、畜牧业类和加工业类四大品类,其中种植业为73个,水产业类4个,畜牧类4个,加工业类19个。总体而言,初级农产品比较多,占比81%

一级分类之下也有很多二级分类,此处仅对所涉及的进行了大致分类,共涉及11个二级分类。因水产业类与畜牧类涉及很少,因此未进行二级分类,但在描述时会细分说明。

图片
图2 首批中方地标产品分类情况

就种植业而言,可分为茶叶类28个、蔬菜类10个、果品类15个、粮油类8个、食用菌类8个、药材类3个、花卉1个;加工业分为食品类8个,酒类11个。

茶叶类。茶叶类是我国第一批中欧地标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为28%。由于我国南方城市的土壤酸碱性以及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因此盛产茶叶,而茶叶占比最高也是南方城市地域分布占比高的原因之一。

茶叶中涉及较为广泛,有红茶(正山小种),绿茶(松溪绿茶、婺源绿茶),花茶(福州茉莉花茶),白茶(福鼎白茶),黑茶(普洱茶、安化黑茶),青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黄茶(霍山黄芽)。

果品类 。果品类占比15%,位居第二,其中苹果4个,梨、猕猴桃、柚子各2个,剩余橘子、橙子、芒果、柠檬各1个。苹果有吉县苹果、静宁苹果、文登苹果、烟台苹果。以烟台苹果和静宁苹果最为有名,烟台苹果也是农业农村部认证的地标农产品。梨有晋州鸭梨和新疆库尔勒香梨,以新疆库尔勒香梨较为著名,新疆库尔勒香梨2017年入选世界地理标志,排名第20位。2019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值100.92亿元,位居梨类第一。原本果品好,品牌弱的库尔勒香梨自进入各种地标产品后,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不仅自身价值变大还带动其他瓜果品牌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成为国家果品中的金字招牌之一。

酒类 。 酒类占比11%,排名第三。其中葡萄酒4个,分别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烟台葡萄酒、沙城葡萄酒和桓仁冰酒;烈酒5个,分别为扳倒井酒、高炉家酒、剑南春酒、茅台酒、五粮液;黄酒有绍兴酒,米酒有惠水黑糯米酒。以烈酒占比最高,其中茅台酒、五粮液在我国具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

从中欧第一批100+100的地标产品类别和数量来看,我国与欧盟的地标产品各有优势。欧盟地理标志比较突出的是葡萄酒、烈酒、奶酪、橄榄油、火腿和啤酒等,中方地理标志比较突出的是茶叶、烈酒、蔬果类和粮油类。中国地理标志中初级农产品比较多,单品价值比较小;欧方地理标志中加工品比较多,单品价值比较大。同时这也填补了双方地标产品的市场空缺,形成互补。

 

     四    双向奔赴结硕果

《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该协定中欧双方不仅互认的地理标志数量多、产品分布广,而且有助于加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促进了双方地理标志产品的贸易发展,有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但要如何在诺大的市场提升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呢?

为此,自2021年3月协定正式生效后,第一批中国地标产品授权企业纷纷借助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东风,助力打造优质地理标志品牌。同时,各种促进中欧地理标志产品贸易的论坛会、博览会等相继展开,致力于让中欧双方的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各自的地标产品。

比如:2022年7月底四川泸州举办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论坛,会上法国前总统拉法兰发来贺信称,地理标志是捍卫产品质量的最佳政策,四川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在欧洲,无人不谈起四川菜,川菜有一点辛辣但味道丰富,祝贺四川依靠地理标志,根据品牌和品质做出严格高质量策略这一选择,打好“川字号”地标知名度、带动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入选中欧地标协定,不仅仅意味商品贸易自由化,更重要的是我国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农民与农业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人民的腰包因此能变得鼓起来。

安丘大葱。安丘市是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大县级市,拥有外贸经营资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60家,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160家,年出口量80多万吨,畅销日韩、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13年连续增长。202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60亿元,占山东省的20%、潍坊市的70%。自入选《协定》后,安丘大葱更是有了正式的“出国护照”,对进一步提升安丘市优质农产品海外知名度、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生产黄金地带,绝佳的风土气候造就了葡萄酒甘润平衡、香气浓郁、回味悠长的独特品质。产区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上千款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斩获顶级大奖,生产的葡萄酒远销法国、德国、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葡萄酒“代言人”。

地理标志具有市场品质优势和综合价值,地方特产登记为地理标志后价格普遍提高,数据显示,商标注册后价格普遍提高50.11%,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价格体现价值,充分认识并挖掘地理标志的价值,才能实现品质越高—消费者越满意—农产品收益越高—改善生产—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的正循环,而品牌化是实现优质优价的有效路径。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透露,截至2022年10月,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自2021年3月生效至目前,累计实现中国与欧盟互保地理标志244个。通过单独申请、互认试点和协定互保等模式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在欧保护,134个欧盟地理标志在华保护。《协定》有效阻止了假冒、伪造地标产品,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也使得欧洲消费者了解到中国产品,中国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为收入较低的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能,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资料:

[1]商务部新闻办公室:钟山部长与德国驻华大使葛策、欧盟驻华大使郁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

[2]国际商报:聚焦|《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意义非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参(ID:ppnyck),作者:张娟玲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