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了菜,运不了菜,买不到菜”,困局如何破?
最近,“蔬菜滞销”成了焦点问题,各项应对措施加紧推进。
农业农村部组织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启动了全国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河南滞销蔬菜产地的专项对接行动。同时将继续通过大型农批市场对接行动积极促进各地滞销蔬菜上市,同时加强对全国农产品市场特别是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产销情况的监测调度,指导各地深入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日调度机制,要求中国供销集团及河南周边省级供销合作社积极行动,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助力拓宽河南滞销蔬菜销售渠道。
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拼多多开通爱心助农滞销农产品求助通道,通道面向全国各地的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户等征集滞销农产品信息。
“菜篮子”关系国计民生,看到的是滞销,实际上“卖不了菜,运不了菜,买不到菜”的怪圈正在影响每个人的正常生活。那么,出路在哪里?
一 滞销从何而来?
丰产不丰收,是今年秋冬尤为突出的典型特征。
根据河南省商务厅发布的数据(11月25日),蔬菜价格持续探底。上周全省蔬菜零售均价为5.21元/公斤,较前一周下降3.7%。重点监测的30个品种“25降5涨”。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也印证了“高产不高价”的现象,11月29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29元/公斤。而在一年前的11月29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67元/公斤。
是何种原因,导致蔬菜滞销和价格偏低?
疫情是无法避开的因素。一是物流受到限制,大批量的产地蔬菜运不出去无奈之下毁菜,或者有批发商来收购,但是中间环节被卡住,造成蔬菜质和量的双重损耗,呈现到终端就是供货量减少且价高。二是餐饮受到冲击,外出就餐的需求被迫降低,造成消费疲软,对蔬菜的需求也就降低。
《农民日报》甚至在头版发布评论《农民缘何毁菜?勿让“加码”伤农》,态度十分鲜明。调查报告把疫情中送菜遇到的交通梗阻,详细分为十个方面。如下所示:
1.有产地成为中高风险地区,此地的蔬菜难以上高速;
2.外埠蔬菜进来,途径中高风险地区以后行程码会出现弹窗,被劝返;
3.绕行的车辆在等待通过检查站时出现弹窗;
4.通过检查站用时较长,排队到时,核酸检测超时过期,需要重新做核酸,重新排队;
5.绿色通行证数量有限;
6.放行的有弹窗的车辆需要消杀,消杀能力不足,等待消杀的时间较长。消杀以后,司机封闭管理,车辆需要找代驾进入市场,交易完成以后再驶出市场交还司机;
7.没有弹窗的司机难寻,没有弹窗的司机不愿意进来市内,若要进来市内就要加价;
8.进市内运费上涨;代驾费用高昂;
9.车辆入场难度增加,进入新发地市场需要有16项程序,也有被劝返的;
10.司机进入市场以后,核酸正常;抗原正常,仍然出现弹窗。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冗长的运输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人和车走不动了,菜就走不动了。
供需失衡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去年同期蔬菜行情较好,比如大白菜、萝卜,所以今年种植户积极性高涨,导致供给端比较充裕甚至是过量的,滞销或者低价自然相伴而生。
然而,当农户们对着田里绿油油的蔬菜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城市里蔬菜的价格蹭蹭上涨,城市中心的部分住户甚至抢不到菜。据农民日报报道,北方某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这个秋收季,一些品类的蔬菜地头价从一元跌至几毛、甚至几分,而市场价却环比上涨了9.03%。蔬菜的市场价格走势与地头价格的走势完全相悖。
二 如何缓解滞销?
眼下的困境可以通过政府及大型企业的推动得到短暂的缓解,但长期的问题如何解决?什么才是更好的出路?
订单农业和预制菜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先来看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其实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有关于订单农业的讨论,全国各地也陆续开始尝试。
理论上,订单农业的发展能够解决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发展订单农业是塑强品牌、解决销路难的有效路径。依据市场需要,依据消费者需求,反向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打造知名农业品牌。
但推行起来成效有限的现状必须正视,主要是存在履约率不高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订单农业实现履约的占比仅40%。一方面是农产品的特殊性导致价格不稳定,一旦有较高价差,合同双方就会有一方存在损失,就很容易出现不履约的结果;另一方面,集约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障,订单就很难达成。
虽然起步缓慢,但订单农业模式的巨大价值不能被忽视。一些企业的有益探索值得借鉴。
2019年,盒马推出了首个基于订单农业打造的盒马村。“盒马村”是根据盒马的订单,打通采销一体,推动农产品能够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运营,建立数字化农村的村庄,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下农村转型、发展的新样本。根据盒马情报局最新数据,全国共有140个盒马村,类型涉及蔬菜、水果、肉蛋禽、米面粮油等8个大类。
以最新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揭牌的全国首个牛油果盒马村为例,孟连是一个边境小城,是目前为止最偏远的盒马村,但它却是中国牛油果的中心。如今,在盒马稳定订单的加持下,孟连牛油果种植户彻底放开手脚,全面投入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更重要的是供应链完善了,每天一辆辆冷链物流车从这里驶向全国20多个省市。祖国西南地区最遥远的地方,如今却是中国牛油果生产的“中心”,占据了国产80%的产量。
企业参与订单农业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消费需求,进而指导产品生产,解决种植短信息滞后问题。通过为农户提供稳定订单帮助其提升销售的过程中,帮助其增加收入。
在订单农业的基础上,再来看预制菜。
有人说“预制菜是猪狗食”,有人说“预制菜是厨房变革,也是农业变革”。争论不绝于耳,高关注度的背后是对其价值更大化的探索。
农业农村部指出,预制菜(预制农品)作为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倍受社会关注和消费者欢迎,对实现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和满足公众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特色便捷农产品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什么叫预制菜?通过用预制菜的方式把农产品商品化,给产品进行科学的有效的以及能够区隔的完整的包装,那么它在终端就能够让老百姓愿意去付钱购买这个产品。
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预制菜发挥两方面作用。首先,通过把初级产品加工成预制菜形式,可适当延长保存期,且有一定的溢价,当突发状况来临时,能更有效应对,增加产业链韧性,也能够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其次,要明确的是,对于预制菜的再次走红,其未来发展路径一定要非常清晰,铁丁老师认为,食材是根本,文化是方向,科技是支撑,品牌是未来。任何美食的关键和根本在于所用的农业原料,只有加大对食材、对农业初级产品品质的把控力度,预制菜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只是为解决产品过剩问题而生,只是为了消耗劣质食材,注定是短暂狂欢。农业现阶段是优质农产品的结构性供应不足,一定是要用好的菜,用好的肉,用好的水产来去生产优质的预制菜,它才能卖得出去。
综合来看,订单农业可以解决“卖出去”的问题,预制菜则为“延长销售时间”“卖出高价”提供了路径和可能性。
三 结语
各地还在紧锣密鼓进行产销对接。据了解,河南已经专门出台10条措施助农卖菜,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还推出“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以多次往返”做法;曹县也表示,正结合本县情况,调整防疫措施,全力畅通物流。不仅北方地区,近期广东、福建、重庆等南方省份也出现蔬菜滞销,当地一些基层部门通过专门联系沟通,为蔬菜销售开辟优先通道。有消息称,据初步统计,11月22—28日,各批发市场累计对接采购河南滞销蔬菜4677吨。
希望这样的好消息越来越多,也希望丰产又丰收落实到更多种植户身上。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一起期待春暖花开。
参考资料:
[1]智谷趋势:大事发生!农田的菜在变贱,城市的菜在变贵,太奇葩了
[2]普洱日报:全国首个牛油果“盒马村”,落户孟连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参(ID:ppnyck),作者:陈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