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玉米播种机行业分类、产业链上下游及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玉米播种机行业概况

玉米播种机是指以作物玉米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同时兼顾大豆等作物),它是一种精密的农业机械,通过特定的播种技术,将玉米种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播种在田地里,以达到高效的农业生产目的。玉米播种机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精准、省力,能够大大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和产量。玉米播种机根据挂接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悬挂式;根据排钟方式,可分为气吸式、气吹式、指夹式和勺轮式;根据作业方式,可分为条耕机和免耕机。

图片

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一览

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农用机械化发展,涵盖加大农用机械研发和推广、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等多方面。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持续推进,新一代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流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态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成为常态,农业生产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未来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片

玉米播种机行业现状

1、市场规模及区域结构

经过2021年的市场低迷,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机市场规模达到20374.2万元,同比上升40.53%。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播种机也逐渐成为农民们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玉米的种植范围较广,因此对玉米播种机的需求量较大。数据显示,2022年东北、华北地区玉米播种机市场规模合计占全国总规模比重的50%。

图片

2、产量及需求量

玉米机播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播种质量,使作物便于田间管理。规范操作、使用玉米播种机是保障玉米丰收的基础。2015-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机产量及需求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据统计,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机产量约为4.3万台,需求量约为3.96万台。

图片

3、价格

随着玉米播种机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机市场销售均价呈现出震荡下行趋势,2015年玉米播种机市场均价约为5845元/台,2022年下降至5145元/台。

图片

玉米播种机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玉米播种机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环节,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部件、行走部件、电控部件等;中游为玉米播种机生产环节,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下游主要用于玉米的播种作业。

图片

2、下游

玉米的种植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2015年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开始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种植面积下滑;2021年受国家政策鼓励以及玉米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有所扩张,增长至4332.4万公顷,相较2020年增长5%;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4307万公顷,同比下降0.59%。

图片

玉米播种机行业发展建议

1、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由于不同区域的种植方式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机械化播种的要求和重点不同,实现规模生产难度大,且具有针对性的播种技术与装备供给不足,农机始终在农艺后面“紧追不舍”,一些农艺现阶段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农艺融合”,上述都是制约我国玉米播种机械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农艺融合”,需要农业行业多方共同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路线,让育种、农艺、农机多方工作人员紧密沟通。育种阶段不仅需要满足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农艺要求,还要把“怎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机械化播种”这一观念加入进来,让机械化播种从“育种”小区科研实验阶段就开始逐步应用。“农机农艺融合”体现的不是谁适应谁,而是要共同建立起一个高效、提质、可持续发展的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体系。

2、加快新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

要加快玉米播种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高性能装备的研究,如电驱变量单粒精量播种技术、变量施肥技术和秸秆全覆盖下的高速免耕精量播种机等。由于尚有很多技术还处于科研试验阶段,不能广泛投入到实际生产当中,而核心部件(指夹式排种器、播种开沟圆盘等)不能独立生产,部件的材质、热处理工艺、加工装配质量都达不到进口部件的同等质量。很多厂家都没有自己的技术,使其无法长远生存。从技术到部件,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玉米播种机械的发展进步。

3、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

玉米播种机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量。现今我国玉米播种机厂家数量庞大,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靠性差,甚至同一型号产品的质量一致性也不高。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一是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从多方面提升用户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如对用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提升用户对播种机的了解,让用户带动企业,由需求拉动供给,使企业自我主动提升技术和产品质量;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把控产品鉴定、推广、补贴等门槛,从政府角度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市场,以免影响用户使用机具的热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