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为什么海南13块钱一斤的辣椒在北京要卖30元?
这两天,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农民种地不容易的话题悄然引发关注,在河南商丘,菜农一车几百斤的白菜只卖了30元,一大早起来拉了三车也只挣了90元,被老婆指责后崩溃大哭。
“菜贱伤农”的话题隔一段时间就会在互联网上引发讨论,去年“农民夫妻1300斤菠菜卖了15元”的话题也颇具讨论性。
据媒体报道,在河北邯郸一农贸市场,一对农民夫妻用三轮车运着1300斤菠菜去卖,却只卖了15块钱,折合1分多钱一斤。来收菜的菜贩称“见到两个人不易,不想让他们将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丢弃,所以才象征性出点钱全给收了。”
而另一边,“菜贵伤民”的声音此起彼伏。
“菜贱伤农”到“菜贵伤民”,产业两头的极端矛盾现象,零售价和批发价的悬殊,让农业产业链一次又一次成为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随即也出台了流通环节降本增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等方面的政策。
而著名经济学家江小娟在接受人文清华专访时,从经济学角度表示:要求零售价和批发价一样,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或许给我们带来全新角度的阐述。
江小涓目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到1989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习,被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到社科院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2004年到2009年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2011年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2018年不再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一职,受聘出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今年3月卸任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一职。
在采访中,谈到“为什么海南13块钱一斤的辣椒在北京要卖30元?”时,江小涓表示,大家关注的是批发价19块,到消费终端变成了30块,消费者最后为商业部分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但其实这个加价是合理的。
江小涓认为,批发是什么概念呢?批发的地方19吨的一个车卸货,四个人的团队卸下来。19吨每斤产品只加两毛钱,价格也不会加特别多。卸货的时候,给农民连运输费用给了17块,批发的时候19块,单价再低,支付四个人的收入还能有保障的。
到终端是什么概念呢?夫妻两个人守着一个菜摊,加十块钱卖出去。假如他就卖杭椒的话,一斤加十块,十斤加100块。两个人一天从四点钟开始到晚上七点,16个小时,夫妻两个按8小时工作日算是四个班,四个班赚100块钱。虽然单价加的比较多,但是从劳动者的收入来讲,并没有暴利。
差别在哪?差别在劳动生产率。越是终端卖的量越少,越是批发前端量越大。从劳动者收入的角度来看,量多的时候应该少加价,但量少的时候单价就必须高,要不然不会有人卖菜。
很多城市非常纠结,说明明批发菜价没那么贵,为什么到菜场就要那么贵,通过调研,降房租、降过路费,希望老百姓最后买到的菜价不要和批发价格差那么多。做了很多的努力,就是没效果。政府花很大的力气盖那么多的摊点,不要钱租给卖菜的,但铺的越多,每一个菜车卖的越少,但是他的收入得有保障,不能低于社会平均的工资,就只有加菜价,反而会更贵。
从江小涓的阐述来看,劳动者需要合理的收入并没有错,但这种怪圈该如何破解呢?
农民辛苦几月种植的蔬菜无人收购,最后只得赔本处理或直接当做垃圾销毁,而市民吃菜成本却很高,“贱在田头,贵在案头”有其表面原因,也折射出深层次的供给结构不合理。
“菜贱伤农”的表面原因是运输、天气等外在因素;直接原因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农民与销售地采购商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种植,生产过剩,导致蔬菜价格出现“大小年”;“菜贱伤农”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则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调控错位——一些地方缺乏产业规划前瞻性、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流通不畅、涉农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要想繁荣稳定,做农业的农民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而且农产品的价格也要相对平稳,不能起伏太大。要想农产品价格平稳,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信息的准确、公开、透明尤其重要。国家农产品的战略方向,已经从提“量”转移到提“质”上来,然而质量是需要成本的,“质”与“价”如何平衡是摆在当下亟需解决的。
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是解决优质匹配优价的有效路径。通过订单,先与企业签订一个稳定的销售合同。有了合同关系以后,就可以通过订单来决定自己生产多少。有订单就多生产,没有订单就少生产,降低农民种植蔬菜承担的价格风险,更好的协调供求关系。同时在企业的统一要求下,质量也会有保证,相应地,价格、销路自然也会有所保障。
农业农村部近期召开全国经济作物高质量发展暨种植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视频会议,也给果蔬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了路径。会议要求,要加强领导、强化协作,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经济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带动。坚持适区适种、有序发展,避免盲目引种、无序扩种。坚持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禁在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上种果栽茶。二是集聚资源力量驱动。统筹用好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培育、质量安全等支持政策,灵活用好金融服务,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三是明确主攻方向推动。以种植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为重点,加快高品质棉花、双高甘蔗、特色果菜等品种选育,推进老果茶园改造,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化绿色生产方式,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四是加强产业融合拉动。示范推广“按图索菜”“按图索果”等订单生产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经营模式,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采摘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参(ID:ppnyck),作者:陈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