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蔬菜市场分析,哪些蔬菜波动大?附2024年展望

2023年蔬菜市场运行情况

从2023年度价格看,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白萝卜、胡萝卜、花椰菜、蒜薹、平菇、香菇、洋葱、莲藕、大蒜、生姜、马铃薯、茎用莴苣(莴笋)、菠菜、大白菜、大葱、韭菜、芹菜、叶用莴苣(生菜)、结球甘蓝、普通白菜(小白菜,即上海青)、冬瓜、菜豆、黄瓜、南瓜、茄子、甜椒、番茄、西葫芦〕全国批发均价5.08元/kg,较2022年上涨3.3%,较近3年(2020—2022年,下同)平均水平高6.4%。

从年内波动看,整体运行以遵循季节性规律为主,除了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明显偏高外,整体价格波动具“前高后低”特征,尤其是剔除小宗农产品生姜和大蒜价格之外,26种蔬菜批发均价此波动特征更为明显(图1)。 

图片
▲图1、2023 年我国蔬菜价格走势及近3年(2020—2022年)价格波动(26 种)

01、上半年蔬菜价格季节性下行,6月价格高于往年同期

2023年上半年,蔬菜价格保持季节性波动规律,以下行为主,但4月下旬开始,提前进入低位徘徊期,跌幅明显收窄,5月下旬一度出现阶段性反弹,6月下旬菜价稳中有降,保持较低水平但明显高于往年同期。

2023年1—5月,蔬菜全国批发均价5.26元/kg,同比上涨0.5%。其中5月菜价为4.83元/kg,环比仅下跌0.8%,较往年同期跌幅收窄9.6百分点,同比高9.3%。环比跌幅明显收窄、同比偏高,主要是因为春夏换茬期不利天气影响。2023年春季,整体气温高于常年同期,但起伏过大,也反复出现几次极寒气候和较明显强降温,既对正处于生长期的蔬菜造成冻害,也对进入种植期的夏季蔬菜造成了影响,部分产区推迟了种植期,部分产区已经定植的蔬菜受冻需重新定植或补种,从而导致春季蔬菜阶段性减产、提前退市,夏季蔬菜种植期推迟、上市期推迟。提前退市叠加推迟上市,共同造成5月以后部分蔬菜供应链衔接出现断层,引发整体菜价出现逆季节波动,止跌反弹。

5—6月,菜价季节性下行幅度明显收窄的具体原因:一是个别跨年销售的耐贮品种价格明显偏高。由于2022年不利天气导致蔬菜减产,2023年库存消耗较快,马铃薯、生姜、大蒜等个别品种价格持续上行,拉高了平均菜价。二是多个产区多雨寡照,导致蔬菜生长减缓,田间采收不畅,尤其是南方产区的连阴雨和华北产区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露地蔬菜生产影响较大,芹菜、白菜、甜椒、菜豆等价格阶段性反弹明显。

02、下半年菜价低位波动,全年最低点罕现11月

2023年下半年,蔬菜在田面积比2022年同期有所增加,各月增幅约为1%,稳产保供的基础较为牢固(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023)。夏季蔬菜产地转换按期完成,北方主产区夏季蔬菜上市充足,夏季洪涝影响较往年偏轻,大白菜、番茄、西葫芦、菜豆、南瓜等供货量大,“夏淡”不淡。9月入秋后,秋冬蔬菜价格在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和产地重叠上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大幅下跌,部分地区出现滞销卖难,11月菜价达全年最低水平,全国批发均价4.58元/kg,环比下跌5.8%,较近3年同期平均值低5.2%。分品种来看,耐贮蔬菜跌幅较大,其中大葱、大白菜、胡萝卜、甜椒和白萝卜环比分别下跌10.9%、26.3%、6.0%、10.5%和12.7%,同比分别低40.0%、19.6%、18.8%、15.9%和10.5%。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一是受2022年价格高企影响,2023年部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一般来讲,蔬菜“当期”种植面积是由“上期”市场价格决定的。若“上期”蔬菜市场价格较高,菜农受利益驱动,“当期”扩种的意愿将明显增强。2022年大白菜、结球甘蓝、白萝卜、大葱等“大路菜”价格处于高位,菜农收益可观,2023年种植意愿较强。据地方反映,2023年北方冷凉蔬菜产区的秋冬“大路菜”均有所扩种,市场供给总量偏大。

二是秋季天气适宜蔬菜生长,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据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11月全国平均气温4.0℃,较常年同期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21.8mm,较常年同期偏多11%。1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而且全国没有出现持续的、大面积的气象灾害,天气状况总体向好,非常有利于秋冬蔬菜生长发育,大幅提高了蔬菜单产。据调度,2023年秋季部分产区大白菜单产甚至较常年增长20%左右。

三是局地采摘期变化,蔬菜重叠集中上市。受到厄尔尼诺气候影响,7—8月暴雨对山东、河北等产区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农户在短时间内大量补种,露地菜上市周期延长。11月,推迟上市的露地菜恰巧与其他产区正常上市的大棚菜共同收获,出现多地蔬菜上市期交叉重叠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导致菜价一度下降到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甚至局地出现阶段性滞销卖难。

重点蔬菜品种价格波动分析

大白菜

受2022年大白菜冬贮充足的背景下,2023年大白菜价格基本呈现前低后低趋势(图2),尤其是秋季,大白菜等冬贮蔬菜价格季节性下行触底,拉动了整体蔬菜价格下半年低位波动为主。12月大白菜全国批发均价1.06元/kg,环比下跌2.8%,同比下跌10.9%,达年内最低水平,较近3年同期低30%以上。

图片
▲图2、2023年大白菜批发价格走势及近3年(2020—2022年)价格波动

从中国蔬菜协会监测的地头价看,11月的月均价仅0.60元/kg,环比下跌22.1%,同比下跌10.5%。根据北京新发地市场反映,当时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大白菜主要来自河北唐山,辽宁锦州和河北廊坊的大白菜也开始上市,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价格则进一步下滑,11月,大白菜每天交易量在1.9万~2.0万t,批发价低至0.55元/kg,同比下跌56%。

大白菜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 首先,秋季气温持续偏高,适宜大白菜生长,单产快速增加,较常年增长20%左右
  • 其次,2022年大白菜等“大路菜”价格处于高位,2023年菜农种植意愿较强,北方冷凉蔬菜产区的结球甘蓝、白萝卜等秋冬“大路菜”以及山东、江苏等地的大葱等均有所扩种,秋季耐贮蔬菜供给总量大。
  • 再次,由于前期不利天气影响,部分产区退市期推迟,相关品类也存在露地菜与大棚菜同时上市、多产区集中上市的情况,蔬菜价格整体下行,推动大白菜价格一度下降到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个别产区甚至跌破成本价,运输费用高于收购价,出现局地阶段性卖难。

后市随着气温下降、产地南移,“南菜北运”和北方设施蔬菜上市开始后,蔬菜运输成本和种植成本上升,蔬菜供应整体转为冬季模式,菜价将转入季节性上行区间,大白菜等耐贮蔬菜完成入库后,市场价格也缓慢回升。进入寒冬,北方产区的大白菜等耐贮蔬菜大部分完成采收入库,后期将增加贮存费用且不急于销售,价格开始上涨;南菜北运的白萝卜、结球甘蓝等由于跨区调运及在途保温,成本增加。加之几轮寒潮影响,在途受冻损耗增加,多种“大路菜”价格回升,大白菜价格自12月10日以后恢复1元/kg以上的价格水平,17日以后逐日连续上涨。

此外,秋季主要几种耐贮蔬菜供应都较为充足,价格相对偏低,其中大葱、结球甘蓝、白萝卜等品种,地头收购价甚至出现低于0.2元/kg的情况,当市场的批发价不足以支付其从地头到市场的包装、保鲜、运输等商品化过程中的费用时,就易出现地头弃收。其中,

9月开始,河北廊坊、唐山、承德,天津宝坻,内蒙古赤峰,辽宁沈阳,以及山东青岛、潍坊的大葱都开始上市,受2022年葱价居高不下影响,2023年北方多地都有扩种现象,而且大葱产地几乎没有夏汛受淹情况,2023年秋季大葱属大丰收,价格预计会低至近年来的低点;

11月初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结球甘蓝主要来自河北唐山、廊坊、保定,河北南部及山东西部,上市产地进一步增多,价格也进一步下探;

11月以后市场上销售的马铃薯主要是秋季入库(窖)的,也处于季节性下行区间,受其他“大路菜”价格偏低影响,马铃薯个别产区11月的出库、出窖价格甚至低于入库(窖)价格;

又如“心里美”水萝卜、卞萝卜、青萝卜等,秋季价格也比较低迷,往年11月批发商户都开始收贮或者已收贮完毕,但2023年,由于不看好后期的价格,商户收贮十分谨慎,也致使地头的收购价不断走低。 

生姜

生姜是典型的一年生产、常年销售的农产品。作为小宗农产品,生姜市场容量小,农户分散库存量大,易发生跟风行为,也容易诱发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周期长,对姜农、贸易商、消费者均产生不利影响。

2023年以来,生姜价格持续高位,较近3年平均水平高60%以上,个别月份高1倍以上,直到7月才开始小幅回落,10月新季生姜上市后开始明显回落,但截至年底,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图3)。12月全国生姜批发均价11.79元/kg,同比上涨43.6%,环比下跌13.2%,较近3年同期平均高32.0%。

图片
▲图3、2023 年生姜批发价格走势及近 3 年(2020—2022 年)价格波动

从生产看,受2022年下半年生姜价格高企、新季扩种以及2023年年内气象条件适宜等因素影响,2023年生姜种植面积、单产双增,导致产量处于近10年较高水平,后期整体产量和库存压力相对较大。据卓创资讯估算,2023年我国生姜种植总面积30万公顷,同比增加15%。从产量看,2017—2019年,种植面积虽呈扩种趋势,但受到灾害天气及连作、姜种瘟病等不利因素影响,生姜总产量呈下降趋势。2020—2021年生姜产量明显增加,2021年达到历史高位。根据卓创资讯估算,2023年新姜总产量约1000万t,同比增长60%以上,处于近10年次高点。

生姜价格波动呈周期性特征,从近几年生姜价格走势看,2021年新季生姜产量较大,市场预期较差,春节后价格一路下滑,贮存商和农户均出现亏损;而2022年价格受2021年产量处于历史高位影响,上半年一直处低位波动,下半年开始随着社会资本介入,市场活跃度提升,加之汛期不利天气影响,当季产量受损,生姜价格开始不断走高;2023年在2022年产量、种植面积双减的影响下,价格继续大幅走高,后随出口和内销量均出现明显萎缩,下半年价格逐步回落。预计2024年将回落至常年平均水平。

后期市场走势预测

预计后期蔬菜价格将转为季节性上涨。11月蔬菜总体价格已经下降至阶段性低点,12月开始,蔬菜价格转为季节性上涨,并将持续到春节之后。一方面,据中国气象局预报,未来将有几轮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幅度降温天气迫使露地蔬菜加快退市,蔬菜市场供应量将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气温下降,蔬菜供应整体转为冬季模式,蔬菜生产、运输、保温等成本均会提高,将推动蔬菜批发价格回涨。同时,元旦、春节的节日拉动效应逐步显现,蔬菜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总的来看,预计后期蔬菜总体价格会有所回升,逐渐进入季节性上涨区间,符合菜价季节性波动规律。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