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拍案惊奇:拖拉机企业数量为什么还在增加?

梳理农机购置补贴系统,能看到2023年通过补贴系统实现销售的拖拉机企业数量竟然多达260家。

很显然,这与大家的心理预期是相悖的,2023年乃国四排放标准实施的第一年,大中拖终端售价普涨15%~30%,在行业已无利好支撑的大背景下,很多人的预期是2023年会死掉一大批拖拉机企业。

实事求是地讲,2023年的确是死掉了几十家拖拉机企业,从实地考察和补贴系统数据都能证实这件事,但与此同时又新出现了几十家拖拉机企业,以山东莱州、潍坊地区最多。当然,还有一些企业在低调地做着进入的准备,如笔者近期在常州、扬州、盐城考察市场时就发现了两家正在悄悄地研发CVT拖拉机的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在2013年拖拉机行业就已经度过了高峰期的大背景之下,拖拉机企业的数量为什么还在增加呢?

一、大诱惑:巨大的规模和年需求量

图片

关于国内拖拉机行业要整合,大批的工厂倒闭的预言,就像狼来了的寓言故事一样,每年都在讲,但截至2023年底拖拉机数量不减反增,其背后一定有非比寻常的背景和逻辑。

笔者认为,数百家企业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涌入拖拉机行业,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利益,也就是拖拉机行业有投资价值。

一个行业的基本投资价值在于行业空间容量、可持续性、竞争格局等。

从行业空间容量看,全球拖拉机、联合收获加上农机具等大类农机的市场规模约为16000亿元,其中拖拉机约为7500亿元,占比约45%。其中国内企业整体销售值约为550亿元,其中2022年50马力及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销量约为55万台,其中还不包括没有进入补贴目录的进口高端拖拉机以及大量的进口的二手拖拉机,国产二手拖拉机一年的交易量预计在10万台左右,但这个数据无法统计。

图片

从全球,乃至国内的市场需求看,拖拉机是大田农作物中产值和销售值最大的农机品类,全球排名前10的农机生产企业,都以拖拉机为主业,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久保田、克拉斯等。

纵观全球市场,如果没有把拖拉机作为第一主业的农机企业,不可能成为具备行业影响力,可见拖拉机在农机产业,以及企业在行业内竞争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拖拉机都是战略性业务。

拖拉机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刚需,也就是可持续的需求。如果说有一些农机真的是可有可无,或者是存在替代产品的话(如全喂入和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互为替代产品,插秧机和抛秧机、直播机互为替代产品),拖拉机则是真正的无法被替代的刚需产品,笔者判断目前国内大中型拖拉机年需求的底部是25万台,正常是30万台,天花板是40万台,市场总规模约为500亿元,如果今后出口增加的话,还会有10亿~50亿元的增量。

所以,农机行业第一大品类,有客观存在的刚性需求,决定了拖拉机在农机行业的江湖地位及对于企业和投资者的商业价值,没有任何一个品类可以替代,对于企业则是“得拖拉机者得天下”,有志于在农机行业有所建树的企业首选的农机通常是拖拉机。

二、竞争弱:行业集中度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图片

一个行业在没有完成整合之前是有大把的机会存在,但如果行业集中度已经很高,大量的市场被寡头把持了,中小企业和新进来的企业机会很少的情况下,就不会有企业想进入。

笔者说国内拖拉机行业处于弱竞争格局,可能很多人不会苟同,但现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

国内拖拉机的弱竞争在于补贴政策的“普惠制”性质。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补贴政策执行的是等额补贴的方式,比如140~160马力动力拖拉机,跨国品牌售价30万,国内一线品牌售价15万,山东低线品牌售价9万,但国补统统按23200元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用户会选择价格低相对补贴高的机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大企业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淘汰竞争对手,就会存在多寡头垄断和“长尾效应”并存的独特现象。

当然,无须讲大道理,国内每年有50万台的拖拉机需求,还存在260个拖拉机品牌,实证性地说明了国内拖拉机行业处于弱竞争状态,“大企业不大,小企业不小”的状态会长期存在,这种竞争格局对新进入者是有利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行业还不是铁板一块,对于中小企业和新进入的企业就有机会。

三、低门槛:产业链健全,进入门槛低

图片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拖拉机准入门槛最低,且没有之一。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拖拉机生产企业,据补贴系统看2023年拖拉机品牌多达260个,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拖拉机生产企业,重要原因是低门槛,而低门槛背后则是全球体系最健全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

在中国,拖拉机生产企业选择内部自制零部件已经被看作是一种比较愚蠢的行为,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外部采购成本要比内部自制低,拖拉机生产企业选择内部自制的话就会失去价格优势。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且无与伦比的中低端拖拉机产业链,且是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其中最有名的是山东潍坊产业集群,在潍坊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潍柴雷沃、华夏、萨丁、悍沃、鲁中等拖拉机整机企业为核心的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拖拉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由上百家整机组装企业和上千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组成,在这个产业集群里,分工被细化到每个工序,比如有一些企业只做变速箱、车桥壳体的铸造,而另一些企业只负责粗加工、精加工,另一些企业则负责把变速箱组装起来,然后卖给主机厂组装成拖拉机。

以山东潍坊地区,可以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打几个电话就攒一批拖拉机,由于高度专业的分工,让组装拖拉机变得异常简单。

国内之所以仍然每年有几十家拖拉机企业进进出出,有的企业甚至是反复进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健全、产业分工最细的拖拉机配套体系,这一强大体系让在国内办个拖拉机组装厂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没有难度,进出的门槛都很低,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来拖拉机行业淘金。

四、有机会:与欧美国家差距20~30年

图片

差距既是很不愉快的事,同时也是一种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以拖拉机和收割机这种典型农机来说,我们和国外差不多有30年以上的差距”。

罗院士的这句话应该不是耸人听闻。早在1970年美国开始采用拖拉机动力换挡技术,而无级变速拖拉机在欧美出现则是在1978年,而国内动力换挡拖拉机真正小批量进入市场应该是2022年,2023年无机变速拖拉机才开始商业化应用,据有关专家的观点,近10年时间国内拖拉机技术与欧美跨区公司之间的差距在扩大。

正如前面所说,差距和落后绝对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正是有巨大的差距,也让很多人看到国产拖拉机进步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所以大量的有理想有抱负企业进入了拖拉机行业,赶超是他们的基本目标,颠覆和取代才是他们真实的目的,当然也有人正在创造全新的赛道。

结语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行业的新老更替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将这种更替理解为腾笼换鸟,但是国内的拖拉机行业的确度过了最好的阶段,目前面临着补贴的“不友好”和国四推广的阵痛,在这个时期选择进入并不是最佳时期,但是孤勇者必然有逆向而行的勇气和资本,我们欢迎新势力加入并祝愿他们快速登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