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比重越来越大?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我国水产品产销格局或将重构

从短缺到平衡,再到供过于求,水产品在三十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2月17日,由浙江丰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浙江海洋大学联合主办,以“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舟山)海洋生物蛋白新技术与应用发展论坛在浙江舟山举行。

图片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崔和会长
图片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崔和会长

开幕式上,特邀嘉宾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为论坛致辞。崔和会长从海洋资源供应紧缺、水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和水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讲述了当前我国水产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实事求是地给出建议。下文为根据崔和会长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仅供参考。

业界对本届海洋生物蛋白新技术应用发展论坛非常关注。因为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很容易理解,但我们大家更关心对本行业具体有哪些影响。

从供应短缺到供需平衡,再到如今的供过于求,水产品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发生这一切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三十年。之前的经济变化主要来自政策调整,这种调整通常见效快,可能短时间内就能扭转整个产业。目前则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市场调节的影响,这是缓慢的过程。对于水产行业来说,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而散,在转型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更快一些,毕竟船小好调头一些。

今天是海洋生物蛋白新技术应用发展论坛,我想聊几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

第一,随着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国外同行面临比我们更严重的困境。当地民众受通胀的影响,可支配收入减少,动物蛋白消费开始转向鸡肉,对水产品的消费下降。监测指标也显示,今年欧美水产品进口量大幅下降,而中国水产品进口基本稳定,但出口下降明显。另外,我们发现人们开始消费低值水产品,这也是一个很大变化。一个月前我去过欧洲,所见的每家饭店都有“炸鳀鱼”这道菜,而鳀鱼本来是用于鱼粉加工的原料鱼,国内也同样出现了风味小鱼,原料也是鳀鱼。

全球有限海洋资源,作为鱼粉的原料正变得越来越短缺。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我们需要大量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满足饲料生产,所以更需要思考未来如何高效利用海洋资源。这也是本次会议的主题,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第二,是大家关注到水产品价格下降问题。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监测来看。截至11月,水产品价格几乎全线下跌。原因非常复杂,有日本核废水排放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全球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拖累。

日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了针对厄瓜多尔、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四个国家的进口虾反倾销调查议案。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厄瓜多尔向美国出口近17万吨南美白虾,同比增长6%。而厄瓜多尔向中国出口的南美白虾已经近60万吨,同比增长22%。前些天,墨西哥一名联邦法官也做出禁止进口养殖虾的决定,特别是来自厄瓜多尔的养殖虾。这些对虾一直以出口中美欧三大市场为主,毫无疑问,将加大我国的进口压力。

因此我们能发现,全球经济变化已经影响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生存和发展,贸易壁垒开始出现。不但我国出口放缓,其他主要水产品出口国家也很艰难,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水产品贸易逆差,并且今年这种逆差还在继续扩大。言外之意就是,原来供应到国际市场的水产品现在只能在国内消化,我们的产能并没有减少,这就只能要求水产品的生产做出产销平衡再调整,需要取得新的突破,包括结构调整、产品调整和减量增收等。但结合目前行情低迷的现状来看,这将对产业链各个环节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对饲料行业影响最大。

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摒弃传统思维,主动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第三,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2022年我国发生的两个重大变化:一是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增长面临压力;二是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也将对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渔业的生产是个辛苦的工作,但对整个产业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我国每年进口大量海洋原料、粮食用于饲料生产,这对提高就业等有积极作用。但未来我们将面临人口减少和需求降低的挑战,站在饲料角度,这意味着植物蛋白进口可能减少,也不再需要这么多营销人员。

那么未来我国的动物蛋白将如何解决?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动物蛋白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就像依赖进口饲料粮那样,把部分植物蛋白生产放到国外,转变为把部分动物蛋白生产放到国外。对虾为例,我国每年进口量接近100万吨,而国内生产量为150万吨,进口占比超过40%。

这表明,未来的动物蛋白也可以考虑在国外建立广泛的生产基地。这种转变一定会对从业企业产生影响,但正如过去发达国家的那样,我们也可以带着装备和技术向海外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政策,这个事大概离我们不会太远。

2023年发生的一个重大新闻是,中国汽车出口数量超过了德国和日本,随着中国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的产业向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发展,毫无疑问有些是我们必须转移的。随着水产行业综合竞争力下降,出口市场可能必须让给发展中国家或比我们落后的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国家。这是未来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增强发展创新动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