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奔的中国蔬菜:两大产业难题如何破解

“全国各地的蔬菜产业,都面临着市场需求对接、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提质增效的任务。”“农产品销售存在流通渠道单一、信息传播不对称、政策引导不明朗、品牌建设不完善等四大问题。”

“消费者要物美价廉,生产者要优质优价。品牌能调和生产端与市场端的矛盾。”“要掌握定价权,人无我有,坚持做竞争对手做不出来的;要降低定倍率,人有我优,善于降低成本让更多消费者吃得起。”……

10月15-16日,中国·东平首届农产品博览会暨蔬菜品牌创建与产销对接交流会在山东东平举行。聚焦蔬菜产销对接、品牌打造、东平蔬菜产业发展等议题,与会专家企业家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众多参考借鉴。

图片
东平蔬菜品牌创建与产销对接交流会现场。

蔬菜产业亟待升级 山东东平打造30万亩设施农业

中国人的餐桌总离不开青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实现供求基本平衡有余,消费需求正在由数量满足向质量提升和品类多样化转变。

“全国各地的蔬菜产业,都面临着市场需求对接、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提质增效的任务。”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指出。

图片
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

本次活动举办地位于东平县。近年来,在山东的东平湖畔,15万亩设施大棚拔地而起。一年四季源源不断产出西甜瓜、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等新鲜瓜果,形成“春瓜秋菜”的总体种植格局。

图片
东平县的设施大棚内蔬菜郁郁葱葱。

据东平县县长徐立勇介绍,东平县立足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锚定“富民强村”目标,因地制宜、深挖潜力,积极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蔬菜产业,计划到2024年底打造30万亩设施农业,打造鲁西南最大蔬菜集散基地。“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汲取经验,全面对接市场,开拓发展思路,提升工作标准,坚定不移实施‘双30万亩’工程,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徐立勇说。

图片
东平县县长徐立勇

“中国蔬菜协会将与东平保持紧密联系,协助做好东平蔬菜品牌创建,畅通东平蔬菜销售渠道,推动东平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杨雄年表示。

今年11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将在湖南省汉寿县召开,进一步探讨交流蔬菜产业链发展的经验思路。会上,杨雄年向大家发出参会邀请。

蔬菜产业升级发展,产销对接和品牌建设是关键。本次活动,来自蔬菜全产业链的专家、企业家,聚焦这两大议题展开探讨,介绍相关市场需求,分享地方公用品牌创建和企业产品品牌运营经验。还有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走进东平,近距离感受当地蔬菜生产环境、田间管理和产品质量。让经销商挖掘新的生产基地和优质货源,让销售企业赚钱,让农民朋友增收,最终实现产销双赢局面。

图片
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

好蔬菜才能抢市场 国内农产品销售存在四大问题

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个产区最吸引全国各地采购商的最主要条件,是农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 会上,北京新发地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攀介绍了相关市场需求。北京新发地市场每年总交易量1326万吨,交易额1026亿元,保障北京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

图片
北京新发地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攀

据杨攀介绍,目前国内农产品销售存在流通渠道单一、信息传播不对称、政策引导不明朗、品牌建设不完善等四大问题。“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二是优势的农业品牌。三是畅销的畅通的销售渠道。四是完善的产业规模。”杨攀表示。

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军表示,接下来将以真诚实意全力支持东平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在农产品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之间构建起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流通渠道和对接平台,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图片
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军

随着交通运输、冷链物流不断完善,全国各蔬菜产区均将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目标市场。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光集介绍,上海城市消费有量大集中,对外依赖度高,存在冬夏“两淡”季节,食品安全监管严格,市场竞争激励等特点。此外,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也更加追求品质精致和个性多样化,对规格化包装化的蔬菜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在他看来,“东平气候环境适宜,土壤肥沃,能生产大量优质蔬菜,希望东平蔬菜早日销往上海。”

图片
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光集

深圳市蔬菜批发协会秘书长陈云英表示,山东蔬菜在深圳非常受欢迎,品种丰富、全年四季产量稳定,品质高卖相好、技术相对先进。“未来市场加工配送的趋势会越来越强,精加工包装的市占率越来越大,对标准和安全要求会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的管控越来越严。

图片
深圳市蔬菜批发协会秘书长陈云英
图片
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丽  

蔬菜品牌即将腾飞?用品牌调和生产端与消费端矛盾

相较于其他农产品品牌,我国蔬菜品牌的打造相对缓慢。目前仅有寿光蔬菜、宁夏菜心等知名蔬菜品牌,但都对赋能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未来10~15年,或是中国蔬菜品牌高速发展时期。

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副主任刘天虹看来,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具有复杂性,创建目的决定着未来发展路径。“近年来,两大趋势推动着中国农产品品牌——消费者要物美价廉,生产者要优质优价。生产端与市场端的矛盾如何调和?品牌是最好的桥梁。”

通过品牌将生产者的语言翻译成消费者熟悉的。在品牌建设中,好吃仍是最重要的,要遵循从品种到品质再到品牌的基本逻辑,在农业生产中持续改良品种,根据市场口味变化需求提升品质。” 刘天虹说。

图片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副主任刘天虹

来自湖南的“湘江源”蔬菜省级公用品牌发展迅速。湖南省蔬菜产业协会秘书长何荣状表示,只有在永州、郴州和衡阳三市下辖区域并获得品牌授权生产的蔬菜才能称为“湘江源”蔬菜,种类涵盖辣椒、茄子、南瓜、冬瓜、西甜瓜、食用菌、黄花菜、菜薹等。该公用品牌运营采用“六个一”模式,即打造一个公用品牌、培育一批企业、夯实一批基地、制定一套标准、选定一个领军人物、组建一批专家团队。

“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有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协会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接下来,未来将在保障产品品质、稳定市场供应、加强授牌企业动态管理、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何荣状表示。

图片
湖南省蔬菜产业协会秘书长何荣状

打造品牌,关键在于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在湖南省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立宇看来,区域品牌打造要促进农富城强,中国不缺农产品,但缺“吃得健康”、缺“吃了大家会留下念想”、缺“吃了还想吃的”,中国不缺地理标志产品,但缺真正能带一方百姓致富的产品、缺深耕这些产品的一群人。

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猛分享了“郭牌”西瓜企业品牌的运作经验。他同样认为只有真正让广大农户获利,充分激发其积极性,才能推动地方产业、品牌持续健康发展。“专注一个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创新营销模式,最重要的是带着老百姓一起赚钱。”

有机是蔬菜品牌溢价的又一重要抓手。会上,深圳成武金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铭分享了有机蔬菜品牌园区的运营管理经验。在他看来,有机农业极其依赖设施种植,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设施农业。该公司现有机蔬菜设施面积规模超过1.5万亩,80%的有机种植实现设施覆盖。“躲着雨水、追着太阳、温度适宜、灾害可控,在全国多维度、多海拔的地方开发建设有机蔬菜农场。”

在企业运营上,张铭认为要掌握定价权,人无我有,保证真有机,做到真好吃。坚持做竞争对手做不出来的就有资格提高定价权,在产品价值上有真正创新。还要降低定倍率,人有我优,让更多消费者吃得起。要善于降低成本,做到质优价廉,而且比竞争对手更赚钱。在流程效率上有真正的创新。

图片
深圳成武金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铭
图片
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