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猪王”秦英林受困猪周期负债1153亿,牧原股份能否成功穿越艰难时期?

从日赚1亿到日亏千万,秦英林的牧原股份在猪周期中乘风而起,如今又急转直下。

在猪周期低迷之下,秦英林疯狂扩张,加高杠杆,截至2023年6月末,牧原股份总负债高达1153亿元,短期负债约535亿元,而账面资金为175.5亿元。

2023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净利润亏损27.79亿元,虽然大幅减亏,但算下来,日亏损额仍达到1534万元。

资金压力之下,秦英林也在谋求“自救”。一方面,牧原股份内部开始试点承包制度,试图降低养猪成本。另一方面,牧原股份还向外延伸,布局新能源产业。

多措并举之下,秦英林能否带领牧原股份成功穿越艰难时期?

图片

535.47亿短债悬顶

众所周知,猪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自2006年以来,猪价共经历了四轮周期,一轮完整的猪周期通常会经历上行期、下行期和筑底期。即使深耕31年、已经十分熟悉养猪行业,秦英林也不得不屈从于周期的变化。

2021年以来,猪价开始持续下行,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猪企巨头,纷纷陷入泥沼,业绩巨亏。覆巢之下无完卵,牧原股份也在2021年业绩大幅下滑,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88.9亿元、69.04亿元,同比分别变动40.18%、-74.85%。

2022年,牧原股份在上半年一度巨亏66.84亿元,随着三季度猪肉价格修复等原因,下半年牧原股份成功扭转亏损形势,全年实现营收1248亿元、净利润132.7亿元。以次计算,光是2022年下半年,牧原股份便赚了199.46亿元,平均日赚1.08亿元!猪周期中猪价的威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
秦英林夫妇以1392.6亿元位居全国富人榜第9位。

猪价的上涨并未持续太久,2023年上半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3026.5万头,其中商品猪2907.7万头,增长7.78%。出栏节奏虽然增加,但猪价的走低却令公司又产生亏损——据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营收518.69亿元,同比增长17.17%;净利润亏损27.79亿元,虽然大幅减亏,但算下来,日亏损额仍达到153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尝到猪周期上行的甜头后,秦英林选择了十分激进的扩张方式。2019年末,牧原股份在建工程达到85.99亿元,同比增长133.65%,到了2023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仍有49.1亿元。

与此同时,秦英林不断募资补血。2019年,牧原股份募资50亿元,2021年、2022年末,分别通过可转债和增发,募集到约96亿元、60亿元。2023年4月末,公司又发布了一个债券发行预案,拟募资金额最高达50亿元。若发行完成,牧原股份累计将募资256亿元。

然而,牧原股份仍然债台高筑,截至2023年6月末,其账面资金175.5亿元,短期借款高达453.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到82.17亿元,短期负债约535.47亿元,总负债合计1153亿元,资产负债率60.06%。

一直以来,牧原股份都是以自繁自养为特色,但在当前猪周期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即使作为行业龙头,巨额的亏损也逼得秦英林开始寻找自救的途径。

近期,市场传言牧原股份内部将行承包制度,自育自繁自养模式或将调整。10月9日盘后,牧原股份也通过长江证券召开了电话会议,对公司近期经营情况进行说明。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和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回应了网络传言对承包制的评价称,二者的概念和实际运营均有出入和差异。牧原股份的制度实际上是共创、共享的激励机制,目的是吸引优秀员工应用新技术降低养猪成本。

牧原股份工作人员还表示,“随着猪价在三季度的持续上升,公司的整个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都还是比较健康充裕的状态。三季度的每一个月,公司通过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都要超过20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秦英林还对新能源有一定想法。2022年下半年,牧原股份出资4500万元对一家光伏行业企业进行增资;2022年12月13日,牧原股份成立河南牧原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年中,牧原股份还发布公告称,拟设立两家新能源子公司,分别名为正阳牧原新能源有限公司、上蔡牧原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注册资本分别为2000万元和5000万元,它们的投资主体都是河南牧原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调整养殖模式、布局新能源,秦英林能找到有效应对法门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