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季玉米上市在即,玉米价格却涨至年内高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随着8月份进入尾声,9月份新季玉米上市在即,一般而言,在新陈玉米供应的过渡期,随着玉米供应预期增加,玉米价格会出现阶段性下调趋势。但截止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却涨至年内高点,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图片

国内玉米价格创年内新高

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截止8月28日,全国玉米均价报收于2873.90元/吨,环比上涨2.64%,同比上涨6.63%。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价格也是本年度的新高,同时,也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

玉米市场之所以出现罕见的“翘尾行情”,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余粮在见底的同时,存储又相对较为集中,陈粮流通能力相对有限,市场供应阶段性偏紧,支撑玉米价格逆势上涨。

图片

余粮库存见底,利多玉米价格

当前市场陈粮销售已经接近尾声,余粮库存逐渐见底。综合各方机构调研的数据,目前余粮主要集中在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地区,但整体供应量预计也只有1500万吨左右。

而华北地区的湖北、湖南以及南方地区虽然有少量春玉米供应市场,但已进入尾声。而且,当前两湖地区春玉米净粮主流装车参考价在1.44元/斤左右,比去年每斤高出大约6分钱;河南中部和南部地区的春玉米净粮装车价也在1.46-1.47元/斤,比去年每斤高出大约8分钱。春玉米价格同比略高,也对陈粮价格形成托底作用,支撑陈玉米价格高位运行。

从供应来看,在新季玉米上市之前,华北地区的玉米供应只能通过东北地区来补充。在市场贸易粮供应处于相对紧张的同时,考虑到天气等因素,粮源供应的时效性也是大打折扣。对于下游库存水平较低的企业而言,只能通过提价收购来保持有效库存,对玉米价格有利多支撑。

图片

替代品短期仍难形成大范围有效替代

替代品方面,有国内和国际市场两个来源,虽然预期替代充足,但在短期内仍难大范围形成有效替代。

我们都知道,本年度国内替代品主要有芽麦和定向稻谷。芽麦方面,8月份国内芽麦价格维持持续上涨趋势,河南地区芽麦月内累计上涨大约在260元/吨,目前芽麦和玉米之间的价差已由月初的410元/吨下降至目前的250元/吨。虽然在饲料企业中,芽麦的替代优势依然存在,替代比例也未出现明显变化,但芽麦价格的上涨对玉米价格也产生了联动支撑。

图片

本年度定向稻谷拍卖可谓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在8月份才落地,但从拍卖到出库,再到加工后流入市场,预计在9月份以后才能形成有效替代。

进口方面,本年度巴西第二季番红花玉米丰产,国内市场对巴西玉米进口存在较强预期,这也直接导致前期我国买家连续取消美玉米多批次订单。但由于本年度巴西玉米在收获进度推迟的同时,大豆和玉米均获得丰产,对巴西港口的吞吐能力形成较大考验,而且到港后还需要通关检验等诸多程序,短期内仍难形成规模替代。

图片

下游刚需同样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

深加工企业方面,进入下旬以后,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厂前到车量较中旬缩减了一半左右,由于存在刚需补库,对本地少量玉米价格形成支撑的同时,也带动流入的东北粮源价格上涨,进而形成华北市场领涨全国的局面。而下游饲料养殖方面,也同样存在刚需补货的情况,目前优质陈玉米以走养殖户居多。

因此,无论是深加工企业还是饲料企业,均存在刚需补库,在余粮见底的前提下,支撑玉米价格易涨难跌。

图片

综上所述,供应方面,目前贸易环节余粮见底,而替代品除了芽麦外,定向稻谷及进口玉米短期内仍难形成有效替代,短期内玉米价格仍有小幅上涨空间。而随着9月下旬新季玉米上市,玉米市场报价将向新玉米价格过渡,这对于当前手中仍有存粮的贸易商而言,是获利了结和落袋为安的好时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