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闯进品牌农业,它究竟能做什么?
今年4月,钟薛高发布利用AI技术打造的雪糕产品Sa'Saa系列,这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首款从起名到口味,再到设计,由AI参与甚至主导,并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冰淇淋产品,其价格不高,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在三产融合发展的情境下,农产品只有变成食品才能够跨越“死亡之谷”,然而做什么样的食品?卖给谁?加工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包装更吸引人?
农业品牌的赛道是一场跨栏跑,每一步都绝非易事,借助AI技术成为低成本、高收益的不二选择。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认为,实现传统农产品优质优价需要打造新形象,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落地营销都需要科技的支撑,通过AI与消费者互动,改善生产主体与市场的衔接,农产品品牌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AI预测:卖什么?卖给谁?
《2022年农产品加工行业最新发展现状分析》中显示,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其中2021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1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预计202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将继续增加。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较短,加工标准制定不健全,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度稳定提高,但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尚不成熟。
农产品好不好吃不仅取决于品种和产地,也受烹饪手法、加工方式的影响,对于农产品食品开发企业来说,一步一步地试错将会面临极高的风险,一旦研发出的产品没有得到市场的良好反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如何预测消费者的喜好成为农食产品开发的焦点。
2020年10月,Hello Future Summit 2020遇见未来科技峰会在上海举办,在设置的食品黑科论坛上,来自美国的人工智能公司Analytical Flavor Systems(简称AFS)亚太区项目负责人李宗隽介绍,AFS研发的手机应用Gastrograph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探索人类味觉的潜意识感知,进而预测未来的风味潮流并帮助食品企业优化产品。可以帮助使用者分辨所品尝食物的具体风味和成分,并根据用户不断反馈的风味品尝数据,逐渐了解各地人群的口味偏好。
在明确了不同地区口味偏好后,与其合作的食品公司可以根据AFS的数据进行建模模拟,寻找到最可能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配方,从而最大程度保证食品的市场受欢迎度。
人工智能平台Gastrograph工作原理图示
目前Gastrograph已经收集了上百个主干数据,每个主干数据又包括上千种食品饮料记录,现在已经拓展了25个国家。这些数据经过学习训练成为模型之后就可以预测很多消费者食物偏好,比如它可以判断出某个地区20到30岁年轻女消费者对某种食物的口味偏好,从而赋能食品企业精准研发和投放。
AI口味预测有助于提前了解消费者的喜好,绘制目标消费者群像,解决“卖什么、卖给谁”的难题,有效避免因为口味与市场端不匹配造成的损失。同时,AI与普通的大数据相比,具有个性化和精密的算法,能够大大减少数据分析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并且消除决策中的主观性干扰,例如华盛顿州立大学研发的“电子舌头”(e-tongue)对每种味道的感知能力分辨准确率达到 93%,并且在品尝辣味时不会味觉失灵。
我国的农业生产主体与市场的联系还不紧密,在这一理论和技术的框架下,农产品的加工产品开发可以更加便捷地与消费者进行交互,以终为始,从消费端的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当然,利用人工智能收集个人信息一直存在争议,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不断考量。
二、AI品控:信息溯源,标准一致
随着消费观念的进步,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提升,同时对产品信息溯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兴趣知道产品的每一个环节。
阿里云是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人工智能要与产业相结合才有自身的价值,我们希望通过阿里云为农企‘对症下药’,找到痛点,实现中国农产品的‘三级跳’。”
ET农业大脑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实现AI养猪,实时记录每头生猪的ID、日龄、身长、体重、体温、进食次数、运动量、健康分值等数据。综合借助声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红外线测温等技术,系统可通过猪的体温、咳嗽、叫声等作判断是否患病,提前预警疫情。
在信息录入的基础上,每一头猪也会有自己的身份证,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将每头猪的品种、重量、喂养天数、出生日期、病情史等信息输入档案。可以将养猪模式由大规模养殖向深度和精细化养殖转变,根据每头猪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养殖方案,通过红外线测温技术了解猪的体温、发病情况,避免交叉感染。
一头猪从出生到上桌,是跑了100公里还是500公里?是什么品种?在哪里养殖?是否有不良因素等等这些信息,将会呈现在一份数据标签上并展示给食客。我国养猪产业至今仍然受困于精密技术管理的缺失,使用AI可以简化流程,帮助养猪户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
其次,AI技术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品控,使食品的口味和质地保持一致。百事公司训练了一个人工智能大脑来测量奇多薯片(Cheetos)的各项数据,形成一个AI品控系统,观察并检测何时需要调整生产。
这一技术也将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与预制菜产业降本增效,帮助其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三、AI设计:低成本,高创意
元一智库在全国首次提出“第一脸谱”理论,品牌脸谱=包装,利用强承诺文本、强烈的文化视觉符号构成消费者信服的购买理由,并寻找与消费者记忆中熟悉相关的文化本源建立品牌连接,最大化减少传播阻力。产品的“第一脸谱”效应在食品领域尤其突出,人们根据包装的色彩和质感的第一印象来判断“看上去好不好吃”,从而影响产品的销量。农产品的包装设计需要大胆的色调才能摆脱传统上“不值钱”的形象,例如之前火遍全网的“3D杨梅”。尽管人们对AI设计还抱有质疑,但AI所能提供的创意和惊喜仍然令人着迷。
调侃AI设计的表情包ChatGPT发布之后,AI热就未曾停歇,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在积极寻求应对新一轮AI风潮的方法,越是大品牌就越积极地拥抱AI。乳企巨头伊利官宣了6款AI包装,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这也是乳品行业的首款AI包装。关键词是科技感、自然生机、东方美学、未来感、极简和童真,这些AI包装设计颇具视觉冲击。据了解,该系列包装设计过程均由AI主导,在品牌给到的六大元素基础上,AI设计了线条流畅、简洁大方的包装作品。
Midjourney(以下简称MJ)是一款2022年3月面世的AI绘画工具,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它生成的包装设计质量是很高的。FoodTalks近日发表的文章中,用MJ制作了大量的乳制品包装设计,在创意脑暴阶段,MJ除了能够根据关键词快速生成大量视觉爆炸、效果极佳的设计,在灵感发散度上也表现得极其出色。MJ的随机性经常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惊喜;结合ChatGPT这一创意放大器,创意批量生成的能力指数级提升,带来了更多灵感方向。
用MJ设计的梵高星空系列酸奶包装AI设计存在着一些局限,对某些细节的把控不到位,小到LOGO、文案、配料表,大到整体与产品风格的契合度,要生成可以落地的商业包装设计,仍然需要人类设计师的有机参与。但无论如何,它都给食品包装乃至农产品的包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灵感库。
食验室与东西制造局用AI设计的“轻巧麦丽素”包装及海报食验室的创始人孙思达通过将不同部门员工设计的AI包装进行销售量统计,发现使用AI的能力和个人的设计水平并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它可以实现非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方便加入各种理想的关键词拓宽创意的可能性。他认为,AI设计一份70分的产品包装是极其容易的,利用AI发散的思维来获得创意灵感,再让专业的设计师进行后期的调整修改,将原本一周的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并且结果相对稳定,成为产品包装设计的加速器。同时,AI能够迅速生成丰富的海报,在营销场景上别出心裁。
四、AI反馈:优化供应链
铁丁老师认为,在农产品的食品开发落地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体验营销与单向沟通,许多地标农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仅仅是听过,但没吃过,缺乏体验性的营销致使农产品市场沟通不畅,并且无法收集终端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反馈,造成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拼多多作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网上销售平台之一,其模式强调的是人以群分,通过把相似的人凑到一起,迅速起量,优化供应链,从而带来了更高的性价比。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提出必须要正视中国的供应链现实,中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适合农产品上行的物流基础设施,此前的快递系统只适用于一定销量内的订单,如果用来运水果会产生一定损耗,势必会造成用户满意度的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拼多多利用AI为厂家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将C端的消费行为数据通过平台实时反馈给供应链,而供应链在竞争环境中得到优化,通过AI来更好地实现C2B。这适应了“少库存、高订单和短爆发”的平台特性,能更好地在用户需求和资源之间实现匹配。拼多多利用巨大的人群链接性完成人与货的重新匹配,通过聚齐巨大的消费量,撬动了商家、物流方的意愿。以用户的意愿和满意度为杠杆优化了农产品的供应链。
五、结语
AI时代已经来临,正如食验室的创始人孙思达所说,“拥抱AI,不要有排斥心态,才能持续探索AI和设计的无限可能性。”
在中国农业迅速现代化、智能化的今天,如何利用更加高效便捷的工具完成农产品向食品的蜕变至关重要。未来,AI强大的预测能力和生成能力将会重构农业品牌,在农业领域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