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养猪项目产能超全省1/3!关于规模化、智能化和去产能,广东猪协会长这样说!

规模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农牧前沿:1、简单介绍一下广东省当前智能化养殖的整体发展现状

陈三有:广东省发展智能化养猪也是近几年的事,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在一些超大型规模养猪场,特别是超大型多层养猪场。2020年9月27日,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在广州市增城区召开了首届广东省多层智能养猪技术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和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专题研讨多层智能养猪问题,同时成立了广东多层智能养猪技术研究院。在全省开展多层养猪专项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广东省多层养猪技术指南》和《广东省多层养猪安全生产指引》。目前全省多层养猪项目超过100多个,大多在5-6层间,多层养猪项目产能超全省三分之一。

但从整体来看,智能化养猪进展较慢,主要受规模化和装备、技术、工艺、资金等多重因素制约。首先是规模化水平比较低。规模化特别是超大型规模养殖是智能化的基础,目前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是69%,广东去年底达到78%,但这里所说的规模化,大多还属于低水平的规模化,就拿生猪来说,年出栏500头或存栏300头就是规模化了,在我看来:至少要年出栏5000头甚至到10000以上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智能化养殖。其次是装备和技术工艺问题,机械设备不够精良,技术落后,工艺不兼容,标准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智能化发展。近年生猪行情不太乐观,资金投入也是个大问题,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农牧前沿:2、在您看来智能化养殖有哪些优势?

陈三有:2019年底,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粤府办[2019]25号),提出了生猪家禽产业的四个转型,即“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小型屠宰场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如果要说有第五个转型,我认为就是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养殖智能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动物疫病防控和产能调控将更加精准高效,畜产品质量安全将更有保证,各生产要素将得到更加合理配置,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升。

猪价行情仍不容乐观

农牧前沿:3、提高规模化比例与当前产能过剩是否矛盾?会不会扩大行业亏损面?

陈三有:这两者并不矛盾,规模化是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随着规模化水平的提高,产能调控将更加精准高效,反过来可以帮助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并优化各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等等。

去产能也是个市场调节的过程,智能化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如果不重视成本控制,势必面临着淘汰。目前广东省大型的集约化的造肉工厂比例仍在不断增加,且多是10万头以上的楼房养猪项目,也正是说明高水平的智能化养殖项目模式有其独特优势。

农牧前沿:4、那您对于近期的生猪市场有什么看法?

陈三有:近期的生猪市场可以用“七上八下”来形容,说明我国的生猪生产仍然过剩。据统计,今年来,全国生猪产能一直在回调,至6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达4296万头,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5%。全国的生猪产能调控没到位,生猪市场价格就难以稳定回升到合理水平。即使生猪产能回调到正常保有量的4100万头,我认为我国的生猪产能仍然是过剩的,因为现今能繁母猪的生产能力是非洲猪瘟发生前所不可比拟的,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也大不相同了。

且以广东为例,在2017年之前,每头生猪的产肉量大概在70公斤左右,现在则多在90公斤以上。再加上非瘟后疫病、饲料等成本的加持,所以目前来看猪价行情还是不容乐观。今年的第四季度可能会好一点,但春节过后往往是行情下行的时候,预计难以持久。所以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加速去产能,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

农牧前沿:5、养猪协会在智慧养殖发展道路上会做哪些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三有:目前,广东省建有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42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44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10个,多层生猪养殖项目超100多个,这些都是近期广东生猪智能化发展的重点对象。下一步,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将加大生猪产业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建设装备精良、技术先进、工艺融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调控有效的现代化生猪产业。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