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桃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前言

桃为多年生落叶果树,原产于中国,迄今已有4000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桃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是我国重要的果树树种之一,花可以观赏,一般果皮有毛,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果实多汁,闻之气息诱人,食之甜爽爆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

中国作为全球鲜桃及油桃的最大产区,拥有成熟的桃树种植技术与悠久的文化历史。全球范围内桃栽培品种有5000余种,美国选育及引进的桃子品种有700余种,中国选育的品种有1000余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外,其余31个省均有桃的产业化栽培。依靠成熟期配套的品种、设施反季节生产及利用丰富多样气候,我国已形成南方早熟桃、北方晚熟桃区域化格局;低纬度热区云南西双版纳果实可在4月中下旬成熟,湖北枣阳、四川龙泉驿等桃主产区5月中旬可大量上市,山东、河北极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至10月中下旬;同时,云南丽江等利用高海拔特点,雪桃可在10月成熟,鲜果供应由传统夏季拓展至春、夏、秋三季。

本文基于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全球桃产业概况、全国桃主要产区、种植规模、产量、进出口等数据对全国桃产业概况进行简析,为从事桃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1.全球桃产业概况

1.1.生产规模:面积超2000万亩,年产量近2500万吨

全球桃商业栽培的主要产区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也有栽培,但面积较小。亚洲则主要分布在东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桃子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一般在亚洲最受欢迎的品种多为白色果肉;欧洲、澳洲和北美洲的人则在历史上喜欢黄色果肉。根据FAO数据显示,2010年~2021年,全球桃收获面积基本稳定在2199.16~2447.33万亩,2021年全球桃子种植面积为2257.02万亩,同比2020年(2199.46万亩)增长了57.56万亩,增幅约2.61%;得益于单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桃子产量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球产量为2499.44万吨,同比2020年(2426.75万吨)增长了72.69万吨,增幅约2.99%。

图表1:全球桃子和油桃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FAO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注:本文中桃除特殊说明外,一般指桃、油桃

1.2.产区分布:中国是全球桃产业发展的最主要贡献者

目前全球桃子主产国家/地区有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希腊等国家或地区。多年来,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一直是全球桃子主要的生产国,在国际桃子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桃生产国,2021年,中国桃子种植面积及产量在全球比重分别为54.83%、64.08%,均位列全球第一,与排名第二的西班牙相比,种植面积比重高出50.04%,产量比重高出59.29%。

图表2:2021年全球桃子和油桃主产国家/地区种植面积与产量排名对比

图片
(数据来源:FAO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中国桃子生产情况分析

2.1.生产规模

桃子,具有多种用途,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成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据FAO统计,2021年,我国桃子种植面积达1237.55万亩,较2020年的1187.59万亩增加了49.96万亩,增幅约4.21%;与2010年的1079.1万亩相比,11年间增量约158.45万亩,增幅约14.6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5%,预计2022年中国桃子种植面积将达1253.2万亩。

图表3:中国桃子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FAO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我国桃子产量也在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桃子产量达到1601.65万吨,同比增长2.09%。与2014年的1045.6万吨相比,11年间增量约556.05万吨,增幅约53.1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5%,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1664.97万吨。

图表4:中国桃子产量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FAO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2.主要产区

2.2.1.全国桃子主产区概况

我国是全球桃子生产第一大国,产量在全球比重超过60%,目前,形成了包括华北、黄淮海、长江三大优势桃产业带,以及东北和西北的设施桃产业带。桃子主要经济栽培地种植面积十分广阔,我国已经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早熟桃、黄河流域中晚熟桃、环渤海湾反季节桃的分布格局。

图表5:中国桃子主要产区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表:云果产业大脑)

2.2.2.山东省: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1位

近年来,山东省桃产业发展过程呈规模扩大,占比上升态势。2021年山东省桃栽培面积211万亩,较上年增加了7万亩,增幅为3.46%,产量449.36万吨,较上年增加和27.12万吨,增幅约6.42%;面积和产量都达到历史最高点,分别占当年全省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23.0%和23.5%,占比也达到历史最高点;占全国桃总面积(1237.55万亩)、总产量(1601.65万吨)的17.04%和28.07%,位居全国第1位,平均每亩产量2.12吨,居全国单产第2位。

图表6:山东省桃子产量变化趋势

图片
(信息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2.3.河南省:面积位居全国第2位

河南省位于黄淮海桃产业优势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势明显,生产成本低,品质优越,以早熟品种为优势,兼供南北两个市场,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山东省。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省桃园面积140.25万亩,产量193.05万吨,在全国桃总面积(1237.55万亩)、总产量(1601.65万吨)中的比重分别为11.33%、12.05%。

从长期趋势来看,2012年来,河南省桃子产量整体呈现正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10.33万吨波动增加至2021年的193.05万吨,增幅达74.98%,年均复合增长率6.41%,仅在2013年有过0.49%的下降,预计2022年桃子产量将超过200万吨。

图表7:河南省桃子产量变化趋势

图片
(信息来源:2022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2.4.河北省:面积位居全国第3位

河北省是桃子生产大省,面积位列全国第3位,仅次于山东省和河北省。2012年以来,随着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桃子产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主要在2014~2015年间受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极端气候影响有过小幅的下降,2016~2021年间,河北省桃子产量已连增6年。2012~2021年间,河北省桃子产量增量达40.87万吨,增幅约35.86%,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46%。

图表8:河北省桃子产量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河北省统计年鉴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021年,河北省桃园面积92.63万亩,桃子产量154.83万吨,在全国桃总面积(1237.55万亩)、总产量(1601.65万吨)中的比重分别为7.48%、9.67%。与2020年相比,面积同比增加0.93万亩,增幅为1.0%;产量同比增加10.33万吨,增幅为7.1%;单产同比增加191斤/亩,增幅为6.1%。

2.2.5.湖北省:面积位居全国第4位

近年来,湖北省桃子产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湖北省桃子产量达118.09万吨,同比增长9.46万吨,增幅为8.7%。较1995年的14.59万吨增长了103.5万吨,增长了7倍。桃子产量在全省园林水果产量中占比常年在15%左右,可见桃子在湖北省水果的地位举足轻重。

图表9:湖北省桃子产量及在园林水果产量中占比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3.市场主体分析

3.1.种植市场主体分析

从存量数据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桃子种植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6月19日,我国共有近42979家正常经营状态的桃子种植相关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山东省、陕西省。目前的桃子种植相关企业数量top10省份(云南省、山东省、陕西省、湖南省、四川省、山西省、贵州省、湖北省、河北省、江苏省)桃子种植相关企业数量合计达34334家,约占全国桃子种植相关企业总数的79.89%,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图表10:截至2023年6月19日中国桃子种植相关企业数量top10省份

图片
(数据来源:企查查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3.2.加工市场主体分析

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桃子加工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6月19日,我国共有约10327家桃子加工相关企业,不到种植相关企业数量(42979家)的1/3。从地区分布来看,湖南省、贵州省、河北省位列前三,目前的桃子加工相关企业数量top5省份(湖南省、贵州省、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桃子加工相关企业数量合计达6485家,约占全国桃子加工相关企业总数的62.8%,产业集中度也相对较高。

图表11:截至2023年6月19日中国桃子加工相关企业数量top5省份

图片
(信息来源:企查查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4.桃产业市场分析

4.1.供应分析

我国桃以鲜食为主(约为80%),加工量占原料总产量的18%。桃子每年最早上市期在4月底,可以持续至11月份。根据一亩田大数据显示,全国种植桃子的县域多达1600多个,涉及包括青海、西藏在内的几乎所有省份,桃子成为国民级水果。

从桃子产地竞争力数据来看,桃子的供应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其中又以山东供应热度最高。

图表12:2022年桃子产地竞争力排名

图片
(信息来源:一亩田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4.2.桃子市场走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发展,开始选择绿色有机的食品。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农产品将实现绿色生产,有机水果的发展将成为传统水果焕发新活力的不二之选。

据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查询,截至2022年4月,全国有机水果认证企业最多的品类为桃子,有机桃子的认证企业项目为1026个,其次为葡萄的520个和苹果的498个。

图表13:全国有机水果认证企业的品类排名

图片
(数据来源: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认证了496个桃子相关的绿色食品,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和山东。

图表14:全国各省桃子相关“绿色食品”认证数量排名

图片
(数据来源: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5.对外贸易分析

5.1.进口分析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桃子相关商品总进口量波动增加,进口金额随进口量同步呈现波动增加态势。2022年中国桃子相关商品进口量达4.93万吨,同比增长了0.85万吨,增幅约20.83%;进口金额达11.15千万美元,同比增长了2.13千万美元,增幅约23.61%;进口量及进口金额的增长均来自商品编码为“08093000”、商品名称为“鲜桃,包括油桃”相关商品的拉动。

图表15:中国桃子相关商品进口量及进口金额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023年1~4月,已累计进口桃子相关产品4.07万吨、价值9.17万美元,分别占2022年总进口量、总进口金额的82.56%、82.24%。

5.2.出口分析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2022年,中国桃子相关商品总出口量常年在20万吨左右波动,出口金额常年在30千万美元(约合3亿美元)左右波动。

图表16:中国桃子相关商品总出口量及总出口金额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2022年中国桃子相关商品总出口量达22.81万吨,同比增长了4.52万吨,增幅为24.71%;总出口金额达31.41千万美元,同比增加了7.81千万美元,增幅为33.09%。2023年1~4月,已累计出口桃子相关商品4.52万吨、价值6.14千万美元,分别占2022年总出口量、总出口金额的19.81%、19.55%。

6.特色产区及品牌清单

6.1.桃相关“全国农业文化遗产”:6个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2013年5月21日至今,按照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全国累计认定了“北京丰台桃树种植系统”、“浙江奉化水蜜桃栽培系统”、“山东台儿庄桃树栽培系统”、“山东莱城朱砂桃栽培系统”、“四川龙泉驿水蜜桃栽培系统”、“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共6个桃相关“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制定了保护与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通过多种方式使桃相关“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散发出浓郁的农耕文化魅力,以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6.2.桃相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共有6个桃相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分别为“湖南省炎陵县炎陵黄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东省肥城市肥城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水蜜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河北省深州市深州蜜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北京市平谷区平谷大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水蜜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6.3.桃相关“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50个

截至2023年6月,全国累计认定了50个桃相关“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于云南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

6.4.桃相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8个

截至2023年6月,全国累计有68个桃相关产品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分布在山东、重庆、上海、福建、山西等地。

6.5.桃相关“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0个

2011年以来,全国累计认定了11批429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主体为行政村、行政镇、涉农产业发展好的社区或街道,申报的主导产业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文化(如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和新业态(如休闲旅游、民宿、电子商务等)的一个具体品类,且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其中,与桃相关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有90个。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山东、浙江、河北等地。

报告核心观点

1. 从全球来看,中国是全球桃产业发展的最主要贡献者,在国际桃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据FAO数据显示,全球桃商业栽培的主要产区分布在亚洲和欧洲,主产国家/地区有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希腊、美国、墨西哥、朝鲜、韩国等,其中,中国桃子种植面积及产量在全球比重超50%,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但产能优势暂未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鲜桃,包括油桃”、“桃罐头”以及“未列名制作或保藏的桃”。

2. 从国内来看,中国桃子种植面积常年在1200万亩左右波动,年产量已超1600万吨。从国内重点运行区域来看,中国桃种植主要分布在华北、黄淮海、长江、东北和西北,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省份为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近年来,山东省桃栽培面积超过200万亩,产量接近500万吨,位居全国第1位,主要细分产区为临沂、潍坊、淄博、日照、济南等地;河南省桃园面积接近150万亩,年产量接近200万吨,主要细分产区为南阳、新乡、商丘、周口等地;河北省桃园面积接近100万亩,桃子产量超过150万吨,主要细分产区为保定、唐山、衡水等地;湖北省桃子产量超100万吨,主要细分产区为襄阳、随州、孝感、荆门、黄冈等地。从主要育种成就来看,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普通桃和早熟的育种数量最多,占比最大。

3. 从市场主体来看,我国共有近42979家正常经营状态的桃种植相关企业,10327家桃加工相关企业。从市场供应来看,我国桃以鲜食为主(约为80%),加工量占原料总产量的18%。桃子的供应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山西等省份,其中,山东桃供应热度最高。从我国桃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桃相关商品总出口规模常年大于总进口规模;2017年以来,中国桃相关商品总进口量及进口金额波动增加,总出口量及总出口金额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鲜桃,包括油桃”的进口量及进口金额相对较大,主要进口自智利和澳大利亚;“桃罐头”的出口量及出口金额相对较大,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俄罗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云果产业大脑(ID:yunguocydn),作者:毕梅丽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