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农产品适合做品牌?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种小小的种子 开小小的花”

一首挖呀挖火爆全网,引发各行各业竞相改编,连国家队都出手开挖。

@中国石化,“在新疆的大漠里挖呀挖呀挖,找到了宝藏油气乐开了花!”

@中国铁建,“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挖呀挖呀挖,基建狂魔出手一个顶仨!”

@中国船舶,“在海洋的最深处挖呀挖呀挖,采集珍贵的科研样品笑开了花!”

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品牌领域新媒体、农业经营一站式产业创新生态服务平台,农参也加入挖呀挖行列,和大家一起挖一挖,农业领域哪些产品能开出品牌的花。

一、农产品分类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经过多年品牌实践,把农产品按照功能需求分为三类:基需农产品、刚需农产品和美需农产品。

基需农产品,即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农产品,民以食为天,这类产品以米袋子为主。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础的一级为生理需求: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粮食类农产品则是人们吃饱所需的基础产品。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稳产保供。

图片

刚需农产品,可满足特定人群的必要刚性需求的产品,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食用较多的品类,如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

《中国农业发展展望报告(2023-2032)》显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食物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水果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消费量年均增速为1.9;蔬菜消费平稳发展,消费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量年均增速0.6%,预计2032年达6.09亿吨;随着肉类产业逐步转型升级,畜禽产业供给能力将提升,产量将保持增长,预计2032年肉类产量达到9994万吨,年均增长1.4%。由此可见,刚需农产品是在吃饱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想吃好的更丰富的产品品类。

图片

美需农产品,是指为了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优中选优的高品质农产品,如地标农产品、精品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基需到刚需再到美需,越来越多优质农产品被需要,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人们愿意为了吃上一口土特产,不惜驱车百余公里或者花高价购买,这就是美需农产品的魅力,也是美需农产品在满足人们基础需求、刚性需求的前提下追求更多附加价值的具体体现。

图片

总结来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分为三种,一种是“生存需求”,一种是“物质需求”,一种是“精神需求”,对于以上三种需求,需要在营销活动中用适合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形式。

二、什么样的农产品适合做品牌?

品牌是一个市场概念,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认知而认同的农产品品名,其外在的表现就是商标,包括商品商标和证明商标。顾名思义, “品”,就是有相当高的层次,相当高的级别;牌,就是有相当髙的知名度,为人们所熟悉,而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作为一张牌打出来的东西。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品牌进化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跟社会发展协同进化,消费升级引发的新需求,对品牌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于农产品,基础的需求是最底层,是有唯一性的,是为了吃饱,那首先必须得能吃。第二个,安全属性,在品质的一致性上要下功夫。第三个是附加功能,包括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能不能更健康,能不能赋予精神价值。从基需到刚需到美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品牌成长的最根源性的动力。

具体来讲,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给出三个观点:品牌是市场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品牌的基础是产品,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却不是产品;品牌之所以会有巨大威力,是因为和消费者建立了某种情感的联系,品牌是市场经营的概念,能不能真的成为品牌,决定权是消费者,是市场。

基需、刚需、美需农产品,哪些适合建设品牌?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指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农产品的品种可以说数不胜数,要让每一个农产品都能够有自己的品牌,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宏大的工作。

所以,品牌框架下,要有适合的产品品类。

从这三种类型看,美需农产品是最具备品牌驱动力的品类,是能给人们提供额外附加价值、创造更多品牌溢价的打造对象。翻看《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的产品虽然涵盖果品、蔬菜、粮食、油料、畜禽、水产、茶叶、林特、食用菌、中药材等多个类型,但从品牌影响力指数及品牌价值两个指数来看,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各地名特优新、地理标志等“土特产”,具备品牌鲜明的“三个世界”特质,即融合了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这是基需农产品及刚需农产品所缺乏的品牌基因。

如何衡量打造的农产品品牌是否有意义?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提出,评判品牌成功与否,依靠“内四外四”标准。“内四条”包括:第一,品牌是否获得社会认可;第二,品牌价值是否逐年递增;第三,品牌能否通过优质高价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整体的优质优价;第四品牌能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四条”包括:第一,品牌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如何;第二,品牌是否形成产业集群;第三,品牌是否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并配有相应专业人员,加工业能保证效率和农产品有效且持续地供给;第四,品牌是否形成农业园区。

横向对比这三类农产品,美需农产品是达到“内四外四”标准的最佳实施对象,在品牌溢价、产业集群打造等方面有诸多优势,法国地理标志制度实行百余年,认证的AOC产品不足500个,但每一个地理标志品牌都产生较高的品牌溢价及带动就业,这正是美需农产品的威力。

各地政府在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有地域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潜力产品,而不是一窝蜂有什么就打造什么,品牌是系统工程,要用产业链思维、平台思维、服务思维全局谋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参(ID:ppnyck),作者:陈红新,原文标题:《在农业里面“挖呀挖呀挖”,什么样的农产品能开出品牌的花?》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