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猪肉消费全面解析
摘要:猪肉占我国居民四大肉类消费60-62%,国民经济中生猪产业具有产值大,猪价对CPI影响大等特点。本文研究猪肉消费从多个层次展开,重点是分析猪肉消费最终去向和不同场景对猪肉消费影响。
一、 我国猪肉供应构成及影响猪肉供应主要因素
我国猪肉供应以国内生猪屠宰为主,进口猪肉有效补充猪肉供应结构。按照统计局数据,我国年生猪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2022年生猪出栏量为6.9995亿头,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当年猪肉及猪杂碎进口分别为172万吨和104万吨。
按照统计局及海关数据来看,国内猪肉供应主要以国产生猪屠宰为主,不计算进口杂碎情况,当年猪肉进口仅占国内猪肉总供应的3%。统计局公布的猪肉产量为不含杂碎的猪肉产量,如果计算如果考虑猪杂碎产量,2022年国内猪肉产量将达到6050-6100万吨。进口猪肉数量与当期国内猪肉供需情况和价格有关,国内猪肉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进口猪肉数量大幅增加。2020及2021年国内猪价高位,猪肉供应偏紧,2020及2021年猪肉进口量分别达到430万吨及357万吨,2021年2季度至2022年国内猪价震荡走低,猪肉进口量下降,2022年猪肉进口量回落至172万吨。我国进口冻猪肉同时每年也进口一定数量猪杂碎,近五年猪杂碎年进口量在90-130万吨之间。
国内猪肉流通主要以鲜白条为主,猪价低位或者鲜白条需求不足时候,屠宰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分割冻品,等待以后价格回暖销售,南方地区特别是两广地区猪肉需求主要以热鲜肉为主,北方以排酸肉为主。进口猪肉均为冻品,进口的产品主要分割肉、猪头、杂碎。
国内猪肉供应核心在国内生猪供应,虽然市场一直存在对猪肉产量怀疑,数据上集中屠宰量也显著低于7亿头,一些市场观点认为国内一年生猪出栏量在5亿头左右,猪肉产量4500万吨,相对于市场观点的一些数据不具有连续性,统计局的数据连续性好。按照统计局公布的猪肉产量,国内猪肉供应主要靠国内生猪养殖。猪肉产量影响有多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当期市场可供提供生猪数量,生猪屠宰平均体重,主观因素还受到养殖主体出栏意愿影响。影响生猪供应核心因素在于前期能繁母猪数量和母猪平均繁育效率(产子数量),产子后仔猪存活率及育肥养殖情况(疫情及其他因素导致死亡等)。一般情况下能繁母猪数量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大猪可供出栏量,但在价格强势上涨,养殖户延后出栏甚至二次育肥时候,会导致压栏前期市场可供猪肉数量偏少,价格上涨,进一步强化压栏意愿,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无法继续传导,猪价开始走弱,出栏意愿增加,前期压栏大幅增加后猪肉供应量,表现在可供出栏大猪数量增加,单头生猪因体重增加,提供更多猪肉。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猪肉主要以国产猪肉为主,母猪存栏及繁育效率作为基础产能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生猪供应,生猪存栏及存栏结构作为前期能繁母猪存栏并参杂了养殖主观出栏因素结果,当期出栏意愿和客观可供应大猪数量决定当前鲜肉供应。屠宰企业是否决定屠宰分割,主要看猪价绝对值及屠宰经营主体对后期猪价态度。国内猪肉仍以鲜品消费为主,冻品在部分消费场景需求占比高。
二、 我国猪肉消费整体概况
生鲜品种,仓储难度较大,仓储成本高,习惯性使用产量+净进口量作为其表观消费。猪肉表观消费按照国内产量(不含国产猪杂碎)+净进口量。近15年我国年猪肉年度表观消费量在5300-5900万吨之间,2019及2020年非洲猪瘟影响国内猪肉供应量下降,猪肉表观消费下降至4550-4700万吨。
图表1.2010-2022年中国猪肉表观消费变化
统计局公布2022年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海关总署公布的2022年猪肉进口量为172万吨、猪杂碎进口104万吨,三者合计为5817万吨,仍低于2014年5919万吨。
统计局统计的猪肉产指的是白条肉产量,不含猪头及杂碎,以猪肉产量(含杂碎)+冻肉进口+杂碎进口计算猪肉表观消费情况下,2022年猪肉表观消费较2014减少120万吨左右。人工老龄化及水产、牛羊肉、禽类需求增加,猪肉消费已经见顶。
三、 国内猪肉场景及影响猪肉消费因素
猪肉消费涉及场景众多,习惯性将猪肉消费划分为餐饮消费和食品加工业需求,如果从猪肉流通角度可以大体分为鲜肉(热鲜、冰鲜、中温白条或分割肉及杂碎)及冻肉(分割肉、四分体、猪头、杂碎等)。猪肉消费场景可以粗略分为餐饮消费,食品加工消费及其他消费。
图表2.中国猪肉消费场景
餐饮消费涉及细分消费场景较多,可以大体分为食堂餐饮类、家庭消费、外部餐饮类,目前国内猪肉消费较大比例还是家庭消费,以鲜猪肉为主,食堂、外部餐饮猪肉消费以鲜猪肉为主,但具体场景有所差异,如街边档口熟食主要以冻品为主,外卖及一般餐馆熬汤用的较大比例是冻品。食品加工中个人及小作坊特别是个人腌制腊肠、腊肉、火腿一般是以鲜肉为主,小作坊加工腊肠、腊肉、火腿较大比例使用鲜肉,但有方便且较便宜冻品时候也会使用冻肉。企业加工的猪肉食品主要使用冻肉,主要是冻品产品标准,且容易后续加工,但鲜肉价格低,供应稳定时候,也会使用鲜肉,特别是生产馅料类产品时。其他需求主要猪肉分割或零售时候剩下的副产品,如大骨头、猪皮和肥膘,肥膘可以用于炼油或用于食品加工,猪皮可以制革或做食品,大骨头类用于熬制浓缩高汤。
图表3.不同消费场景猪肉需求特点
从具体消费场景可以看出猪肉消费具有波动性,如外部就餐多了,家庭消费减少,含猪肉食品消费多也可能影响消费者的猪肉餐饮消费。猪肉消费研究更应该研究阶段性消费变量,如季节性产品加工消费,节假日消费增量,但从长期猪肉消费更应该从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和饮食习惯分析。其他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猪肉供应量增加,是否真实消费,还是直接进入冷库;或者鲜肉偏少,但持续消化冻品也不能直接认为需求不足,准确判断消费变化,减少繁杂信息干扰,导致判断错误。
中短期猪肉供需关系更应该关注当前大猪可供应量及养殖主体出栏意愿和生猪出栏体重,同时也需要关注冻肉出口及港口库存变化。中长期猪肉消费更多还是关注人口和居民猪肉消费情况(含餐饮消费浪费及猪肉加工利用和猪肉与其他肉类消费替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布瑞克农业大数据(ID:bric_data),作者:林国发 沈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