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投资2千万,二期在建,中集布局养鱼了

中集集团是一家为全球物流及能源行业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业务集团,40年来已将业务板块从集装箱延伸至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海洋工程和空港设备等领域,并创造了20多项世界冠军产品,拥有物流装备和能源设备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优势。

近几年,中集集团积极向 “集装箱+”产品业务横向和纵向发展,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升上下游市场的渗透能力和服务能级。2022年9月,中集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集渔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渔业”)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集集团的“集装箱+”模式正式延伸到水产行业。

据了解,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位于广东江门,目前养殖基地以研发试验为主,一期占地面积约18亩,包括外循环系统区域、养殖区域(8个养殖池,养殖水体合计2400立方米)、公共设施区域和办公仓储区域。二期占地面积约为10亩,全部为养殖区域(24个养殖池,养殖水体合计2400立方米)。

从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到水产产业链建构,中集集团缘何看好这片千亿市场?依托强大的养殖和加工装备技术优势,中集渔业将如何布局水产行业?又将给水产行业带来哪些变化?近日,海鲜指南采访了中集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黎泽深,以了解中集渔业构建水产产业链的思路和规划。

图片

 

| 01 水产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装箱+”模式将实现高密度、高产量、高质量、短周期水产养殖

近两年,有不少跨产业集团进入水产业,作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中集集团是缘何决定进军水产行业?

中集渔业:中集集团拥有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重型卡车、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业务板块。1996年成立的中集集团新会基地,是中集集团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产业基地及最重要的创新孵化基地。

 

中集渔业是新会基地孵化的一个新业务,因为集团拥有环保装备和集成设备的技术基础,2014年我们团队开始接触水产行业,对行业的认知和实践也不断加深。2020年中集集团正式立项,在水产赛道进行研究和深耕,以更好推广打通整个养殖模式。2022年中集渔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集集团正式布局水产赛道。

 

图片

 

中集集团在2021年定下“5年内取得3800亿元产值”的战略目标,在选择新赛道上主要考虑市场规模和解决行业痛点,推动行业高质量升级和发展。

就市场规模和空间来说,我国水产行业是万亿产值规模的市场,细分到每个单品都是巨大体量的市场。但养殖环节还面临着巨大痛点:养殖户养殖过程中“靠天吃饭”,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获得的收益却是最小的。基于目前水产行业的现状以及中集集团的技术优势,我们希望通过新的养殖模式赋能水产养殖环节,打造高效能的水产产业链。

图片

 

在水产领域,中集渔业着力打造了“集装箱+”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集渔业: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是,“集装箱+”模式更关注如何养好水,因为只有优良的水环境才能养出优质的鱼。“集装箱+”养殖模式整合先进养殖拓展设备模块,采用集中养殖的形式,推行高密度养殖方案,实施科学管控,自动化监测,投放更少的饵料的同时能达到更高的利用效率,且动态循环水的养殖环境增加了鱼类的运动量,在提高鱼类生命活力、抵抗力的同时,保证无抗安全养殖,也能大大降低病害的发生,全程可控养殖水产品品质俱佳,肉质鲜嫩且营养。

图片

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在更环保、高效的基础上,实现高密度、高产量、高质量、短周期水产养殖需求,实现营收跨越式增长。

 

 

即脆肉罗非鱼以Q弹爽脆的口感成为近几年餐桌的一条“网红鱼”,中集渔业选择脆肉罗非鱼作为切入水产赛道的第一个品类,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中集渔业:主要考虑是市场和产量两个维度。从市场角度来说,脆肉罗非鱼是一款比较优质的水产品,但同时脆肉罗非鱼在脆度稳定性、供应链体系和市场教育还有提升空间,这意味着脆肉罗非鱼品类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从战略角度来说,与其从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起步,不如首先切入市场开发潜力大的品类,这样更有利于中集渔业打造品牌和市场认知度。

此外,中集渔业的“集装箱+”养殖模式能够养殖出品质较好的脆肉罗非鱼。土塘由于面积大,养殖密度相对更低,这使得罗非鱼吃料不均匀,一部分鱼可能无法吃到足够的饲料,因此土塘养殖的罗非鱼在做成脆非鱼片时脆度差异较大,口感度不足;而集装箱养殖的优势在于鱼吃料会更均匀,脆度差异在半度以内

 

图片

 

此外,土塘养殖罗非鱼的亩产量一般在5000斤左右,而集装箱养殖产量能达到100斤/立方米,养殖周期在50天左右,土塘一般需要养殖3-4个月,无论是产量还是养殖周期都有显著提高。

除脆肉罗非鱼之外,在战略上还有南美白对虾等品类。

| 02 技术推动下,未来水产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水产企业在布局全产业链,您怎么看?

中集渔业:水产企业打造全产业链体系能够更好把握和解决养殖、加工和市场各环节的痛点。在全产业链体系下,整个链条能够运行通顺,企业才能在水产行业长久经营。近些年很多品类养殖产量走低的背后,是价格行情不稳定使得养殖户的利润越来越薄,极大影响了养殖积极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构建水产产业链体系更有利于各环节赚取合理的利润,避免行情大起大落,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也能推动整个产业链路健康运行。

 

近几年包括中集在内的许多跨行业跨产业大型集团着力布局水产业,这将给传统的水产业将带来哪些影响?中集渔业对未来的水产养殖、流通、加工、消费有哪些构想?

中集渔业:跨界集团,尤其是国有性质的企业进入水产行业一般有相应的准则,例如响应乡村振兴政策、推广新的三农模式、解决行业痛点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将有利于整个水产行业有序、良性发展。

中集集团等大型集团跨界入局新的赛道,首要工作是做好顶层设计,有相应的布局和战略推进规划,以推动整个农业模式的进步和发展。当包括水产行业在内的农业产业升级和进步时,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惠及,尤其是农户能够提高收入,这就能实现农业增收、推动共同富裕。

目前国内水产行业的加工环节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更多依赖人力的手工作业。但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以及产业升级的需要,我们对未来水产行业加工环节的设想是向自动化和数智化方向发展,从工业2.0发展到工业4.0,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实际来看,很多加工厂把中央厨房的很多工序做了拆解,使得重复性的环节更加细化,但本质来说还是依靠人工来做分切、打包等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工厂之间比拼的不是加工工艺,而是每个环节的现场管理。

因此,智能化工厂将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中集渔业为例,在构建全产业链水产体系的规划中,加工环节会按照自动化、数智化和标准化方向布局。目前中集集团生产一台集装箱只需要60秒,可以完全做到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生产。未来中集渔业在养殖投喂、水质检测、溯源系统、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将做到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也是我们构建智能化水产产业链体系的方向之一。

 

基于以上构想,中集渔业是如何布局和实践的?

中集渔业:中集集团在水产板块最初始的业务是帮客户设计石斑鱼养殖的集装箱,2014年,我们开发了鱼类养殖专用的集装箱;2015年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团队开始水净化技术的研究,掌握了污水处理相关技术,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并且制造出了第一台水处理集装箱。

2016年我们团队成功研发了“集装箱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模式,养殖出来的南美白对虾具有较高品质,但是受制于性价比,在当时这种模式很难大面积推广;2017年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循环水养殖系统及集成装备,向生态、绿色养殖迈进一大步。2019年这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取得突破,实现了全年稳定养殖。

2023年1月,中集渔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签订“脆鲷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在中集渔业现有的脆鲷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和工艺基础上,针对饲料营养、病害防控、系统工艺、养殖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技术成果转化与合作研发。

通过一步步实践和布局,中集渔业打造了“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数字渔业新模式,并在江门新会、珠海莲洲投资建设了脆肉罗非鱼产业集群,目前脆肉罗非鱼全年计划总产量达到2万余吨。


后记

伴随着居民对于优质蛋白需求的日益增长,水产品需求市场总量不断增加,这给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223.4亿元,水产加工行业产值规模达到约4354.19亿元。可以说,水产行业是名副其实的千万亿级别蓝海市场。

在水产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下,近年来不少其他行业的大型集团也开始将目光瞄准水产行业,纷纷跨界加码入局水产行业。这些行业巨头将其各自领域的优势带入水产行业,着力布局水产全产业链体系,并在优势加持下持续打造行业竞争力,或将影响未来水产行业的格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鲜指南(ID:seafood-guide),作者:海产专业媒体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