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简报

咖啡市场的火热已成共识,但到底哪些产品卖得火,哪些模式能跑通?

宏观的生机盎然中,从业者更应关注这篇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有哪些“超车”的机会。

基于数据统计与行业观察,咖门整理了《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希望给从业者在产品思路、模式选择等多维度提供参考。

01、Top10产品中占8席拿铁产品呈现“断层式领先”

咖啡的产品创新激战正酣,《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咖啡领域新的“招牌产品”正在形成。

其中,拿铁类产品,在国内咖啡市场的接受度呈现出“断层式领先”。

在2022美团外卖咖啡SKU产品销量Top10产品中,拿铁类产品占了8席。

图片

一方面,外卖场景中,消费者往往更青睐熟悉的产品;另一方面,生椰拿铁、厚乳拿铁等产品的上榜,也体现出拿铁在搭配上的想象空间。特别是近两年,瑞幸屡次在“大拿铁”产品上引发风潮。

在取样咖啡品牌2022年上新产品统计中,拿铁也是占比最多的品类。

拿铁爆款的核心思路是,以拿铁作为主基调结构,在辅料、风味上做微创新,契合当下时令或选用应季食材,同时抓取经典拿铁和对特定风味喜好的消费者。

图片
星巴克龙井茶酥风味拿铁

比如星巴克3月上新的山茶花漾拿铁、龙井茶酥风味拿铁,Tims天好咖啡2月上新的七彩绒绒雪拿铁等,都是拿铁创新的样本。

02、咖啡消费“大众化”明显40~60元档位占比大幅下降

《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中看到,从2021年到2022年,20元以下人均消费规模门店数增长了5个百分点,20~40元档位,更增长将近20%;而40~60元档位占比大幅下降。

图片

这是咖啡回归一杯饮品本质的一种体现。

结合市场整体来看,也并非意味着消费者咖啡消费能力下降,而是20~40元价位区间的咖啡产品,形式更灵活多样,更容易与新的咖啡消费群体、消费需求接触,被消费者选择。

03、二三线城市,品牌连锁化正当时

《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显示,一方面,头部咖啡连锁品牌开始在二三线城市跑马圈地,另一方面,不少城市也都开出了自己的咖啡连锁品牌。

这些区域咖啡连锁品牌,少则5~10家店,多则上百家,在当地拥有高认知度和口碑,在过去一年快速开店。

诞生于广东惠州的咖啡品牌“本来不该有”,主打创意果咖,2021年9月成立,2022年入夏以来实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底,门店已经超过600家。

当前,区域中小型咖啡品牌多以小店模式为主,正在成为咖啡创新的生力军。

图片
本次报告,重点统计了18个城市的咖啡馆数量

04、高线城市咖啡,进入“场景细分”

在许多一线、新一线城市中,刚需咖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而且围绕刚需人群,开始场景细分。

比如空间服务。成都的COFFICE G1,瞄准白领群体,把咖啡馆变成“共享工位”,复购率超过了30%。

图片
成都COFFICE G1

比如外卖模式,广州的Daka打咖咖啡,同样瞄准上班族需求,在出品效率、外卖配套等方面下功夫,巅峰期外卖月销8500+单。

05、下沉市场觉醒,县镇迎来一轮增长

更下沉的市场,县城甚至乡镇也迎来了一轮咖啡消费增长。

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牌,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目前门店数已经超过了1800家,美式5元/杯,大多数咖啡产品不超过10元。而全国的门店中,整体盈利良好,其中还有数十家年营业额突破百万的店。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同属下沉市场,不同市县镇之间消费者的咖啡需求、消费能力也有着不小差异,咖啡经营要面临市场培育的考验。

06、“果咖”崛起,成就多个品牌

2022年春夏季,多个定位“鲜果咖啡”的品牌都迎来了一轮快速发展。这些品牌,鲜果咖啡大多占比七成以上,注重年轻化表达,有门店已经做到最高日销900+杯,最高日营业额达2.5万元。

图片

与此同时,连锁咖啡品牌开始按水果时令上新。

比如瑞幸咖啡,水果元素的加入几乎成为其2022年上新的标准动作。特别在4月末,接连上新初恋青提拿铁、橘金气泡咖啡、西柚气泡咖啡、抓马西瓜拿铁、葡萄冰萃等产品。

以消费者熟悉的水果做风味引导,让咖啡的尝试门槛大大降低。

07、新茶咖成为热门“中式咖啡”搜索提升4713%

曾经的港饮招牌“鸳鸯”,正在用新的姿态重新回归——新中式茶咖

从2022年3月开始,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多个咖啡品牌,陆续都推出了“山茶花拿铁”,山茶花乌龙搭配咖啡等产品;8月,茶颜悦色旗下的鸳央咖啡把“茶咖”的热度推向了高潮。

图片
鸳央咖啡“辣妹子辣”

茶咖的发展,离不开国潮咖啡、中式咖啡的品类创新。

据大众点评数据,2022年“中式咖啡”搜索热度提升4713%,也一定程度上也侧面反应了茶咖的火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咖门(ID:KamenClub),原文标题:《2万字报告,呈现中国咖啡市场的“正在发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