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甘味”如何开创多品类区域品牌发展新路径?

纳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入选《2022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荣登2022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品牌TOP100榜单

......

集多种荣誉于一身的全国首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甘味”,在品牌创建如火如荼的今天,是个怎样的存在?开创了怎样的品牌发展新模式?对推动品牌强国建设有哪些借鉴、指导意义?

一、“甘味”品牌创建过程梳理

农参综合新华网、甘肃日报、甘肃省人民政府等多家权威媒体及门户网站信息,梳理了甘肃省区域公用品牌“甘味”的创建时间线。

2019年2月28日,甘肃省委 省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省“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着力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争创一批“甘”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甘味”品牌概念最早一次对外公布。

2019年7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两个“三品一标”建设 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实施方案(2019-2023年)》,提出用五年时间,“申报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争创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广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等一系列发展目标。

2020年1月10日,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戈壁生态农业,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系列品牌。

2020年3月20日,甘肃省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会强调: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经过这次疫情,大家更加认识到农产品包括粮食的供给安全是天大的事,可以预见,疫情过后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将呈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对我省是个重大利好。各级各方面要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更多的“甘味”品牌,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同时要重视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提高粮油保障能力。

2020年6月21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兰州隆重举行“甘味”农产品品牌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首次发布《“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

2020年9月22日,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指出:“甘味”品牌树起“大招牌”。我们实施“甘味”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建起了“省级‘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品牌营销体系。

自此,“甘味”品牌飞速发展,陆续登上各大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平台等,并获多方赞誉,是独具特色的全国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代表。

图片

二、何为“甘味”

根据官方定义,“甘味”农产品是在甘肃省辖区内依托绿色标准化基地生产的,有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产地环境监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撑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优良产地环境、绿色有机特质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是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质量安全可追溯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统称。

“甘味”品牌是在深度挖掘甘肃农业传统文化和农业资源优势、系统总结甘肃农产品品质特点和生产特性的基础上,围绕加快培育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概括提出的涵盖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区域性公用品牌,是开放的、包容的省域优质农产品共享平台

图片

“甘味”内涵丰富:第一,“甘”代表甘肃,“甘味”表明是甘肃的农产品;第二,“甘”有甜的意思,“甘味”寓意味道甜美;第三,在中医上,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含义,寓意甘肃农产品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第四,甘肃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干物质积累多,“甘”同“干”谐音;第五,“甘味”还是纯正实在的代名词,表明甘肃农产品货真价实、味道醇厚。

基于丰富的资源禀赋,甘肃大力发展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地方特色产品为补充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深入挖掘高寒干旱所蕴含的“绿色有机”特质,探索出了一条“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甘味品牌”发展路子。

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模式解析

一问:如何处理单品类区域品牌与多品类区域品牌的关系?

农业品牌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全国各地建设农业品牌热情高涨,涌现出诸多强势品牌,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企业主动创建、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尚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针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品牌的命名和产品涵盖范围上百花齐放,既有“柞水木耳”“大同黄花”“淮安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也有“甘味”这种多品类区域公用品牌。

区域公用品牌到底该如何发展?“甘味”探索出了开放、包容的发展模式:以“甘味”品牌为引领、以地方公用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商标为根本,即“省级'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三级建设体系。

从资源禀赋看,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和“天然药仓”的美誉,药材道地、药食同源,是“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最佳地区;是全国鲜食苹果优势产区,有天水花牛,果美天下,香甜万家,吃遍天下苹果,唯有静宁苹果的美誉;是“西菜东调”“北菜南运”和出口商品蔬菜基地,甘肃高原夏菜品味鲜纯、错峰上市,成为全国各大终端市场的“当头菜”和百姓餐桌的“家常客”。

对甘肃这样一个特色农业大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如何通过品牌打造,实现优质优价,成为全省产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甘味”品牌创新发展,立足“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品质优良、名闻天下的名优特精农产品。

图片

“十个品牌记不住,一个品牌能叫响”,“甘味”品牌的创建,开启了甘肃省全省特色农产品组团闯天下的新征程,拧成一股绳,一个声音谈价格,同步使用“甘味”标识、同步宣传“甘味”品牌、同步讲好“甘味”故事。“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甘味”在终端市场和消费者中渐渐形成了良好口碑,促进了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由此可见,全国多地政府创建多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应理清不能为了建而建,要以解决产业难题、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有人说“多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对照“甘味”的品牌建设思路,是要优中选优,要能最大程度展示、推介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准入门槛甚至要高于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

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单品类还是多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必须能注册,要对产品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这是基本底线。2021年2月,甘肃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甘味GANWEI及图”商标注册申请,目前已完成了“甘味GANWEI及图”商标在商标尼斯分类的药品(第5类)、动物性食品、蔬菜及其他园艺产品(第29类)、植物性食品及食品调味佐料(第30类)、未加工的动植物产品(第31类)、广告销售服务(第35类)等5个大类上的核准注册。

从另一个角度讲,区域公用品牌姓“公”,类似“甘味”这样的区域公用品牌,是从更高层级进行品牌背书,为更多人谋利益求发展。为了推动“甘味”品牌建设,省级层面建立了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召集人,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甘味”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甘味”商标注册及保护作为甘肃省商标品牌战略“一号工程”加以推进;市县、部门依规建制,上下联动、左右协调。

这种品牌效应、影响力是要高于兰州百合、岷县当归等单一品牌的,更利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大品牌,也是政府一盘棋谋发展、提高品牌建设效率的重要体现。

二问:如何处理农业品牌与旅游品牌的关系?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品牌成为第一要素,发挥着强大的引领、示范效应。区域公用品牌代表的是整个区域,以销售农产品为根本出发点,若能发挥更大的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地域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就更有成效。

甘肃省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拓展“甘味”品牌边界,尝试把“甘味”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甘肃文化旅游品牌商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开展了“甘味”旅游产品征集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和专家推荐,首批遴选了手撕牦牛肉等旅游休闲食品、酸辣粉等旅游方便食品、橄榄油等旅游调味品、苦荞茶等旅游茶品、花牛苹果汁等旅游冲调品和水饮品、百合等“甘味”有礼农特产品等6个大类、共50种“甘味”旅游产品。

入选的“甘味”旅游产品,将为广大来甘游客带来舌尖上的享受,畅享体验游在甘肃、吃在甘肃、乐在甘肃

作为“甘味”品牌的推广运营主体,甘肃农垦集团还联合新华网甘肃分公司、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组建了“甘味”品牌中心,全面推进“甘味”品牌推广运营体系建设。

图片

“甘味”品牌中心是展示甘味形象、传播甘味文化、体验甘味美味的一站式综合性平台。一楼为展示展销区,展有首批入驻300家甘味品牌企业的2000多种农产品;二楼为体验品鉴区,设有甘味大数据中心、甘味沉浸式直播间、甘味厨房以及农耕文化、科普、文创展示区等,可实现裸眼3D视频播放、4折幕沉浸式体验、数字全息3D展示等,通过现代科技技术呈现悠久的农耕文明成果和甘味农产品品质特色。

由此可见,“甘味”实现了农业品牌与旅游品牌的融合发展、破圈发展。在元一智库品牌理论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核心价值是给本地人幸福,给外地人惊喜。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让优质农产品卖出溢价,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地人有钱赚、外地人愿意来,毋庸置疑,这样的品牌建设是有效的。

四、结语

“甘味”凝结着醇厚、传承着道地、飘溢着香纯、寓意着甜美,为甘肃现代农业开启了崭新篇章插上了腾飞翅膀。“甘味”品牌,作为全国率先创建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正在成为全国农业品牌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资料:

[1]甘肃经济日报:“甘味”品牌定位甘肃味道

[2]甘肃国资:关于甘味品牌中心,你了解多少?

[3]新华网:“甘味”品牌推广运营中心揭牌成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参(ID:ppnyck),作者:陈红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