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蔬菜种植户与收货商的爱恨情仇
今天说一说咱们的种植户和收货商,因为上午一个在产区做收货的兄弟来访,跟军师说,由于冷空气要到,他们计划在产区备多点货,结果不少种植户开口要加价了,虽然知道他们现在也挺难,但自己也没有什么利润啊,原来挺不错的关系,都很难说得通。

按这位兄弟说,原来行情低迷时候,很多种植户都求着他收货,有时不要给也行,现在个别品种稍有点希望,结果市场涨2毛,他却要涨5毛,自己根本啃不下来。表面上看大家挺和谐,但是一讲到钱,感觉现在的种植户与收货商好像成了敌人,总是不停的互相折磨,搞得大家都赚不了钱。
本来军师认为,收货商与种植户应该是一家人才对,要知道在我们国家的蔬菜行业中,除了个别的大农场是自产自销之外,绝大部分都是种植户与收货商的关系,军师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个人预估超过八成以上。所以在蔬菜的流通环节上,种植户和收货商是关系非常紧密的,没有种植户种菜,收货商没菜收,没有收货商收菜,种植户的菜卖不出去,谁离开了谁都生存不下去。他们虽讲求情谊,但一切利字当先。如果蔬菜价格相对稳定的时候还好,像当下的市场环境,一会起一会落的,他们都在互相折磨啊。

行情差时,收货商肆意压价,种植户雪上加霜
市场行情有起有落,当行情差时,说明产量过大,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入不敷出,这个时候其实大家都不好过的。
然而对于收货商而言,虽然市场销售也较为阻滞,但是不少人往往为了短时的利益,不但在收货时挑三拣四,而且肆意压低收货价格,让种植户在价格行情偏低时,还要雪上加霜,损失惨重。
当然对于种植户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你菜都长成了,等于摆上了案台,要杀要剐,自然任由他人了。要么卖掉要么倒掉要么送掉,总必须有一个“掉”字,而收货商就不一样,如果不亏本他可以多发,如果亏钱可以少发或不发。

行情好时,种植户吊起来卖,收货商化财消灾
有差时就有好时,虽然大家都盼着有个好行情,但是行情好未必人人都有钱赚。行情好,说明供应量不足,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大伙都是买涨不买跌的,越是价好时,种植户越舍不得卖,心里要求的价格越高,吊起来卖心态非常明显,无他,逐利心态而已。
这个时候收货商要想收到货,只能是将收货价格一升再升,直至能收齐货为止,最终才发现,自己的收货价格根本覆盖不了销售价格,收得越多,亏得越多,正如文章开头这位兄弟所说的,市场涨2毛种植要涨5毛,那收货商的亏损就大了。

所以行情好时,种植户是“刀俎”,收货商是“鱼肉”,虽然种植户的利润已经相当可观,但是他们仍然会想像着曾经天价蔬菜的日子,总是希望还能再来多一回,谁又会嫌钱多的呢。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只要你收货商要货,那就没有你的什么话了,别跟我说品质,就是这样的货,价格还不能低,要就要,不要拉倒。知道为什么菜价贵的时候,菜品质量参差不齐了吧,据说就是这样子来的。

罪魁祸首是行业低迷,让种植户和收货商都成了惊弓之鸟
为什么行情低时,收货商要折磨种植户,行情好时,种植户要折磨收货商呢,这当中有非常之多的原因,第一行业环境问题;第二行业风气问题;第三最关键,亏怕了,大家都成了惊弓之鸟。
对于种植户和收货商的这些做法,虽然军师不认同,也真心的能理解,想一想就知道,长期的亏损或不赚钱,让大家背负了太多的心理压力,所以只要一有变化,自然会竭尽所能,能赚多少就多少。

若想不互相折磨,要么供求平衡要么改变模式
其实谁也不想互相折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更何况在蔬菜这个行当里,说不定一个月就有几个轮回了,谁活谁死还是个未知数呢。
不过在军师看来,要想改变这种互相折磨的局面,只有中国的农业大环境改变了,让种植的有稳定的收入,让收货的也有合理的收益,大家能平静的对待各自的问题,专心的做好自己的经营环节。
能不能供求平衡,就意味着必须改变模式,也就是说当前的这种流通方式是存在不足的,如果不改变,这样的伤害还会反复出现,至于如何改变模式呢,军师相信智慧的中国农民一定会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的。加油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