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打破牛蛙养殖用抗生素的偏见,他们历经一年就养出了无抗蛙

全球首家通过BAP标准认证的牛蛙养殖基地,为牛蛙健康养殖带来了参考

牛蛙是继小龙虾之后又一爆品,市场规模已达800亿元,正向千亿产业迈进!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牛蛙产业养殖端的两大痛点。

推动牛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在引导,企业也在出力。2022年12月,湖州通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湖州弘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球首家通过BAP标准认证的牛蛙养殖基地,代表着该牛蛙养殖基地的食品安全、环境可持续、社会责任、动物健康与福利、可追溯性等都能得到保障,打破了牛蛙养殖必用抗生素的传统偏见。

近期笔者有幸采访到了湖州通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浙江恒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军,了解该牛蛙基地的养殖模式及养殖理念,以供更多牛蛙养殖从业者参考。

全球首家通过BAP标准认证的牛蛙养殖基地

水产前沿:梁总您好,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湖州通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呢?

梁军:湖州通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湖州弘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是浙江恒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子公司。

湖州通源主要是负责养殖技术输出、流通等业务。流通方面,现阶段主要对接盒马鲜生和海底捞等销售平台(连锁餐饮);养殖技术方面,在通源的指导下,弘溢养殖基地严格落地养殖规范,产出高品质的无抗牛蛙,并顺利通过BAP所有审核流程和无抗养殖认证。现阶段公司已经获得全球首家BAP牛蛙养殖认证和全国第二张无抗牛蛙养殖认证。

湖州弘溢主要是负责牛蛙的养殖生产,养殖面积一百余亩,年产无抗牛蛙两百余万斤;同时恒阳渔业(湖州)有限公司也是从事牛蛙养殖,是湖州弘溢的兄弟公司,养殖面积也有一百亩,年产无抗牛蛙两百万斤左右。

通源、弘溢、恒阳等所有业务的开展都是根据浙江恒通的发展方向而设定的。

图片
恒阳渔业(湖州)有限公司牛蛙养殖基地(建设中)

 

水产前沿:公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进行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的?进行认证的初衷是什么?您认为通源基地成为全球首家通过BAP标准认证的牛蛙养殖基地对于公司和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梁军:浙江恒通董事长陈根祥先生2020年就决定开始养殖高品质牛蛙(无抗牛蛙),养殖基地建成以后,通过湖州通源的技术输出和辅导,2021年就成功养成第一批无抗牛蛙,打破了不使用抗生素就养不出牛蛙的固执偏见。虽然牛蛙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但是部分违规操作的养殖场往往因为环境污染和食安等问题导致被迫关停。所以高标准的无抗养殖是牛蛙养殖行业发展的必选之路。

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四个核心维度是支撑养殖基地健康运营的关键点。只有将养殖基地所有的养殖动作规范化、流程化,并且严格落地执行才能真正养出健康的无抗牛蛙。湖州通源在全球水产联盟(GSA)的辅导下,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到了规范化对养殖生产的意义所在。

如今,湖州通源已经顺利获得BAP认证,并且是全球首家牛蛙养殖企业(基地),更加坚定了牛蛙无抗健康养殖的信心。

未来我们将通过浙江恒通广阔的饲料销售渠道,采取定期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传递牛蛙无抗健康养殖理念,带领更多养殖户采用BAP管理规范养殖牛蛙,从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图片
湖州弘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牛蛙养殖基地

牛蛙不生病,自然就不会涉及到抗生素等的使用

水产前沿:可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公司的牛蛙养殖模式或养殖理念呢?公司是如何解决牛蛙养殖过程中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的?

梁军:既然通过了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的审核认证,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做好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动物健康与福利的每个环节。

首先在养殖尾水处理方面,我们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通过配备“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养殖废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净化池等设备进行过滤、吸附、净化,大大降低了尾水中氮磷物质的含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切实保护养殖生态环境。未来在周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尝试种养结合的方式,更加高效的处理养殖尾水治理的问题。

食安问题方面,牛蛙不生病,自然就不会涉及到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我们从各个源头开始自查:首先优质种苗是开端,公司基地现阶段已经能够做到自繁自育;然后依托浙江恒通在饲料、动保方面的优势,定制高档功能饲料,复添中药以提升牛蛙自身免疫力,加大动保产品的投入使用;另外还通过降低放养密度,采用循环微流水的方式保证养殖水体环境良好,降低牛蛙的发病率。

 

水产前沿:对比传统模式,这种模式的养殖成本是否有所提升?

梁军:相对传统养殖模式来说,我们现有的养殖模式养殖成本肯定会增加。首先体现在饲料成本方面,我司所有基地使用的均是在浙江恒通定制的“蛙健宝”高档牛蛙饲料,相对市场常规牛蛙饲料每吨要高出两千多的配方成本(包含中药添加剂)。因为要达到无抗养殖的标准,饲料配方中一些可能含有抗生素的动物蛋白原料都必须全部去掉,所以饲料中的动物蛋白基本上都是使用优质鱼粉。其次就是在病害防治方面,我们加大动保的投入,降低投喂率,保持牛蛙的健康生长。另外针对发病的蛙,我们采用隔离保守治疗的方式,相对传统养殖模式来说,损耗和人工都会有所增加。按照我们的养殖模式,牛蛙放养密度约为80只/m2,亩产在2万斤左右,平均养殖成本会增加30%左右。

养殖成本虽然增加了,但是我们生产出来的健康高品质牛蛙,能够得到各大销售平台以及连锁餐饮的认可,拓宽了销售渠道。通过我们分阶段养殖和多个形态的销售模式,能够保证全年有蛙可出,做到稳定供应,持续盈利。因为不担心销售的问题,反而让我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放在养殖生产管理上,养出更多更优质的牛蛙。

带动更多养户按照高标准模式养殖牛蛙

水产前沿:您认为牛蛙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梁军:牛蛙营养价值比较高,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脂肪含量低,符合现在健康饮食的理念,所以说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就比较多。首先是环保问题,只有妥善解决环保问题,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二是食安问题,牛蛙的亩产相对较高,养殖户基本上都是小而散,政府的监管存在一定难度。部分从业者在牛蛙发病后存在侥幸心理,使用了不符合法规的药物,给行业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但未来只要大家对健康养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从传统养殖转向健康养殖,生产出无药残高品质的牛蛙,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再加上近两年突飞猛进的预制菜、快手菜的推动,牛蛙的市场需求量还会快速提升。

 

水产前沿:可以谈谈湖州通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的总体规划么?

梁军:总体来说,2023年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一、在坚持做好基地生产的同时,还要增加标准化牛蛙种苗繁育中心,不光做到自己基地苗种自繁自育,还要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的牛蛙种苗。

二、与预制菜企业联合开发无抗牛蛙的相关菜品,将健康优质的美味牛蛙带到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上。

三、配合当地政府,成立牛蛙产业农合联,带动更多的养殖户按照高标准模式养殖牛蛙,开拓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四、以牛蛙健康养殖规范为模板,在湖州地区其他优势养殖品种上同样产出高品质的水产品。

以生产高品质牛蛙而自豪!

在采访中梁总表示,BAP认证是非常严谨的一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溯源,源头和养殖管理过程的把控是决定能否养殖成功的必要因素。基地的管理人员和饲养员历经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认证审核。如今大家都能切身体会到规范管理带来的好处,并且以能批量化生产高品质牛蛙、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而自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产前沿(ID:fishfirst)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