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现实:养虾暴富的时代正在褪去!投入怎样换取更高利润值得思考

近日,水产前沿采访了通威农发华东二区总经理兼无锡通威特种料公司总经理柯善强,了解他对小棚养虾模式、饲料市场的看法。“今年小棚虾养殖呈现‘六高’特色:苗种排塘率高、产量没有想象那么高、风险高、棚价高、饵料系数高、盈利不算高。”柯善强说道,除了应对外界附加的一些难题和压力,小棚虾养殖户现阶段更需要去提高认知和能力,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也要协同起来思考:怎么让小棚养虾走得更远,更有前景。

图片

水产前沿:今年江苏小棚的整体养成率对比往年都偏低,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柯善强:今年小棚虾养殖呈现‘六高’特色:苗种排塘率高、产量没有想象那么高、风险高、棚价高、饵料系数高、盈利不算高。

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苗种:2022年感染孢子虫的苗种体量比较大,再加上近两年副溶血弧菌泛滥,苗种品质和抗逆性能降低,进而导致成功率降低、产量降低。

2、疫情:2022年3月爆发的上海疫情对经济、生活的破坏不亚于2020年初的武汉疫情。物流受到严重阻碍,饲料、动保等养殖物资难以及时送达塘头;消费需求减弱、虾价低迷,也降低了养殖户的投喂积极性。

3、天气:2022年的全国高温历年罕见,江苏6-9月份长时间高温导致秋虾投苗延后且大量用户集中投放,苗种品质因时间紧迫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下降。

4、养殖本身:在高密度养殖模式背景下,增氧能力的缺乏是难以高产的原因之一,并且这一点我早在3年前就在虾友会上提出。

 

水产前沿:现在小棚投苗密度越来越高,巴大的客户中有高密度养殖成功的案例吗?

柯善强:棚租飙涨,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也不断上升。为了保证利润水平,养殖户投苗密度也越来越高,目前8万已经是正常水平,有的养户甚至达到了10万-13万!通威内部也不乏这样的用户,如董三老板今年秋苗密度平均12万/棚,11月份卖虾,平均产量达到2500斤/棚以上,大获成功。

但对于高密度养殖,我还是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大家要谨记对虾养殖密度越高,风险就越大。其次,密度要跟棚的基础条件相结合,而不是一味追求放高密度。增氧能力是放高密度的关键因素,如果一张棚的增氧能力达不到1.5千瓦以上,建议虾农还是理性追求高密度。再者,高密度养殖的小棚建议采取“疏虾”模式,这点我在今年虾友会上也详细介绍过。最后,高密度还是要高投入,尤其是调水产品和饲料营养的投入,前者改善水质,后者促进生长,配套优质饲料是高密度养殖的关键。

 

水产前沿:针对一线反馈,小棚虾养殖料比越来越高,甚至超过1:1.5,对此您怎么看?

柯善强:产量越高,饵料系数相对偏高是正常的。但达到1.5甚至更高,这就跟苗种、管理和饲料营养有关系了,这需要养殖户自己去辨别和提升。

饵料系数不要单纯地认为只影响了成本,它与虾生长速度、水质浓稠息息相关,而这些指标又关系到产量、浮头、价格等。饵料系数关系到养虾的成功率和效益,在高密度养殖下,适当提高饲料品质,可以有效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提高产量。但是价格高到哪里最合理,也需要养殖户思考。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饲料企业、动保企业、种苗企业都以最好的品质、最公平的手段有序地参与竞争,推动小棚虾行业健康发展。

 

水产前沿:目前小棚虾养殖户对饲料的用料习惯是怎样的,针对成本不断走高,您觉得应该做出哪些投料策略调整?

柯善强:每个养殖户对如何投料都有自己的心得和习惯,个人认为“精准投喂”值得行业深度思考,苗期阶段投喂营养更精准的饲料有利于提高虾苗成活率、壮苗。需要指出的是,饲料投喂不应该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去思考,应该认识到产量越高盈利会越丰厚,通过节约饲料成本来赚取更多利润往往都是失败的。整体而言,随着近年来投喂饲料的档次不断提高,开口乐、虾肝强A、虾肝强B、金巴大等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大,养殖户的效益也在不断提升。

 

水产前沿:饲料原料大幅度上涨,饲料成本走高,请您谈一下对明年饲料市场的一些研判。

柯善强:尽管目前植物型蛋白原料价格有所下降,但依旧处于高位;动物性蛋白原料价格持续坚挺,处于历史最高。水产饲料虽然在2022年涨了几波价,但由于饲料厂原料成本上升幅度实际上高于饲料的涨价幅度(平均差距至少约300元/吨),因此2022年饲料企业的盈利普遍比较困难,部分企业甚至严重亏损。蛋白原料价格持续高企,再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2023年饲料价格大概率呈稳中偏强的态势。

 

水产前沿:在2022年的虾友会上,您透露巴大将再投资1.5亿元扩产,具体规划是怎样的?什么时候会看到投产效果?

柯善强:这几年产能对企业的发展有所限制,目前南通巴大新车间已经投建,预计2023年的1月份封顶,5月18日投产,无锡特种也在筹建第二家工厂。相信随着新增产能先后落地,对片区的快速发展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我们很有信心面对未来的竞争,华东二区一定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水产前沿:从今年的通威总结年会中获知,华东二区、无锡特种、南通巴大分别获得了通威农发的优秀片区和优秀公司,量利保持了持续增长,尤其是今年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你们依然保持大幅度增长,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今后你们有什么规划?

柯善强:无锡特种、南通巴大两家公司这么多年一直发展的非常好,销量每年都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在行业、在通威都算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司。

当然,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回顾走过的历程,我认为我们始终在坚持那份“认真”:

认真做好产品。不管行业内耗多么严重、无论原料价格多么疯涨、无论经营的压力有多大,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到经营的第一线,任何时候都坚持产品质量始终不打折扣,始终把养殖户养殖效益最大作为经营指导方针。

积极推动营销转型工作。我们通过主场营销和养殖比赛来获取更多的优质用户。摒弃过去价格战的被动方式,打造行业以质量为中心的良性竞争,以好产品+好用户=好效益的方式,推动公司高速发展。

认真做好内控。我认为管理首先是管好自己,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所向无敌。这几年公司持续推进标准化,华东二区将现场标准化、业务数据化等工作严格落实执行,对公司把控产品质量、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了质和量的推动作用。

谈到今后规划,我们的目标是3年内片区销量达到100万吨,无锡特种、南通巴大两家公司体量都突破20万吨,成为行业内超大型特种料企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产前沿(ID:fishfirst)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