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四川成都开幕

12月22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1.7万家展商携8万余种展品参展,全国各地专业采购商超2万人参加。 

本届农交会以“畅通循环、对接产销、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务实、简约、安全”办展,以促成贸易合作为核心,加强产品展示展销、推动产销精准衔接、强化农业品牌推介。展会为期4天,展览面积近15万平方米,设立特大企业展区和粮油、水产、果蔬等12个专业展区。展会期间将举办农业绿色发展论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销专场对接活动、东北地区国产大豆产销对接会等活动。 

本届农交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一是聚焦,多角度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发展成就,产品覆盖产业各门类,展商客商兼顾各类主体,研讨主题聚焦乡村振兴热点,以三农盛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是活跃,着力激发农产品消费市场活力,丰富展示展销内容,创新对接形式,促进贸易洽谈,吸引市民采购,丰富居民餐桌,活跃展会经济。

三是强链,助力做强乡村振兴产业链供应链,系统展示初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现代农业装备等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要素,通过电商直播、现场体验等方式助推产业新业态发展,打造先进要素的集中展示贸易平台。

四是专业,深化市场化改革和专业化运作,设置优质农产品品鉴专区、采购商专场和“一县一特”品牌农产品推介等活动,为展商客商提供专业化服务。广泛邀请专业采购商,提前发布供货信息,开展线上对接,大型重点采购企业意向采购金额开幕前已突破115亿元。 

 

部分参展品牌风采

北京展团以助力北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为目标,重点参与了市场化展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好品山东

 

北大荒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论坛作书面致辞。

唐仁健指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底子必然是绿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基调必然是绿色;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方向必然是绿色。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唐仁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有效提升,一半以上的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比2014年提高0.3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年节水能力超过48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年供水量的1.3倍。农业产地环境持续改善,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6年负增长,畜禽粪污、作物秸秆等资源利用率分别超过76%、88%,以往的“生态包袱”正在逐步变为“绿色财富”。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6万个,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百姓餐桌。

唐仁健强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总体部署,必须统筹农业稳产高产与绿色发展,下大力气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现绿色供给全方位保障、绿色生产全过程转型、绿色空间全维度拓展、绿色产业全链条构建。

唐仁健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点要做到“四个协同”。聚焦绿色品种、技术、装备、工艺,实施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机装备补短板等重大行动,推进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协同;持续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理论研究,用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平台载体,推进绿色工程、技术、管理、机制协同;着眼农业生产全过程,统筹各方面资源要素投入,以县域为单元整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农户内部小循环、种养产业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种养循环体系,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循环利用、末端治理协同;围绕农业产业全链条,全域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推进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链协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周卫进行了视频主题演讲,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作现场主题演讲。

本届农交会以“畅通循环、对接产销、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展会为期4天,期间举办开幕会暨农业绿色发展论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销专场对接活动、东北地区国产大豆产销对接会等活动。

本文来自:农业农村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