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企业须跳出“价格战怪圈”
今年以来,在整体经济阴云不散、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之下,一些大型农机公司再次卷入了价格战。据了解,一家领先的水稻机制造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自配套体系,将单机价格下调了近万元,并额外赠送价值约两三万元的易损件。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另一家竞品企业也紧随其后大幅降低了单机价格。
农机行业横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具有长产业链和高关联性,能够在刺激农村内需、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总收入为2428亿元,较上一年下降了9.62%,利润总额下跌了4.98%。同时,农机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3%,这是自2004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的最低点。这些数据标志着农机制造业在2023年的收入和利润降幅是全国机械工业中最为显著的一年。
在经济困难时期,农机行业的价格竞争并未显示出缓解的迹象,反而日益激烈。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通过价格战可能会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快速回笼资金,并推动弱势品牌和低效产能的退出,从而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然而,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演变为恶性竞争,就会破坏农机行业的健康生态系统。
价格战是企业最容易采用但层次最低的竞争策略。尽管农机行业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充分竞争市场,价格战可能是一种短期市场竞争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策略。如果企业仅仅依赖价格战,其未来将是不确定的。农机行业是一个技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的长周期行业,低价策略只能暂时提升市场占有率,但对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帮助不大。农机企业之间的竞争应最终跳出价格战的怪圈,专注于塑造产品性能、质量、品牌和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优势。
回顾国内农机行业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综合性龙头企业如中国一拖、潍柴雷沃、沃得农机,还是细分领域和零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如九方泰禾、青岛洪珠、四平顺邦、郑州中联、中良胶带、曹弹簧等,都是通过在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质量创新或服务创新,为客户和用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从而成为行业领导者,推动了我国农机产业的进步。与此相反,那些过分侧重营销而忽视用户体验的企业,即使在短期内表现突出,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抛弃。几年前,一些依靠新媒体营销策略迅速走红的企业很快就消失了。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机企业应勇于打破传统思维,依托创新驱动,快速形成新的生产力,为用户创造更优质的价值体验。企业不应让价格战成为主导市场竞争的手段,避免行业回到同质化竞争的老路上,从而丧失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影响整个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