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海大、力源、新希望,饲料新时代的四大天王?

近期,猪价猛涨突破10元/斤,肉鸡价格突破3.8元/斤,猪禽迎来盈利阶段,而牛羊则陷入巨额亏损,养殖产业价格大起大落,不少企业仍保持谨慎乐观。在豆粕跌破2900元/吨的背景下,饲企价格战从未停止,禽料竞争更是激烈,在内卷中求新求变。

在农牧业体系,饲料是最早实现工业化、也是现金流最稳固的产业,众多农牧企业靠饲料发家,饲企也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随着养殖业的话语权强化,温氏、牧原成为主角,饲企在大时代里如何定位?能否再度引领行业发展?如何像嘉吉、正大一样崛起为世界一流农牧巨头?

当前,我国年产超1000万吨饲料的龙头企业共7家,其中4家龙头饲企备受关注,分别是新希望、海大、双胞胎和力源。四家企业的成功,是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不同制度、战略、文化和人的结果。

探讨它们成功的原因,如同解答历史学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现代科技崛起于西方而非中国?没有标准答案。一家企业的成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不可复制,但一定有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历史实践,以及文化内核。

01、双胞胎:效率为王,渠道下沉

作为猪料龙头,双胞胎饲料2003年便打造出第一包乳猪料,随后做深做全猪料垂直领域,迅速完成全国工厂布局,目前双胞胎和旗下新正邦体系在全国拥有近200家饲料工厂。

图片

在渠道的布局上,双胞胎与乡镇经销合作,直达养户,减少经销层级以降低中间利润,让利养户。在抢占规模客户的时代,双胞胎又凭借实打实的养殖成绩擦亮品牌,将造肉成本做到极致,完全成本低于7元/斤,PSY达到26.8。强大的工厂和销售网络布局,让双胞胎做到极致的成本控制,从而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02、力源:员工分散持股的“农牧业华为”

当员工都变成了“资本家”,也就没有“资本家”了,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打工。力源的制度充满魔力,被称作“农牧业华为”——员工分散持股,员工不仅是员工,享受劳动收益,还是投资者、股东,享受投资收益,当然,也共担风险。

图片

据介绍,力源集团1.4万名员工中有一半的股东,且董事长、总裁等领导岗位都由员工投票选举产生。力源的高管没有哪一位股份超过1%,包括创始人丁声援。力源的制度当然与它过去的国企改制背景有关,管理制度赢在了起跑线,让力源实现高速增长,成为全国第7家年产超1000万吨饲料的农牧龙头。

03、海大:战略驱动,步步为营

海大是一家战略驱动型的企业,战略非一成不变,而是随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而调整。

图片

海大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非常清晰,根据战略贯彻始终。翻开海大的发展史,每一阶段的布局都充满超前的战略眼光,在一个细分领域还没有做到市场率最高时便敏锐觉察其他领域的红利。在水产料高歌猛进时,海大切入禽料,后来布局猪料,再到养猪,切入市场的时间点恰到好处。当前市场消费降级,海大则重点关注普水料市场。

04、新希望:大农业与全产业链的先行者

新希望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最早上市的农牧龙头企业。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希望在与“老师”正大的商战中愈挫愈勇,在挑战中崛起。

图片

从饲料起家,早于其他企业上市,2005年兼并山东六和,新希望快速完成资本积累和产业链延伸,最终走上大农业道路,确立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在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的时期,新希望也加入了投资大军,为公司平衡养殖周期、成为超级巨头作铺垫。不过,伴随近年房地产市场的衰落,叠加非瘟后的猪价雪崩,新希望也在高负债中负重前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