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阳江嘉吉水产饲料团队解散,这给行业释放什么信号?

近日,行业中流传“阳江嘉吉水产饲料销售团队于5月底解散并结束水产业务”一事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嘉吉饲料(阳江)有限公司(下称“阳江嘉吉”)水产饲料销售团队相关负责人李华表示,团队解散一事属实,公司对员工相应的经济补偿等善后工作仍在进行中。至于团队解散的原因,由于目前公司没有统一对外的说辞,他不方便多说。记者致电阳江嘉吉负责人倪顺林时,电话未有接通。

阳江嘉吉水产饲料销售团队成员吴明告诉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团队于今年4月份接到上级口头通知将解散,并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吴明表示,该团队有10多人,主要负责珠三角、阳江、湛江、广西等华南区域的水产饲料销售工作,涉及生鱼、金鲳鱼等品种饲料,高峰期一年的生鱼、金鲳鱼饲料销量有3-5万吨,两者各占一半左右。当记者询问该团队解散原因,吴明表示,这可能与嘉吉在中国的水产饲料板块战略调整和阳江嘉吉水产饲料经营目标不达预期有关。

原因或与企业应收帐款太大相关

业内知情人士李瑜表示,阳江嘉吉水产饲料团队解散,可能与企业的应收帐款太大有关,阳江嘉吉的金鲳鱼、生鱼饲料采取了赊销策略,或涉及近亿元的欠款。近年来,由于这两个水产品种行情低迷,养殖亏损成为常态,企业的饲料回款速度较慢,资金流动性承压加大。

公开资料显示,阳江嘉吉成立于2015年,阳江嘉吉是嘉吉在中国第31家饲料企业,隶属美国嘉吉公司动物营养部,投资1420万美元,年产能20万吨,其中猪料占40%、水产料占60%,主要聚焦草鱼、罗非鱼市场。此后,水产品种逐渐扩大至黄骨鱼,乃至生鱼、金鲳等饲料赊销比重比较大的品种。

据了解,目前进入金鲳鱼市场的饲料企业,基本采用大幅度赊销作为撬动市场的手段,部分企业赊销比例高达5成以上。这促使饲料市场出现“以赊销论优势”的特性,给产业链带来了许多隐形的风险。特别是最近几年华南地区在台风、病害多发的情况下,不少养殖户面临颗粒无收,导致企业很多应收账款成为了烂账,这也给饲料企业和经销商的资金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饲料企业赊销大,饲料质量往往难以得到提升。

图片
2022年7月,台风“暹芭”重创广东阳江水产养殖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7-2024年,阳江嘉吉涉及的司法案件高达76件,其中84.2%的涉案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93.4%的案件身份为原告,涉及案件金额超过3000万元,目前处于民事一审阶段的案件有29件。

图片
图片

警惕水产饲料恶性竞争风险

近年来,受豆粕、鱼粉等饲料原料大幅上涨、水产养殖品种行情集体持续低迷的影响,以饲料为核心的水产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了包括原料短缺甚至掺假、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等问题。2023年11月,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在第十四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指出,水产饲料业的问题相对集中,2022年国内水产饲料产量大概2500万吨,但我们的产能可能达到8-10倍的水平,现有的生产设备能生产2.5亿吨水产料。

2023年多家农牧上市企业披露季度报告表明,牧原、温氏、新希望、大北农、傲农、正邦、天马、粤海等农牧巨头陷入亏损。从多家农牧上市公司发布的2024一季度业绩报告来看,新希望、通威股份、国联水产、通威等,营收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包括市场对饲料需求不足、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

翻开嘉吉近160年的发展史,杰出的风险控制能力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其一直以来追求稳健经营。在当前水产业整体行情低迷,尤其是饲料企业也罕见出现连续两年集体亏损,行业加速洗牌大背景下,嘉吉此番解散华南水产饲料销售团队,或为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这也为水产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未来,在国内水产饲料产能过剩,赊销乃至价格战等恶性竞争频发的背景下,水产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整个行业都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