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预计掉超20%,内卷才开始,5年内超30%动保企业或被淘汰

未来3-5年预计整个水产动保容量或进一步缩量近50%,竞争将更为激烈。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多样,但很多品种行情并不太好,相对而言河蟹和青虾暂时算是比较有活力的养殖品种。市场是变化的,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市场做出调整,争取活下来.

2024年开局至今,水产养殖业哀声一片,与之相依的水产动保产业日子相当煎熬。坦诚来讲,目前不少动保企业仍比较迷茫,近期笔者和某近30年老牌水产动保企业老总进行了交流,推测接下来动保市场走向,挖掘了人家之所以能生存这么久,年销量过亿,并且在行业这么难的情况下仍能稳步前行的经营智慧。以下为其分享内容,供业内参考。

2024年水产动保或将下滑超20%

受养殖品种价格低迷影响,养殖户喂料、投苗、用药积极性都比较差,2024年第一季度水产养殖终端用药量掉量很厉害,4月份由于部分水产养殖品种价格上调,动保销量相对好点,但鱼价上涨后势弱,5到6月份的水产动保市场情况比第一季度的总体情况更糟糕。

按照目前同行业交流统计数据看,2024年1-6月份我国鱼市场的水产动保销量同比2023年下滑幅度在30-40%之间。其次,往年的对虾市场一般上半年属于增量阶段,下半年持平状态,但2024年上半年不增反降,按照目前趋势看,对虾动保市场全年或缩量超30%。总体来看,2023年我国水产动保容量同比2022年下降近30%,预计2024年同比2023年将继续减少超20%。

内卷才刚刚开始,近50%动保企业或被淘汰

基于市场销售压力,2024年上半年水产动保企业的促销力度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水产动保产品的总体利润相对比畜禽等其他农牧行业相对较高,可以简单看作是畜禽20年前的水平,目前阶段性的产品促销,企业还承受得住。

一方面,当大多数养殖品种挣钱,养殖户在使用水产动保特别是保健或者调水等预防性产品的时候都相对比较大方,但是现在由于水产品行情普遍不太理想,在养殖不挣钱,在不影响产出基础上,养殖户势必会减少动保使用量;另一方面,由于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近两年不断有动保原料企业及代工厂甚至是畜禽企业布局水产养殖终端市场,市场竞争加剧;此外,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终端养殖大场或者是规模化经销渠道在寻求上游资源,压缩生产成本,部分处在中间环节的动保企业压力将越来越大。

其认为水产动保的内卷自2023年可以算真正开始了,未来3-5年预计整个水产动保容量或进一步缩量近50%,竞争将更为激烈。虽说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多样,但如果企业销量跟不上,在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未来可能有30-50%的水产动保企业被淘汰出局,企业接下来首要争取的是活下来。

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并快速进行调整

他们公司第一季度总体销量额下降20%左右,4和5月份两个月下滑10%多。基于对市场的提前预判,今年公司在销售策略上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对销售人员进行区域调动。由于鱼价低迷影响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同时加上多雨水天气影响投苗喂料,导致今年广东市场的水产动保容量缩量严重,而江苏等地的河蟹和青虾是目前有活力的养殖品种,4月份开始他们将广东及福建部分销售人员调至江苏以及两湖地区,重点布局。

3年前,他们就开始考虑市场波动问题,公司对技术和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上的要求是每个人至少要掌握2-3个跨区域的养殖品种,随时配合公司实行跨区域调动、多品种转化的战略方针,适应市场需求。

当下水产动保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但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多样,未来的动保企业能不能生存,关键看企业如何布局,其营销模式能不能适应市场,其营销方案效果如何,能不能给养殖户提供真正需要的产品,技术服务能不能到位,这是核心。

从运营管理上,他们从2022年开始精简内部人员,减低运营成本。同时,公司鼓励管理人员到养殖终端,了解市场,调研需求,甚至创造成交;从经营模式上,他们的销售门店全部采用合作的方式,门店及店员归属店长所有,公司跟门店在经营上属于合作关系,但要求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并专营公司产品;在生产研发上,公司在规模化采购优势下,采用联合研发、联合生产方式,部分可外包生产的产品,自己就不生产,降低生产、仓储、原料、人员等成本,实现降本增效;此外,虽然他们是过亿销售额的规模老牌企业,但不像集团企业,公司组织架构比较精简,上传下达效率高,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并快速进行调整,这也是目前他们公司的独特优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