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湖南双峰、重庆江津,谁是丘陵山区农机国家队第一?

前不久,由新华社发布的《中国农机,不能忘了7亿亩丘陵山地》一文引发热议,不少来自丘陵山地本地的网友纷纷表示“说到心坎里去了”。

我国有7亿亩丘陵山地,生产了全国五成以上油菜、六成以上水果、近八成土豆、九成以上茶叶……与平原地区传统大型农机基本普及相较,丘陵山区省份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则刚刚过半。

牛进得去,铁牛去不了。

“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现实窘况让发展“小”农机被寄予厚望。2023年10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共有4个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其中3个均为丘陵山区类农机集群。

图片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35斗制图

因此,本文将聚焦浙江省永康市、湖南省双峰县、重庆市江津区三大代表性山地丘陵农机产业集群,从产业基础、发展现状、战略方向等维度一探山地农机如何以“小身材”释放“大能量”。

01、浙江永康:积极打造国家级先导区,产业链配套本地供给率90%以上

图片
4LZ-2.1Z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来源:四方集团官网

浙江省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居山东、江苏、河南之后排全国第四位。“七山一水两分田”,是当地农业最鲜明的资源禀赋。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在若干省份开展“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的通知》,选定浙江省协同贵州省、云南省,江苏省协同甘肃省,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

作为浙中城市群副中心,永康多年位列中国百强县,拥有“中国五金之都”“中国电动工具之都”诸多称号,制造业可谓基础深厚。

1961年永康市拖拉机厂成立,中国最早的手扶拖拉机和单缸柴油机产自这里。经过60年发展当地农机产业已形成产品有基础、产业有配套、创新有能力、推广有政策的良好态势。

依托完善的五金产业,永康农机生产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技术成熟,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零部件到整机、从生产要素购置到产品销售完整的农机装备产业链条,产品90%以上的配套都能实现本地供给

图片
来源:永康市人民政府、35斗制图

研发实力上,永康拥有“浙江省农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工程与智能化装备重点实验室”。2021年攻坚农机类省重点研发项目6个,2022、2023年入选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5个。同时以大项目为引领,当地成立20亿元“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基金”,开展小型农机全产业链全球招商。

图片
来源:永康市人民政府、35斗制图

集群以丘陵山地小型农机装备、农机装备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未来农场和植物工厂智能化技术与装备为主攻方向。现有农机生产企业165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33家,出口额超5亿美元,2022年集群产值达124亿元。小型拖拉机、柴油机等出口量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小型通用型汽油机等近5年销售额名列全国同类地区第一。

目前,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3.28万千瓦,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成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02、湖南双峰:从小作坊到集群式发展,产品销往20多个非洲国家

图片
2Z系列插秧机  来源:农友集团官网

双峰为娄底市下辖县,属典型丘陵山区,人均耕地只有0.72亩。

农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针对馒头山、巴掌地耕作问题而起家的双峰小农机已有70多年发展历史。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双峰国营农业机械厂退出历史舞台。一些下岗职工和个体老板瞅准时机,纷纷办厂,几年内全县农机生产企业已超过200家,但作坊式生产必定带来质量参差不齐。在经过整合升级的政策引导下,农机产业园区、农机协会成立,铸钢铸铁等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农机零部件80%由本地供应。

2019年,湖南省政府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扶持农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湖南农机产业园和双峰县等农机产业集群发展。同年,《湖南省支持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的政策意见(2019—2021年)》发布,提出鼓励并支持双峰县永丰农机特色小镇发展。

在研发投入上,双峰组建了全国首家“丘陵农机研究院”和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同研发产品7个,引进、转化专利技术4项,牵头或参与14个农机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制订,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拥有国家专利353项。

当地设立4500万元的农机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上市融资等。引进中科云谷国家级“双跨”平台资源,为县域农机、电机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专业化服务,并对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农机企业进行资金奖补,累计投入资金519万元。

集群主要瞄准广大丘陵山区和家庭农场,主打中小型和灵巧牌。产品覆盖丘陵山区水稻、油菜生产全过程机械,以及畜牧养殖、油茶采摘、粮食果蔬烘干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沉淀至今,规上农机企业已有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22年,双峰农机销售额达86.57亿元。

图片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35斗制图

颇具特色的是,双峰拥有国内外专业销售网点1万多个,借用电商平台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知名平台合作,设立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直播基地和境外农机售后服务中心,产品已销往坦桑尼亚、安哥拉等20多个非洲国家。去年通过电商累计销售农机产品达11.69亿元,并获评2023年度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2021年全县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8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双峰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并先后14次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

03、重庆江津:微耕机占全国总量近1/5,争当创新引领的农机上市先锋

图片
WMG25履带旋耕机  来源:威马农机官网

重庆属典型山地丘陵地形,小、碎、散、短、弯、陡是耕地禀赋先天不足的真实写照。在当地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历程中,政府高度重视和政策引领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支持江津区、九龙坡区、巴南区等区县打造国家级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国家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津区则先后编制完成《江津区山地丘陵智慧农机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江津区丘陵山地智慧农机项目方案》、《江津区山地丘陵智慧农机激励政策(精八条)》等专项政策,帮助农机企业获得1300万融资,协助区内企业申报国家、市、区17个方向项目资金支持方向,获奖补9562.4万元。

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涉农机的高校,及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等农机科研院所环聚周边,江津农机研发创新资源富集。2022年4月,全国首个山地丘陵农机智造产业园落户江津。

按照“1+4+1”(打造1个山地丘陵智慧农机大数据中心,建设山地丘陵智慧农机研发、中试、制造、应用4个基地,构建1个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江津造”陆续在全国丘陵山地农机行业崭露头角。

截至2023年7月,江津区已拥有7家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占全市36.8%。其中,以专注丘陵山地农机细分市场作为差异化战略的威马农机去年正式登录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全国山地丘陵农业机械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也让这一赛道迸发出强劲的潜力。

图片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35斗制图

威马农机拥有重庆市丘陵山区耕整地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授权专利13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外观设计专利54项;产品实现全部国产化,获得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投资。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企业发展史,恰是江津丘陵山地农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一道缩影。

目前,在微耕机领域,江津区已形成年产量超50万台的规模,约占全市微耕机总产量的25%,约占全国微耕机总量的16.7%,出口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实现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4.4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

04、攻克农业机械化“短板”,丘陵山地农机发展路在何方

从智能微耕机灵活穿梭于狭窄坡地,到无人机在山间精准施肥的高效作业,再到农机共享平台激活的社区合作力量,从市区到县域,我们欣喜于看到技术发展对传统山地农业局限的渐次突破。但我国丘陵山地农机仍正值起步阶段,未来关键仍在于实用与智能的深度融合。

图片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35斗制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其中,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被置于聚光灯下,成为转型升级的核心议题。

正如邓秀新院士、罗锡文院士、陈学庚院士等多位行业专家在丘陵山地农机发展论坛上所强调:我国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无机可选、无好机可用”的局面。

图片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35斗制图

“农机装备无路可走,下不了田。”

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战略咨询专家胡志超曾介绍,在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自然、生产、社会和政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条件不适宜,基础生产条件复杂落后。

在丘陵山地中,有2/3是坡地。其中梯田面临机耕道难题,坡地则要求农机具备出色的爬坡、越障及操控性能。加之作物多样性带来复杂的田间管理需求,研发专门适应丘陵地形和多元作物的农械迫在眉睫。

要实现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推进农机、农艺、设施、农田、农业经营方式的协同协调。其中,“以机适地”与“以地适机”构成了两大核心策略。

“以机适地”强调农机装备的技术革新与本地化适应性。农业机械需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地形适应能力,足够克服丘陵山地的坡度、土壤类型多变等自然挑战。同时需注重成本控制,确保其真正让山区农户负担得起、用得方便,从而促进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前文所述的集群式创新便是鲜活案例。

“以地适机”则是通过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土地整治,创造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条件。这包括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科学规划和适度改造,如平整土地、修建梯田、改善灌溉排水系统和加强土壤保持措施,以提升农田的机械化作业适宜度。

如果前者主要强调技术发展、企业创新,那么后者则更多依赖于政府对丘陵山地中低产田的适度规模化改造。代表性国家工程有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等。  

自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相继推出一系列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典型案例,重庆江津的宜机化高粱产业园建设便是其中之一。

当地原为浅丘宽谷、缓丘平地、丘间谷地等地貌类型并存,坡度从几度到二十多度不等,主要由农户分散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红薯、柑橘、苗木等。改造后当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高粱种植,并作为国内知名清香型白酒品牌“江小白”的生产企业江记酒庄有限公司的高粱生产基地之一。

图片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35斗制图

另外,此前35斗曾发布《超3830亿元中央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还有哪些入局机会?》,文中提到:迄今为止,我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深刻改变了2/3是“靠天吃饭”中低产田的格局。其中单就中央资金这一项财政投入,2019至2022年的总额就已高达3830亿元人民币。且随着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等模式的扩大推广,山地丘陵也将可能迎来“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时代。

无论是如火如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系列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还是几大丘陵山地农机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未来可预见的是,丘陵山区将不再受限于原始地形的束缚,而是在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下,焕发无限生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