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2024年我国农机报废更新

我国农机只有进入机制(购买后投入使用),没有退出机制(强制性报废)。导致劣质、老旧、高耗能农机充斥,制约农机化提质增效。有关方面预判,老旧农机约占50%;农机报废更新或可启动3000亿元/年农机市场,将极大促进农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现代农业注入活力。

一、为什么要推动农机报废更新

农机报废更新,是指对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或者不符合安全、环保标准的农业机械进行报废,更换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强有力保障。然而,随着农业机械使用年限的增加,各方面的技术性能不断下降,老旧农机具的存在阻碍了国家要求发展节能减排、环保的高性能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目标的实施。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老旧农业机械更新。这一政策的落地,将推动农机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机市场结构调整,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农机市场和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前不久发布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每年更新换代的农机价值高达3000亿元左右。《行动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接下来,还须针对具体问题,多维度精准施策,激活更多农机消费需求,推动农机行业转型升级和农机市场结构调整。

2、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老旧农机的使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加快节能、环保、安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建设的发展,是今后农机业发展的方向。节能,在能源紧缺的现代社会中已成为衡量农机技术标准的重要指标;加快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可降低其CO、HC、PM的排放值约70%-80%,减少污染,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3、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农业机械使用年限过长,由于磨擦、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将导致农机安全运行无保障,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隐患,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势在必行。

4、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老旧农业机械能耗高,作业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而安全、先进、环保的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型农业机械是保证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5、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高效化、智能化、多功能的现代农机具来完成,老旧农业机械不仅技术状态下降,作业效率低,而且还使油耗和维修成本增加,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客观上迟滞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6、提高农机经营者收益

通过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有更多的资金购买新型农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收入。

7、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农机报废更新不仅仅是对老旧农机的替换,也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报废更新,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二、如何判断农机达到报废更新要求

1、使用年限

达到一定年限的农机需要报废。例如,小型拖拉机的报废年限为10年,大中型拖拉机的报废年限为15年。我国农机化较早引入市场机制,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得到逐步完善。随着农机跨地区作业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农机使用时间延长,作业收益成倍提高,相当于一台套机械发挥了四五台套机械的效率。与此相适应,参加跨地区作业的农机,其报废更新年限也因此缩短到3—5年。

2、技术状况

农机投入使用后,存在两种价值降低。一种是使用中形成的自然磨损(机械磨损降低的价值);另一种是整个社会进步带来的原有机械价值贬值。在新兴经济体国家,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原有机械设备贬值,是不可忽略的价值存在。这两种价值量降低,实际上都会造成机械设备技术状况恶化。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如果农机经过检查调整、更换易损件后仍然达不到规定技术要求的,也需要报废。

3、严重损坏。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农机需要报废。

4、维修成本。预计大修费用大于同类新产品50%的农机需要报废。

5、未达到报废年限但技术状况差且无配件来源的农机需要报废。

6、国家明令淘汰

国家明令淘汰的农机需要报废。根据《拖拉机禁用与报废标准》(GB/T16877-2008)和《联合收割机禁用和报废技术条件》(NY/T1875-2010),国家明确规定了农业机械的报废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达到特定的报废年限、严重损坏无法修复、预计大修费用超过新车价格的50%、技术状况差且无配件来源等。因此,当国家明令淘汰某类农机时,这类农机应该符合上述某个或多个报废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农业机械报废需满足一定的程序要求。例如,报废的农业机械需提供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核发的牌证;无牌证或未纳入牌证管理的,应当具有铭牌或出厂编号、车架号等机具身份信息 。此外,农业机械报废认定的办理地点、时间以及所需材料等信息可参考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 。

三、我国农机报废更新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这些政策旨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同时鼓励农民购买新农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是我国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提供财政补贴

我国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加力实施农机报废更新。2024年安排246亿元支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此外,各省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如广东省对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给予适当补助。

2、设定报废条件

根据不同农机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状况,设定相应的报废条件。例如,小型拖拉机的报废年限为10年,大中型拖拉机的报废年限为15年。对于未达报废年限但存在安全隐患、故障发生率高等情况的农机,也可以申请报废补贴。

3、优化报废补贴标准

适度提高部分农业机械的报废补贴标准,如卷帘机、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设施农业机械。同时,对部分应急救灾机具和谷物烘干成套设备给予一定补贴,对利于单产提升的无级变速拖拉机和高性能播种机实行优机优补。

4、简化报废申办程序 建议多途径提高便民利民工作实效

农机机主持个人身份证件到注册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办理有关报废手续;实行由回收企业上门回收,农机监理人员上门办公;探索利用三合一等信息化手段,使农机机主能够实时了解报废办理和报废资金兑付进度;设定报废资料审核时间和资金兑付时间,确保提高资金兑付时效。

4、加强监督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对有虚假、套取补贴行为的个人和企业及时进行通报和严格处理,列入违规名单。

5、建立报废补贴和新机购置补贴政策联动机制

实施报废优先序措施,对报废淘汰老旧高耗能、安全性差的农业机械,优先给予补贴。同时,加大“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推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购置补贴予以倾斜。

四、加速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的建议

农机报废更新作为一项惠民新政,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农民宁愿卖废铁也不愿意申报报废更新;二是大量达到报废标准的农机具未得到及时报废更新,存在安全隐患;三是部分地方指定的报废回收企业少,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机报废更新机制,提高补贴额度,简化补贴手续,加强对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1、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机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农机手的知晓率。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积极宣传农机报废更新相关政策,可以使农机户深入了解政策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报废行动的积极性,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2、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率

农机主管部门要整合相关力量,加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宣贯执行,农机管理要提高各农机经销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等相关公众知晓度,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3、 解决政策理解和执行中的问题

通过培训,可以解决政策理解和执行中的问题。例如,忻州市农机发展中心通过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推广典型经验等方式,激励和引导基层农机机构和农机化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

4、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

禄劝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关于农机安全和农机报废补贴政策宣传,详细讲解农机报废更新实施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操作程序等相关政策,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问,使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5、要进一步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针对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机械报废缺乏强制性要求、报废补贴额度偏低等,建议适当提高报废补贴标准,简化申办程序,并加强监督,确保补贴资金的有效使用。此外,可以考虑建立报废补贴和新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联动机制,以进一步鼓励农民更新换代农机装备。

6、要加大对农机报废回收拆解行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规范运行的农机报废回收拆解市场,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合规经营,防止套取补贴、机具再次流入市场等风险。

7、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机产业升级

政府应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实施高端农机装备重大攻关工程,保障“国货”的有效供给。同时,还应营造良好的应用生态,通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健全容错机制等措施,促进“国货”的批量应用。

政府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同时,政府应与企业、合作社、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