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平米农资店,凭啥做到年销售1000万?

虽然全国有30多万家农资店,但年销售额过1000万的农资店还是少之又少的。

成哥认为,能做到1000万的农资店,一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天时”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地利”是种植结构和经济价值,“人和”则是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位于西昌地区年销售1000万农资店的成功经验。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家农资店苏老板的成功经验。

经营理念

但凡生意做得好的农资店,老板都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苏老板的经营理念是:不急功近利、做长久生意。

不急功近利意味着不赚快钱、不赚暴利。相对于那些追求高额利润的农资店,苏老板只赚合理的利润。

不急功近利就不会盲目跟风。前几年,很多种植户为了赚更多的钱,开始改种阳光玫瑰,不少农资店也开始主推阳光玫瑰的套餐产品。苏老板对此非常谨慎,始终坚持把重心放在克伦生葡萄上。他认为,随着全国种植面积的增加,阳光玫瑰的价格一定会逐年走低,而作为“晚熟葡萄之乡”——西昌在克伦生葡萄的种植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产品价格会相对稳定,所以他更看好克伦生的市场前景。

不急功近利就不会冲动选品。他店里主推的产品都是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定,不会因为厂家支持力度大或与业务员客情关系好而冲动订货。

经营理念决定了农资店如何与厂家合作,如何选择新产品,如何服务种植户……它是农资店做大做强的软实力!至关重要!

种植技术

葡萄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水果,很多种植户自身缺乏种植经验,需要农资店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有技术优势的农资店主更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

苏老板虽然学历不高,但人很聪明,很有悟性,做事情用心,并善于总结。西昌地区2012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他看准时机,用心钻研葡萄种植技术,短短两三年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

因为有技术、懂产品,所以种植户信任他推荐的方案,基本上他推什么种植户就用什么。显然,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关系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

选品能力

苏老板的选品标准是:效果好、价格不贵。他不喜欢卖那些玩概念和噱头的产品,认为这类产品华而不实。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选品态度,让苏老板在种植户中有着广泛的信任基础。

凭借多年经验,苏老板对农资产品有着专业而独到的理解。什么产品好卖,什么产品不好卖,他只要看看产品包装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他认可的产品,没有支持也会卖;他不认可的产品,就是有专人驻店服务,也坚决不卖。

他非常看重厂家的市场保护,他卖的产品,在这个乡镇只要有第二家农资店销售,不论产品效果有多好、利润有多高、种植户有多认可,他都会果断下架,哪怕是进口产品也坚决不做。

产品推广

很多农资店图省事,喜欢把产品推广的工作甩给厂家做,苏老板则不然,他在试验示范和新品推广上更相信自己。

他推广新品通常分三步走:

第一步,自己做试验的同时给熟悉的客户免费用。

自己做试验是为了亲眼看到试验效果,做到心中有底;给熟悉的客户试用,一方面回馈老客户,巩固客情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他们试用,获取最真实的效果反馈。

第二步,试验效果出来后立刻开推广会。

苏老板很重视会议推广,每年都会组织农民会,但会严格控制会议的数量和参会的人数。他会选择试验效果出来的时间点开会,目的是让种植户通过现场观摩,深刻地了解产品效果,接受他推荐的产品套餐。

第三步,把产品加入套餐进行全面推广。

第一年先做试验,第二年正式推广。只要他看到并相信产品有效果,就会把产品加入套餐中销售。只要他愿意卖,销量绝对不是问题。

借力整合

苏老板就是一个善于借力的高手。

不少农资店开农民会往往是迫于上游供应商的压力,不得不开。而苏老板把开农民会当作提升门店影响力、强化客情关系的机会,而且开会的费用都是厂家和经销商赞助,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何乐而不为?

西昌属于经作区,种植户手里没有什么现钱,他们买农资喜欢赊销。赊销占用大量资金,尤其是千万级别的农资店,只靠自己肯定扛不住,需要上游经销商的支持。苏老板店里80%以上的产品都是经销商铺给他卖的,甚至店员也是经销商无偿派给他用的。经销商为什么愿意支持他?因为有业绩。

造场能力

苏老板是造场高手,他自己会抽烟、能喝酒、还爱侃大山,很有人缘,容易和种植户打成一片。

虽然店面不大,只有30来平,但位置不错。每天中午不忙的时候,就会有种植户来店里抽烟、喝茶、摆龙门阵……无形中就形成了能量场——聚人聚气聚财的能量场。

农资店要想吸引种更多的种植户进店,一定要把门店打造成“社交场”。当种植户有事没事都愿意进来“坐一会”的时候,那么买农资也就变成了顺手的事情,这样何愁生意做不大?

库存管理

在外人看来,千万销售额的农资店库存应该很大吧?恰恰相反,苏老板的农资店加上仓库也就五十多平米,而且几乎没什么库存。

到什么季节,需要用什么产品,他就进什么货。通常一次不会进太多,都是卖得差不多了再补货。等到年底了,再把没有卖完的货退给经销商(门店业绩好,经销商支持退货),第二年又可以继续卖新货。

事实上,行业内太多农资店因为忽视库存管理,而导致利润受损。首先库存占用空间,仓库大租金自然高;其次,库存多占用资金大,资金周转慢,影响收益;最后,很多产品因为平时关注不到,存在临期或过期的风险。

所以,农资店,尤其是农资大店一定要关注库存,做好库存管理;要少量多批次进货,而不是大量囤货。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