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污染引发关注,地方政府要如何保障“舌尖上的菜篮子”安全?

农产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一些农产品受到过度包装而产生塑料污染的事件偶有发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为进一步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发布了关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用农产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引发了行业关注。

01、“微塑料”污染引发关注

今年11月,一名来自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在《环境研究》杂志上指出,卡塔尼亚超市和当地售卖的农产品都含有微塑料。研究人员采集了胡萝卜、生菜、西兰花、土豆,苹果和梨的样品,首次发现水果与蔬菜中存在微小的塑料碎片;同时,日本近日也曝光出用于灌溉农产品的部分水质中存在微塑料元素,这种物质会在人体内永久性存在。

图片

什么是微塑料?它其实是指直径小于 5mm 的塑料碎片和颗粒, 早在 2017 年,美国一家 NGO 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自来水的微塑料检出率已达 83%。此外,在海鲜、盐,啤酒等日常食品中也能发现微塑料。而这次的新研究则表明,微塑料可以穿透农作物根部,或是通过一些不正规的包装中,从植物根茎、表面输进入可食用的部分。

在意大利,通过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莴笋、胡萝卜等蔬菜中均都被监测出了1.5-2.5微米的微塑料成分,同时当地水果中所包含的微塑料成分更多,原因则是因为水果应用了更多花哨的包装,这些包装通常都用了数十种调色剂以及各种材料,从而导致了微塑料成分的产生。

02、解决“微塑料”污染的中国方案

在治理“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一些省市提出了解决方案,切实保障了“百姓菜篮子”的安全。

图片

2022年,广西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了《2022—2025年广西农膜管理工作指导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塑料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管理,推广普及标准塑料地膜,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展塑料农膜回收监测调查及评估,探索建立健全废旧塑料农膜回收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元共治体系,不断提升全区废旧塑料农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水平。

3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对试点任务目标、实施内容、技术要求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具体部署,根据不同地区覆膜面积、作物种类及不同作物对地膜功能差异性的要求对各市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探索构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地膜污染防治,拒绝微塑料污染。

成都市发布了“三个强化”促减塑相关行动,一是强化部署,二是强化宣传,三是强化检查。成都市通过对当地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宣讲、培训等工作,让当地生产企业了解微塑料对于农作物和人体的危害,采用全新的节能减排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和生态农业,让百姓吃的放心。

03、拒绝“微塑料”需要政府首先发力

微塑料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伤害,杜绝微塑料,需要政府率先发力,进一步提升地方安全生产的“政策支持度”,用制度来对生产进行有效的约束,才是保障百姓饮食健康的强有力法宝。

图片

《品牌农业与市场》认为:一是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塑料制品对于农产品的危害,需要从农产品的包装上入手。要尽量让包装简单,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和元素,对于包装要严格把关,坚决做到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

二是要给“生活垃圾作为肥料进入农业体系”关死大门。在一些农村,有将生活垃圾作为肥料使用的习惯,其实这种习惯是一种陋习,表面上看是“资源再利用”,而其本质是将“垃圾中的有毒物质”释放到了土壤里,间接污染了耕地,污染的耕地间接污染了农作物。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政策监管严厉打击利用生活垃圾作为肥料的不法商家,保障百姓的饮食安全。

三是进一步研发全新的可替代品,塑料是传统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低碳环保才是未来的主流,农业生产经营者也必须做出改变,通过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模式,真正实现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让人们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牌农业与市场(ID:zhongguopinpainongye)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