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跨地区作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又是一年农机跨地区作业的“黄金时节”,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迪。

以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为代表的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大规模作业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跨区作业,开展社会化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效益,满足了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水平,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

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机跨地区作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服务模式,它涉及到农机手、作业需求方(通常是农民或农场)以及可能的中间服务组织。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盈利模式。

1. 有偿作业服务模式

农机跨地区作业的本质是一种有偿服务,农机手或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服务,帮助其他地区收割或播种农作物。这种服务通常是按照作业的面积或时间来收费的。例如,江苏的收割机到河南进行收割工作,帮助河南农民朋友收割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农机跨区作业通过扩大农机应用范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机投资回报率,调动了农民投资农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例如,江苏省东海县的跨区作业在县农机局的组织协调下,克服了油价上升、当地收割机市场饱和等不利因素,跨区作业面积、效益创历年来最高。

2. 规模化经营模式

农机跨地区作业可以帮助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运用农机合作社模式,把分散的户营农机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者组织,应对农业社会化大生产;通过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可以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并满足更多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这种模式下,农机手可以通过集中精力进行大规模作业来提高收入。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矛盾。例如,山东省某农场现代化农机装备不断更新及标准化作业的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机跨区作业面积不断增加,作业空间不断扩展,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农场职工创收、农场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3. 国家政策性支持模式

农机管理部门与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石油供应、金融服务、农机售后服务等部门组成农机跨地区作业“一条龙”服务体系,化解了农机跨地区作业所遇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肠㹴阻”问题,使之成为世界独有的中国特色——数10万台农机东进南下,一路作业。使一台机械发挥数台机械的效果,作业收益也因此倍增,利国利民。

十几个粮食主产省每年组织六十万台联合收割机转战大江南北,联合收割机年作业时间由10—15天增加到2个月以上。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由跨区作业开始初期1997年的14.1万台增加到2018年的205万台,小麦机收水平由1997年54%提高到2023年的98%,水稻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超过95%、85%。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机械化,黄淮海主产省小麦机收率接近100%。

政府提供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这些补贴可能会影响到农机跨地区作业的盈利模式。例如,一家农机生产龙头企业,延抻服务到跨地区作业领域,使销售量和农机经营者实现“双赢”,探索出了企业拉长服务链的新路子。

4. 社会化服务模式

随着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发展,带动了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以及农机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条以跨区作业为支柱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服务业的发展。2022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总数达到19.15万个,从业人员近4800万人。2023年“三夏”参加农机跨区作业的农机作业合作社数量超6万个,成为农村服务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农机跨地区作业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化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农机户或农机服务组织会将全县农机户组织起来,组建农机经营实体,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机的利用率,还可以为农机户致富搭建平台。

5. 市场化运作模式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田作业具有时间差和农业机械具有地域差是跨区作业能够有效开展的两个前提。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探索水稻、玉米、大豆收获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跨区作业的可行性,大力推广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机手不断扩大作业规模,拓宽服务领域,延长作业时间,从而提高跨区作业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增强跨区作业生命力,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通过农机跨区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季节性不足的矛盾,把劳动力从繁忙季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劳动力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使得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稳得住”。全国2.8亿外出务工农民不再农忙季节返乡收粮。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的推动力量,支持了粮食主产区劳务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不仅支持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增加了农业外部收入。一部分农民还专门从事农机经营服务活动,依靠农机致富。2022年,全国有4750万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已达4530亿元,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6. 降低经营者成本模式

通过集中采购配件、燃油等,以及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农机跨地区作业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模式下,农机手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盈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和策略。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纯追求暴利的方式可能会导致过度的价格竞争,从而削弱整体盈利能力。因此,农机跨地区经营者应该寻求合理的利润,并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