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发布

一、全国草种供应总体情况

(一)2020-2022年全国草种生产情况回顾

草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修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调整种植业结 构、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材料。在保证食 物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草种与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依据利用目标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我 国草种主要分为生态草和饲草两大类。生态草主要包括披碱草、羊草、 冰草、野牛草、黑麦草(生态、坪用)、羊茅(生态、坪用)、早熟 禾(生态、坪用)、狗牙根等禾本科生态修复用草,以及三叶草等豆 科生态修复用草。生态修复用草种通常具有优良的饲用价值,兼具绿 化草坪的功能。饲草则主要包括饲用燕麦、黑麦草(饲用)、高丹草、 苏丹草、小黑麦等禾本科植物,以及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豆科植物,这些草种主要用于畜牧业,是重要的饲料资源。

根据我国草种主要生产区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草种产量2.99万吨。2021 年国内草种收获面积约65万亩,草种生产总量3.48万吨。2022年受极端干旱天气、新冠疫情因素,以及2020年9月10日《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 ”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 号)和 2020年11月4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 “非粮化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 号)等国家政策影响,草种种植面积减少,且亩产量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底统计,全国主要草种生产区种子收获面积约为43.44万亩,草种收获总产量为1.68万吨(表 1)。

表1 2022年全国草种生产情况

2020-2022年草种进口情况显示(图1),2020年草种进口量为6.93万吨,2021年草种进口量为 9.96万吨。2022年草种进口总量为6.84万吨,其中黑麦草进口量最大,为3.37万吨,羊茅、燕麦次之, 进口量分别为1.05万吨和1.03万吨;豆科植物中的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也有一定数量的进口,分别为0.22万吨和0. 16万吨(图2)。

图片
图1 2020-2022年我国草种生产及进口情况
图片
图2 2022年各类草种进口情况

(二)2023年全国主要草种生产情况

截至2023年8月20日统计,全国主要草种生产区种子收获面积约为49.97万亩,种子总产量为2.91万吨(表2)。“三北 ”地区是我国草种生产的主产区,其草种收获面积约为47.13万亩,产量为2.7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19%。

表2 2023年全国草种生产情况*

*注:全国草种主要生产区种子收获已基本完成。

各省区草种生产情况统计结果显示,青海省收获面积最大,约为21. 18万亩,草种生产量达1.2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4%;甘肃省 各类草种收获面积约为5.38万亩,草种产量0.75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26%;陕西、宁夏、内蒙古、新疆的草种生产量分别为0.27、0.26、0.12和 0.0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9%、4%和 1%(图3)。

图片
图3 2023年全国草种生产情况

1. 生态类草种生产情况

生态类草种除主要发挥其生态修复等功能外,在传统牧区也是重 要饲草。2023年生态类草种总产量为1.65万吨,主要包括披碱草、羊草、冰草、老芒麦、无芒雀麦、野牛草等生态修复用草种,以及早熟禾、羊茅等草坪兼用型草种。其中披碱草产量约1万吨,早熟禾0. 18万吨,羊茅0. 12万吨,羊草0.05万吨,老芒麦0.05万吨,冰草0.02万吨,无芒雀麦0.01万吨(图4)。其他生态修复用草种和草坪草种产量极低,生态类草种存在系统性严重短缺状况。

图片
图4 2023我国主要生态草草种产量

2. 饲草草种生产情况

2023年饲草草种总产量为1.26万吨,其中饲用燕麦0.68万吨,紫花苜蓿0.27万吨,小黑麦0.22万吨,红豆草0.03万吨(图5)。

图片
图5 2023年我国主要饲草草种生产情况

(三)2023年我国草种进口情况

草种进口数据显示,2023 年1-8月我国草种累计进口量为4.46万吨,与 202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7% 。其中,黑麦草种子进口2.09万吨,燕麦种子进口0.84万吨,草地早熟禾种子进口0.40万吨;羊茅种子进口0.30万吨;紫花苜蓿和三叶草等豆科草种进口量分别为0.38万吨和0.07万吨;其他草种进口0.38万吨(图 6)。上述草种中,生态类草种和饲草草种的进口量分别占总草种进口量的54%,和46%。

图片
图6 2023年草种进口情况

1.  生态草

生态草种子总进口量为2.39万吨。其中黑麦草(生态、坪用) 种子的进口量最大,为1.39万吨,占比58%;其次是早熟禾(生态、 坪用),种子进口量为0.40万吨,占比17%;羊茅(生态、坪用) 种子的进口量为0.30万吨,占比12%;豆科三叶草种子进口量为0.07万吨,占比3% 。除上述主要进口草种之外,狗牙根、结缕草、野牛 草等其他禾本科和豆科生态修复用种子进口量为0.23万吨,占比10%(图 7)。

图片
图7 进口生态类草种占比情况

2.  饲草

饲草种子进口量为2.07万吨。禾本科饲草进口量占比最大,其中,燕麦种子进口量达0.84万吨;其次是黑麦草(饲用)种子,为 0.70万吨;高丹草、苏丹草和小黑麦等其他饲草种子进口量为0.15万吨。此外,豆科饲草紫花苜蓿种子进口量为0.38万吨。

二、2024-2026年全国草种供需形势

“十四五 ”以来,我国草种供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草原保护修复和饲草产业发展方面,2021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 60%左右。2021年8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我国将每年实施4600万亩左右 的草原保护与种草改良生态修复。2022年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 ”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饲草生产、加工、流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优质饲草缺口明显缩小,饲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 70%以上。

在国土绿化和“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面,2022年9月13日全国绿化委员会编制印发《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纲要中明确指出“十四五 ”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达到4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规划完成造林种草 等国土绿化面积5亿亩;2022年5月,国家林草局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5年,要初步建立三北工程科学绿化技术体系,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2023年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提出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 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

此外,为充分发挥林草种苗在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2023年8月17日,国家林草局印发《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提出未来三年,建设50万亩草种繁育基地,形成全国主要生态修复用草种的集中生产 区,年新增供种能力2.48万吨,其中,仅“三北 ”地区将新增乡土草种为主的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草种2.2万吨。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当前全国草种生产现状,预计未来全国草种供需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一)草种需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十四五 ”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 ” 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 《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的深入实施, 以及“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推进,我国各类草种需求空间将进一步释放,预计草种需求量,特别是生态修复用草种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内将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

(二)草种产量逐步增涨,但优良草种供不应求状态仍将存在

《“十四五 ”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饲草种子总体自 给率达到 70%以上;《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指出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草种业,培育建设“育繁推 ”一体化草 种市场;《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 将有力提升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种苗生产供应和市场监管等能力,为科学开展“三北 ”工程及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供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良种。因此,预计未来我国草种生产能力将逐渐提高,用于草原生态修复、国土绿化、“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的草种供需矛盾虽然能够得到缓解,但国产优良草种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三)草种进口量呈现持续稳定的状态

2017-2020年我国草种年进口量基本稳定在6万吨左右。2021年, 由于国内草种需求量大、对供应短缺的担忧和强劲销售的预期,促使草种进口量大幅上涨,进口量约为9.96万吨。然而受疫情和经济下 滑的影响,2021 、2022年度草种需求疲软,高进口量转化为库存, 从而导致 2022、2023 年度进口量下降,2022 年草种进口量为6.84万吨。截至2023年8月,1-8月各类草种累计进口量约为4.46万吨, 与202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7%(图 8)。但随着进口量的大幅下降, 去库存完成,预计之后草种进口量将稳定在6万吨左右,呈现持续稳定的状态。

图片
图8 我国草种进口情况

三、2024年全国草种供需预测

(一)2024年全国草种供给预测

根据我国草种主要生产区统计数据,2020年国内草种生产总量2.99万吨,2021年国内草种生产总量3.48万吨,2022年受极端干旱天气、疫情等影响,草种亩产量有所下降,草种生产总量为1.68 万吨。截至2023年8月,全国草种总产量约2.91万吨。依据2023年8月底全国草种主产区种植面积数据,预计2024年草种收获面积将快 速增加到60万亩,草种生产总量将有所增加达到 4万吨,其中三北地区草种产量约为3.8万吨,主要草种生产结构及产量预测见图 9。

图片
图9 2024年全国草种产量预测

随着《“十四五 ”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规划及配套政策的深入实施,预计之后我国草种生产总量将逐年增涨,有望超过4.5万吨。

(二)2024年全国草种需求预测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对各类草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我国各 类草种总需求量为 18-20万吨,其中,生态类草种的总需求量在11-12万吨,包括生态修复用草种7-8万吨,草坪草约4万吨;饲草草种需求量约6-8万吨。由于部分优良饲草也兼生态用途,因此生态用种与饲草用种需求会有部分重叠。

1. 生态类草种需求预测

预计2024年,每年天然草原修复、“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尾弃矿区生态修复与植被重建、可利用的盐碱地治理面积、荒坡、 滨海滩涂、重金属污染土地等各类生态修复场景对草种需求量合计7-8万吨(图10)。其中,天然草原修复用草种需求量估计为 4万吨左右;“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草种需求量约为1-2万吨;尾弃矿区生态修复与植被重建面积约为400万亩,草种需求量约为0.5万吨;可利用的盐碱地治理面积约1.5亿亩,草种需求量约1万吨;此外,其他陆域、流域边坡、荒坡、滨海滩涂、重金属污染土地等困难 立地生态修复,草种需求量约为0.5万吨。此外,预计每年草坪草种 总需求量预计在4万吨左右,各类草坪草种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图10)。

图片
图10 2024年度我国各类草种需求预测

2. 饲草草种需求预测

预计2024年,每年我国各类饲草草种需求量约6-8万吨。其中, 饲用燕麦种子需求量2-3万吨,黑麦草(饲用)草种需求量2-3万吨, 优质高产紫花苜蓿种子需求量约1万吨。其它一年生及多年生饲草草种需求量约1万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