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竞争格局单极化:潍坊产业集群是无敌的存在

如果我们把农机的竞争主体分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的话,结构化之后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的是企业的实力,背后则是产业集群的力量。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 波特(MichaclePorter )创立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波特教授认为,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国内知名营销专家刘春雄教授认为如果把产业集群看成一个大公司的话,在国内市场上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竞争现象——产业集群对抗巨无霸跨国公司或国内的大企业大集团。明显的这是一种有别于本文提到的四种竞争方式,产业集群是一群企业,产业集群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呈现出一个企业联合体与一个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类似于一支军队与巨人之间的较量。

一、国内农机产业集群呈现单极化的格局

图片

国内的农机产业集群其实挺复杂的,外行人可能只看到冰山一角。按大类农机与小农机分,大类农机产业集群有齐鲁产业集群、河洛产业集群、苏锡常产业集群、津冀京产业集群,以及规模较小的黑吉辽、宁波、内蒙古、新疆产业集群,小农机产业集群的区域化特征也非常明显,如浙江台州植保水泵清洗设备产业集群、山东临沂植保机械产业集群、重庆微耕机小收获机产业集群、湖南双峰米机粮机产业集群、河北任丘播种机产业集群、吉林四平饲料秸秆打捆机集群等。

近几年智能化农机渐成主流,国内还出现了广深珠农业无人机产业集群、江浙沪北斗农机产业集群等,相信不久在国内会出现新能源农机产业集群,只是会花落谁家?

但以上仍然是冰山的一角,你知道农机液压件、农机齿轮、农机轮胎、农机刀片、农机壳体、农机胶管、农机皮带、农机链轮、农机轴承的产业集群在哪里吗?

农机产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除了熟悉的,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默默无闻的必要组合存在,但无疑大类农机四大产业集群是国内农机产业的发动机,带动及引领着很多小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果把国内整个农机产业自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的话,四大产业集群就是“链主”“圈主”。

但四大产业集群并不是平均发力的,事实上四大产业集群实力悬殊,当下国内农机产业集群单极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也就是齐鲁产业集群的实力越来越强,优势越来越明显,所谓的中国农机看山东,山东农机看潍坊,在齐鲁产业集群里大大小小十几个二级产业集群中,潍坊农机产业集群实力最强,占了齐鲁产业集群一半以上的份额和超过一半的声望和人气。

有资料显示,在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与北京上奇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潍坊智能农机产业集群上榜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是唯一上榜的农机产业集群。

据官方信息被誉为“中国农机之都”。全市拥有农机生产企业657家,农机产业总产值达到1010亿元。

潍坊拖拉机产业集群更像一个生态圈,由于当年福田雷沃采取的是外协为主的经营模式,在潍坊及围绕着潍坊在200公里半径内建立起来了一个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后来功能齐全的生态圈,由于有产业集群的协同功能,集群内部的企业进出门槛低,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在与洛阳、苏锡常、宁波三大产业集群竞争中,优势越来越明显,并对三个产业集群及其他小集群形成了虹吸效应,目前的情况是宁波系快速萎缩,已形不成建制,洛阳系仍是“链主”一股独大,甚至“链主”对周边小企业和供应链形成了鲸吞效应,导致小企业越来越难,配套企业也无法做大做强,苏锡常三大农机工厂各自为战,且以封闭运行为主,周边根本培养不起来生态圈,可以说苏锡常,而久保田、洋马规模小,技术封闭,技术独立,也无法形成区域性的生态圈,整体看苏锡常产业集群就是一个“散装”的伪集群。

总结看,目前国内农机产业集群呈现潍坊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洛阳、宁波、苏锡常等产业集群不断萎缩的趋势,如果再考虑到进口品牌的话,整体看就呈现出潍坊系一对多的单挑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跨国公司以及一拖东方红、东风农机、常发等大品牌的格局。

二、潍坊产业集群为什么是无敌的存在?

潍坊农机产业集群单极化的存在已经成为事实,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对其他的产业集群形成虹吸效应,强者恒强的特征会更加明显,那么追根问底,潍坊产业集群为什么是无敌的存在?

1、动力足——雷沃和潍柴双引擎

图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每个产业集群背后都有一个或数个行业领袖级的企业存在,产业集群广大小企业的发展,要么是领袖企业的产能外协,要么是领袖级企业的技术、管理等资源溢出效应,没有大企业就没产业集群,大企业实力越强,产业集群的实力也越强,反过来看,产业集群实力增强后又会反哺给大企业,这就是大企业造就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成就了大企业。

河洛产业集群的领袖企业是一拖集团,苏锡常产业集群原来的领袖企业是日本久保田,后来沃得取代了久保田成为水田机械老大,津冀京产业集群中迪尔、天拖原来是领袖企业,近几年迪尔采取收缩战略,在国内本地化生产规律很小,已经发挥不了龙头作用,所以津冀京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是一个“散装”的产业集群,在国内农机行业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力。

但是潍坊产业集群则不然,这个产业集群有两个领袖级企业,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双引擎做动力,所以其资源禀赋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的产业集群,虽然说雷沃和潍柴现在是一家,但是本质上讲是两个企业实体,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雷沃是潍坊产业集群的发动机,精确地说雷沃的拖拉机产能为整个潍坊,乃至山东、全国的中小拖拉机输出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雷沃拖拉机之于潍坊产业集群,最突出的是外协供应链的拉力,雷沃与一拖最大的区别是一拖核心部件是以自制为主,一拖的自制率达80%以上,而雷沃建立之初选择的轻资产、轻型化组装模式,雷沃选择了扶持外部配套企业的生产模式,随着雷沃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围绕着雷沃潍坊工厂及周边地市的配套企业和供应链也在不断的壮大,外部供应链相当于公共基础设施,雷沃能用,其他企业也能用,这样在雷沃周边就出现了华夏、萨丁、泰山国泰、悍沃、英轩等竞争对手,像华夏等高峰时年销量超过了3万台,已经是与雷沃分庭抗礼的实力了。

潍柴股份背后有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重卡全产业链,潍柴之于雷沃能及潍坊、山东农机产业,表面上看是供应了高质量的柴油机,但更深层看则是提供了集成技术、管理能力、产业工人、区域政策等诸多的隐形的资源,龙头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和一个地方产业的带动作业是无形但是又很直观的。但现在潍坊农机产业集群已经成年了,对龙头企业的依赖降低了,过去的屠龙少年自己变成了强龙了。

图片

2、效率高——分工极细的配套体系

在这里有必要来重温一下亚当·斯密的社会化分工理论。大家都熟知《国富论》里介绍的生产缝衣针的那个故事,所来通过社会化分工所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也被称为斯密增长模式。

斯密增长就是在社会分工变革促使生产效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潍坊农机产业集群之所以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体量比其他几个产业集群有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极细的产业分工,产业分工越细,产业链运行效率就越高,按科斯观点,当一个企业内部的效率低于外协、内部成本高于外部时,要选择外部合作,所以在潍坊产业集群内部,很多整机企业选择了外协而不是自制,因为外协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就连雷沃想收回外部供应链,但是难度非常大。

笔者深入考察过潍坊拖拉机配套体系,围绕着潍柴雷沃、鲁中、华夏、萨丁、泰山国泰、悍沃、英轩等大企业建立起来了一个以单个工序为单位的分工极细的供应链体系,主要是变速箱、车桥等传动系统。

变速箱为例,在潍坊及其周边形成了壳体铸造、壳体粗加工、壳体精加工、齿轮锻造、齿轮加工、分动箱组装、后桥组装、变速箱组装、整机组装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的完整、细化的产业链,每一个工序是几家或几十家中小型工厂,这些工厂互相竞争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了技术、管理、工艺上的进步。

目前一方面是潍坊拖拉机产业链已经高度成熟,另一方面是全国各地的拖拉机依赖潍坊产业链,因为潍坊产业链分工最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3、地理优势——海陆双㮩之地

百度百科上对潍坊市的介绍:古称潍州、潍县,古代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位于山东半岛西部,东与青岛市、烟台市连接,西邻淄博市、东营市,南连临沂市、日照市,北濒渤海莱州湾,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6167.23平方千米,辖4个区、2个县,代管6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末,潍坊市常住人口941.8万人,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之称 ,2022年,潍坊市实现生产总值7306.45亿元。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信息:一是海陆栖息之地,也就是有农耕文明、儒家文化的厚重,又有海洋文化的开拓进取,更重要的潍坊有港口以及周边的十几个海港,不仅仅是交通便利和运输费用成本,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超前;二是古代就经济比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民间经济基础好,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三是人口基数大,近1000万人口的一个地级市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连南京的人口都没有超过一千万,人口大会带来很多方便和便利,比如产业工人人数保证和用户费用优势,人口多可以发展职业教育等;四是经济总量大,近万亿的生产总值,这是西部一些省级行政都没有的实力,有了经济总量就能对企业形成良性的反哺,进而形成良性的产业经济。

仔细地看看,以上四个优势,是其他产业集群不具备的,所以也是潍坊产业集群独特的竞争优势,潍坊产业集群的深厚的底蕴也在于这四点。

4、市场优势——本地市场容量大,结构丰富

图片

2022年山东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9亿千瓦,拖拉机247.9万台,台均动力17.8千瓦,谷物联合收割机达到33万台,也就是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总动力,十分之一的拖拉机保有量,六分之一的联合收获机保有量,简单理解就是全国农机市场的十分之一在山东。

山东有一个标签——全球唯一工业门类最齐全大省。我们再看看几组有趣的对比:

山东省2020年经济总量7.3万亿,若根据当时汇率水平,折合美元相当于全球第18大经济体,山东省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印度尼西亚,超过欧洲荷兰的9070亿美元,瑞士的7030亿美元,是瑞典5308亿美元的2.12倍,是丹麦经济总量的3.2倍,且在未来不久可能超过韩国。

据统计,2018年俄罗斯GDP为1.6万亿美元,而中国山东省的GDP为1.6万亿美元,两者相当。

那么经济总量与农机需求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去了,当代农机作为第一产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早已失去了其独立性,没有工业和商业反哺农业,国内农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经济总量大,经济越发达,就越有财政实力来转移支付到农业领域,事实证明山东省的农业在全国都是很强的,这得力于山东省的强悍的经济实力。

有了本土巨大的市场需求,就会有“销地产”“产地销”的优势条件存在,大市场孕育出大企业,山东省的很多农机企业,如雷沃、悍沃、骏玛道、金大丰等其营业额的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是在山东市场,这些企业是通过山东市场走向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

丰饶的土壤孕育强壮的生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巨大的市场孕育强大的企业,山东很多走出去的大企业,其原点和根基是在山东市场本身。

5、优势——产业基础雄厚

图片

潍坊的工业基础毋庸赘述,在此只需要来探究一下潍坊的农机工业基础。

潍坊之于全国其他的农机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非拖拉机莫属。1978年包产到户之后,国内的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小型农机成为刚需,1980年潍坊地委把潍坊汽车制造厂并入潍坊拖拉机厂,当年生产小四轮拖拉机4500台,并出口到国际市场,1981年泰山-12型小四轮被评为省优产品,这就是潍坊拖拉机的产业起点,到1989年潍坊共生产了小四轮拖拉机17万台,1990年具有历史意义的TY系列小四轮拖拉机研制成功,并于当年生产80712台,目前潍坊系拖拉机底盘序列是TY、TE、TB、TF、TD、TG等,序号的开始仍是TY,2023年受国四产品涨价的影响,TY重新被激活。

然而,潍坊农机产业集群真正的产业引擎在1998年才出现,这就是福田雷沃。雷沃之于潍坊产业集群,最大的两个贡献,一是从无到有地培育出了一个轮式联合收获机的产业集群,二是把潍坊小四轮产业集群带入了大型、重型拖拉机时代,也就是帮助潍坊拖拉机产业集群升级为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拖拉机产业集群,“中国农业之城”“中国拖拉机之都”福田雷沃功不可没。

之后,通过产业溢出效应,潍坊衍生出了打捆机、动力驱动靶、播种机,以及果园机械、蔬菜机械、畜牧养殖机械等细分产业。

结语:

中国的农机产业单极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朗,潍坊产业集群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是强势的存在,但是潍坊产业集群长期低端、内卷的产业格局仍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另外在电动化时代,潍坊产业集群的基于机械制造的传统优势有可能成为“屠龙术”,颠覆潍坊产业集群的极有可能是来自江浙沪、北上广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企业,就如同大疆快速攻陷了台州、临沂两大植保机械产业集群一样。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