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进入尾声,科迪乳业能否重新上市?
对于区域乳企而言,想要“出圈”有太多禁锢。已然被市场淹没的科迪乳业,能否焕然新生,还得打个问号。希望之花总在绝境处盛开。退市一年有余后,“网红小白奶”鼻祖科迪乳业再提布局资本市场。
科迪乳业曾凭借网红产品“小白奶”的爆火,在陷入欠款纠纷、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等风波后,最终在去年6月正式退市,黯淡离场。
面对资不抵债困境,科迪乳业在多方力量支持下逐步走出泥潭,并计划推动公司重新上市。
科迪乳业再提重返上市
重新上市,是科迪乳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目标。近期,科迪集团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降成本、提产能、增效益,为科迪乳业上市回归开好新局、筑牢基础。
事实上,科迪乳业重新上市已多次提及。之前,商丘市重新组建科迪集团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时,便提出以三年恢复科迪乳业上市为目标。
《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规定,公司重新申请上市的,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公司净利润均为正值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且经营性现金流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营收累计超过3亿元。
2023年半年报显示,科迪乳业实现营收3.11亿元,净利润0.22亿元,扣非净利润实现扭亏。这意味着,科迪乳业通过2022年的资产减值以及信用减值,一定程度上甩下了公司前期的经营包袱,回归正常发展,为三年重新上市筑牢财务基础。
据河南日报报道,2022年,科迪集团与汇星牧业合作,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现代化智慧牧场。一年来,科迪集团已拥有2个自营牧场,奶牛近6000头。万头智慧牧场足量达产后,科迪乳业将实现60%的原奶自给,每公斤原奶节约成本约0.2元,每年节约原奶采购成本约1000万元。
科迪乳业董事长李瑞生曾公开表示,计划公司2023年实现产能13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增长15%以上。
按照最新的收入目标,科迪乳业下半年要完成近7亿元的销售任务,这对于当下内外交困的科迪乳业来说,挑战不小。
毕竟,如今的乳业市场竞争依旧十分激烈。从常温奶市场来看,2022年我国常温奶行业市场呈现伊利和蒙牛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二者合计占据了市场约72%的份额。其中,伊利市场占比约为38.57%,蒙牛市场占比约为33.21%,这意味着,留给区域乳企的市场已然不多。
科迪乳业重整进入尾声
科迪乳业作为省内老牌乳制品企业,拥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发展空间。为使科迪乳业重获新生,政府及河南国资一直在协调推动公司进行债务重整。
重整计划披露,保留债务主体,盘活科迪乳业资产和资源,使科迪乳业资产保值增值,才能确保债权人权益最大化。考虑到科迪乳业发展潜力,科迪乳业提出实施“股票+现金”清偿方案。
对于2300名员工的3031万元职工债权、2家1195万元税务债券,将全额现金清偿。
对于33.36亿元普通债权,科迪乳业将以股票和现金方式清偿。普通债权50万元以下全额清偿,50万元以上本金100%清偿,且不直接调整出资人权益,中小股东未让渡权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2000万元以下(含2000万元)的有财产担保债权,将以现金方式全额一次性清偿。对于2000万元以上的有财产担保债权,将清偿现金2000万元,其余按照4.2574元/股科迪乳业股票清偿。
重整计划披露,通过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票完成后,科迪乳业总股本将增加至19.71亿股。
科迪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重整投资款1.57亿元已全部出资到位,破产管理人正稳步推动重整计划,包括债权清偿、股票转增、股票划转等一系列工作。按照裁定生效的重整方案,重整工作将于10月底左右执行完毕。
市场竞争加剧,科迪乳业如何实现主业可持续发展?
自2015年上市到如今计划重新上市,科迪乳业经历了8年的跌宕岁月。在这8年中,乳业产品更加多元化、市场份额更加向头部企业集中。
我国乳制品市场目前形成“两超多强”的市场格局,我国常温奶行业市场呈现伊利和蒙牛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2022年,仅伊利股份便占据液态类乳品零售额份额的33.4%,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对其他乳企发展空间产生挤压。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生鲜乳价格也在持续下滑。
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成长能力,是上市审核的重点要素。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科迪乳业营收为3.11亿元,与A股乳制品企业相比营收体量规模较小。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科迪乳业如何实现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为成功上市增添筹码?
对此,科迪乳业也表示,未来要聚焦本地市场,按照先本地再外地的发展思路,常温奶重点打造400公里半径、低温奶重点打造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市场。
“在完成重整并平稳过渡后,产业投资人将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适时注入优质资产和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提高公司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科迪乳业称。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胡钰表示,如今重启上市计划,科迪乳业要做的不仅仅是要用“曾经的辉煌”鼓舞士气,更要汲取曾经被迫退市的教训,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国家提供的营商环境,抓住更加开放和扩大的市场机遇,更好地实现企业重生。
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科迪乳业能否重振旗鼓达成预期目标?行业人士分析,一方面,科迪乳业因为拖欠奶款、质量问题、价格混乱等事件而受到舆论的质疑和抵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现如今更要加大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并且面对行业巨头竞争,作为区域乳业,科迪的市场以河南为主,未来还要跟上新消费趋势。
事件回顾
资料显示,科迪乳业成立于2005年,于2015年6月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市场,公司主营乳制品、乳饮料、饮料的生产与销售,奶牛的养殖、繁育及销售,系河南当地一家有名的乳制品企业。
2016年,科迪乳业生产的透明包装“原生纯牛奶”(俗称“小白奶”),由于包装简约、设计清新,有一段时间被各大网红纷纷拿来自拍,火到出圈。财报显示,2017年,科迪乳业实现收入12.39亿元,同比增长53.92%;实现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41.56%。
2018年,科迪乳业的创始人张清海甚至对外表示,要将科迪乳业打造成比肩伊利、蒙牛的“中部奶业航母”。也是在这一年,科迪乳业开始走下坡路。在其他乳企纷纷模仿其推出“小白奶”之后,科迪乳业的常温乳制品板块出现了25.62%的下滑,毛利率也下降了7.46%。
同年,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3个月的科迪乳业发布了关联交易预案,拟以15亿元的价格向控股股东科迪集团购买科迪速冻100%股权。由于预估增值率高达347.84%,且买卖双方存在明显关联性,被外界质疑存在利益输送,遭到监管部门问询。
从2019年开始,科迪乳业陆续被拖欠奶农奶款、大股东挪用资金、财务造假、资金链断裂等负面因素影响,引发一连串债务和经营危机,最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科迪乳业”变为“ST科迪”,后于2022年6月摘牌退市,而后又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今年6月,在被退市摘牌一年之际,科迪乳业宣布完成了破产重组计划,接盘的商丘发投。商丘发投为国有全资企业,商丘市财政局、河南省财政厅分别持有90%、10%的股权。
从工商信息来看,科迪乳业的控股股东仍为科迪集团,但实控人已由创始人张清海、许秀云夫妇变更为商丘发投。2022年9月,此前同样因债务危机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的科迪集团宣布完成改制,商丘发投成为新的控股股东,持有其99%的股份。就这样,商丘发投顺势成为科迪乳业的实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实控人商丘发投的国资背景,科迪乳业的第二大股东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也是国资企业,后者持有其8.60%的股份。
不过,国资接手之后,科迪乳业虽然恢复了正常经营和运转,但管理层也经历了“大换血”,创始人张清海被彻底清理出去。曾任职商丘市金融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李瑞生接替张清海成为新任董事长。
此外,公司的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三家子公司巨尔乳业、科迪生物、商丘现代牧业的董事、总经理等高管人员,均发生了变更。至此,科迪乳业正式告别创始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