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种的过程中打40多遍药,可不敢吃。”

“听说都是打的膨大剂才长这么大。”

“阳光玫瑰是染色的,不能吃,只能观赏。”

最近,有关阳光玫瑰的种种谣言再次登上热搜榜,农药超标、染色剂、膨大剂、放不坏等言论众说纷纭,引起了消费者的焦虑和恐慌。

图片

价格暴跌、谣言四起,阳光玫瑰到底怎么了?还能吃吗?

针对这些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农参专访了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二级研究员、江苏省葡萄协会会长陆爱华,从事果树技术推广36年,对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标准有丰富的研究经验,阳光玫瑰目前面临的舆论是否真实?来听听他的回答。

一、阳光玫瑰是否农药超标?

果品的农药残留一直是热点话题,也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的质量安全问题。对阳光玫瑰农药超标的讨论一直存在,甚至有言论声称“打药40遍,所以成本才高”。对此,陆爱华老师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目前国内的葡萄是符合质量安全的,阳光玫瑰的种植也是按照其相关生产标准进行用药,如果担心买到的葡萄有质量安全问题,可以去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那阳光玫瑰到底打几次药呢?

陆爱华老师解释,避雨设施栽培条件下阳光玫瑰的整个种植过程中一般打药3-5遍,在标准化的技术规程下,至多5遍药就能防控葡萄的各种病虫害;在清园控害、综合诱杀、物理调控生态种植的模式下,一般提倡只打2遍农药。他强调,葡萄的病虫害防治原则是“重在防,不在治”,一旦得了病那就很难再恢复质量,所以要“清园控害”,从源头上采用生态防控技术。

图片

目前,江苏省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占整个葡萄种植面积的40%,江苏省设施阳光玫瑰生态种植的面积占75%以上,只打2遍药就能够保证控病效果,使用的农药类型都是经农业农村部允许的投入品,农药的浓度也都符合安全标准,另外采取了清园控害、综合诱杀、物理调控等绿色防控手段,全方位地保证葡萄的食用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玫瑰的生长周期一般在120-140天,用药一般集中在开花期和幼果期,鉴于开花幼果期和收获的间隔期比较长,不存在施药间隔期不达标的情况,又采用套袋生产,所以无需担心阳光玫瑰农残超标的问题。

二、阳光玫瑰是转基因品种吗?

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阳光玫瑰是日本的品种,也常常提到它在日本的品牌“晴王”作为宣传标志,但仍然有一部分舆论直指“阳光玫瑰是转基因品种”,对于这一说法,陆老师再次进行了科普。

图片

阳光玫瑰是日本果树试验场通过“安芸津21号”与“白南”为亲本杂交育成,于2006年3月9日进行品种登记,属于杂交品种,未使用转基因技术。国内于2010年引进,2012年在江苏开始推广,由于口感好所以种植面积增长很快。在日本阳光玫瑰是保护品种,因此推广的没有中国快;由于市场需求大以及技术的进步,中国的阳光玫瑰发展很快,但绝不存在转基因技术的使用。

三、阳光玫瑰使用染色剂、膨大剂吗?

颗粒饱满、表皮光亮是阳光玫瑰最大的特点,因此也有一些言论认为是使用了漂白剂、染色剂等化学方式来使其颜色更加鲜亮好看。另外,由于阳光玫瑰的颗粒比其他品种的葡萄都大一些,有人认为可能打了膨大剂。

对此,陆爱华老师清晰地指出,“阳光玫瑰的绿色是漂白过”这种说法完全是谣言。阳光玫瑰属于不着色的葡萄品种,原本就是绿色,成熟后的阳光玫瑰颜色偏黄绿色,此时最适宜食用,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染色、漂白剂的使用,完全是葡萄自身正常的颜色。

另外,相信不少人对于膨大剂有疑惑,膨大剂是不是农药?是否允许使用?

陆爱华老师解释,所谓的膨大剂,实际上指的是在阳光玫瑰种植中所使用的赤霉素(GA3),是一种典型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就能够自然合成,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在植物颈尖、种子等部位含量较高,例如我们经常吃的绿叶蔬菜,其嫩叶的颈尖部赤霉素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对人体是完全无毒无害的。

阳光玫瑰在日本种植时就已经把赤霉素的使用作为技术处理标准。阳光玫瑰自然成熟粒重只能达到5-7g/粒,产量较低,标准化生产进行2次赤霉素喷洒果面或浸泡(浓度均为25ppm),分别是花开后3天和花开后10-13天各一次,成熟的阳光玫瑰每颗重量平均可达到10-14g。不仅保证阳光玫瑰的果粒足够饱满,也能够改善其表皮的亮度。有了外部的助力,就不需要种子产生赤霉素,所以阳光玫瑰的种子慢慢也就退化掉了,变成了养分,让果更大更甜。这也正好对应了一些“用药把籽泡没”的说法,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赤霉素确实有膨大的效果,但不属于农药,在国际上的使用都很广泛,很多国家的农残项目都不检测赤霉素,因此面对“膨大剂”无需回避,由于技术成熟,在安全上也不存在风险。

四、阳光玫瑰放一个月不会坏,是泡药了吗?

有人称将阳光玫瑰放到冰箱一个月也不会出现腐坏,认为是添加了防腐剂、保鲜剂等药剂,实际上是什么原因呢?

图片

其实,不止阳光玫瑰,大部分的按照标准生产的葡萄,货架期都是比较长的,而阳光玫瑰又属于比较耐储存的品种,如同我们观察到的,它的果肉紧实,挂果结实,在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坏,这也是阳光玫瑰成为优良品种并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陆爱华老师解答,一般阳光玫瑰在露天环境下能够保存半个月,在冰箱里能存放一个月,而在大型的冷链冷库中,可以存放长达三个月,并且这期间完全不使用任何的保鲜剂、防腐剂等化学药品

陆老师强调,阳光玫瑰本身对霉菌具有非常好的抵抗力,而且现在我国的农产品运输冷链都非常发达,像江苏的葡萄可以通过冷链运输直接送到广东深圳,当然,在出库进入销售环节还是会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把坏果挑出,以保证果品质量。陆老师也建议消费者买回家之后尽早食用,以确保风味更佳。

五、尊重科学成果,做理性消费者

从“天价”到“白菜价”,再到“吃药”,阳光玫瑰可能是迄今为止话题度最高的葡萄,每次出现都必定揪住大众的心尖。

阳光玫瑰本来是日本的高端品种,由于日本种植面积少,加之控制出口,一度成为高价产品,让许多消费者虽然想吃,但看到价格便望而却步。

国内的市场情况与日本是截然不同的,为了让大多数的人都能吃得上、吃得起阳光玫瑰,曾经一度追求产量,造成阳光玫瑰风味的流失。而后经过标准化规范,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尽力还原口感。在种植技术上,不断推进生态栽培模式,由于雨水是影响葡萄病害发生最重要的因素,避雨栽培技术已经普及,另外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增加生物多样性来保证环境的绿色无污染,保证种出来的葡萄产量高、品质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针对阳光玫瑰生产和市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陆爱华老师发现江苏省的几家示范果园,如小慧葡萄、俞氏葡萄、神园葡萄、老方葡萄、二丫葡萄、介文葡萄、老毕葡萄,在价格和去年相比稳定的情况下仍然供不应求,体现了标准化、品牌化的重要性。但观察整个葡萄行业的市场,流通量却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受到了谣言的冲击。

对于阳光玫瑰的谣言乱象,陆爱华表示,阳光玫瑰是一个典型的由品种红利走向普及均价的葡萄品种,在2018年以前红极一时,许多人靠卖高价的阳光玫瑰赚了大钱。但随着技术攻关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品种红利逐年消失,出现价格下滑,其实从超额利润走向平均利润再到差额利润,阳光玫瑰的价格和发展态势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但某些利益相关者恶意散布谣言,扰乱了市场秩序,制造了民众的恐慌。针对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罚,葡萄协会等组织也要发声和维权,对不实谣言维权追责到底。

谣言止于智者。陆老师重申了自己的想法并非是批判任何一个消费者,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地判断阳光玫瑰的舆论。阳光玫瑰的发展是农产品“优质高价”到“优质平价”的合理表现,当中既有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有力引导、监管,也有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同样离不开种植户辛勤的劳动,是我国农业从业者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