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战火重燃!京东、苏宁易购、美团、盒马、叮咚买菜……

企业布局前置仓要想功成需主攻什么?

近日,苏宁易购在举办的合作伙伴发展大会上表示,在原有36个中心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600个至1000个县级前置仓,提升消费者的服务响应能力,降低农村市场物流配送成本。在一、二线城市,公司还将建设800个至1000个商圈及社区前置仓,提升3C(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生活电器的即时服务能力。在合理的商品周转天数内,公司将开放所有的物流云仓服务,让合作伙伴免费使用。

日前,“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退市决定”的消息,让前置仓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并将每日优鲜的倒下归咎于前置仓的布局。然而有意思的是,京东于近日重启了前置仓卖菜业务,并由两个团队负责推进。那么,前置仓是否是个伪命题?企业有没有必要再布局?又该如何布局?被生鲜电商格外“偏爱”的前置仓如何才能不跑偏?

▍三大优势加持 生鲜赛道“偏爱”前置仓

高基数潜在消费群体与尚且较低的生鲜渗透率推动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其中前置仓细分赛道市场增长潜力足。据东方证券预测,2025年前置仓模式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277亿元。

图片

东方证券之所以看好前置仓,原因有二。一是以中国人口众多,拥有超大规模的潜在消费群体,生鲜食品及日用杂货消费量巨大,决定了生鲜电商行业的“底盘”稳固;二是国内生鲜消费仍以线下渠道的菜市场为主,虽然线上渗透率持续上升,但相比于网上零售整体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生鲜电商中模式众多,其中即时配送模式中的前置仓模式,主要通过建立中心仓和覆盖用户3公里以内的前置仓网络,完成商品存储、分拣和即时履约配送。该模式服务时效性高,产品质量优,伴随消费升级及“懒人经济”发展,前置仓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一链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供应链重构》《数智物流》作者陈晓曦表示,生鲜商品属于短保质期商品,因此需要快速流通,以确保新鲜度和质量。前置仓作为一种靠近消费者、能够快速响应订单需求的物流模式,在生鲜赛道中具有三大优势,所以也格外被“偏爱”。

首先,提高流通效率。前置仓将仓库设在城市或社区附近,距离消费者较近,可以快速响应消费者的订单需求,缩短配送时间。这有助于提高生鲜商品的流通效率,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提高客户满意度。前置仓通常提供更加细致和周到的服务,例如预约送货、代收货款等,这些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建立品牌忠诚度。同时,前置仓的配送速度也相对较快,客户可以更快地收到他们所需的生鲜商品,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再者,增加销售额。由于前置仓能够提供更快的配送速度和更好的服务体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频率可能会提高,从而提高销售额。

众所周知,生鲜赛道的前置仓模式,比较代表性玩家有叮咚买菜、美团买菜,两者最初均以前置仓模式开始发展,但后续由于战略方向不同而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图片

叮咚买菜坚持围绕前置仓垂而深,美团买菜谨慎试水、稳步扩张。而原来最具代表性的“生鲜零售第一股”每日优鲜则因为经营和管理问题,卒于2022年7月28日,也让前置仓模式的弊端再度被放大曝光于阳光下。

▍赛道熄火+资本退潮 前置仓模式是否可取

近两年随着生鲜赛道的熄火,资本热情急速冷却,前置仓模式是否可取已为行业之困。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鲜电商产业投融资情况较上一年直接腰斩,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投融资笔数也屈指可数。截至2023年3月28日,国内生鲜电商产业仅发生1例投融资事件,且投融资金额只有0.3亿元。

而此前,盒马创始人兼CEO侯毅曾说:“经过盒马试验验证,前置仓是伪命题,不可能盈利。”分析师莫岱青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前置仓模式依靠资本输血,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其一大痛点。生鲜的高频流量曾是吸引投资人的重要因素,而现在看来,由于无法盈利,这个流量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对消费者核心价值不够,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流量池。

一方面,前置仓要对传统生鲜行业进行效率改造,势必涉及后端流通链路升级,以及前端的重资产投入,并且在扩张过程中的投入成本会水涨船高。此外,前置仓每扩张一座新城市,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也要跟随扩张步伐进行搭建,平台在新城市开仓还涉及人力成本、营销成本的一次性巨大投入,而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只能伴随GMV和收入的增长来缓慢实现。

另一方面,前置仓要规模,但同样要兼顾精耕细作,包括补货调度模式的效率、全品类精选迭代速度、提前补货的准确性等,企业如何在扩张与精细化运营之间进行平衡,这也成为一道难题。因此,前置仓平台往往会陷入“越扩张、越亏损”的规模不经济怪圈。

资料统计,自2015年前置仓诞生以来始终伴随着争议。前置仓模式的特点是投入大、运维成本高,每日优鲜7年烧了140亿元,叮咚买菜3年烧了115亿元。2022年中旬,每日优鲜资金链断裂,叮咚买菜却在同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全国盈利。

图片

在专家看来,前置仓是一种低门槛、易复制的模式,如果企业想要兼顾成本以及效率,则很难实现全面盈利。生鲜产品的损耗以及运营成本比起工业产品来说更加复杂。提高运营的精细化程度,占据成本端优势,才是生鲜电商的重要壁垒。那么,对于生鲜赛道的企业而言,前置仓模式到底是否可取?

“自建前置仓由于前期投入大,运营难度也大,因此企业对于是否布局前置仓的决策需要更加慎重。”陈晓曦强调,对于企业来说,对前置仓的定位非常重要。

如果将前置仓视为一种战略投资,用于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增强品牌形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企业将前置仓视为利润中心,希望通过前置仓形成新的利润来源,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毕竟前置仓的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后期运营难度也大。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昱成则认为,前置仓模式可以满足用户以更低成本消费生鲜品类的即时需求。每日优鲜的倒下,并不代表前置仓模式的失败。未来前置仓将与社区团购模式、到家平台模式、线下超市等业态长期共存,服务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再度躁动 前置仓布局可主攻两方向

虽然前置仓模式盈利问题待解,又有每日优鲜的前车之鉴,但生鲜赛道的企业对前置仓模式的痴迷程度并未消弭。

再加之,前置仓代表玩家叮咚买菜实现盈利,以及美团前置仓业务美团买菜开启新一轮扩张,阿里将淘菜菜与淘鲜达合并成立淘宝买菜等一系列行业变革之下,一些企业的前置仓DNA再一次躁动起来。

早在今年2月,京东传出了以自营电商模式布局前置仓业务,并计划2023年在北京开设数十个仓位。截至目前,京东已在北京投入运营两个自营前置仓。

有媒体披露,此次投入运营的两大前置仓分别位于北京十里河和天通苑,以电商流量+自营模式为主,同一地区商品拼单成功后,由骑手统一进行集中配送。和普遍200~50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型仓储相比,运营中的两个前置仓面积高达上千平方米,拥有庞大的吞吐量,可满足更多元化、高频化、即时化的消费需求。

每日优鲜的败退,已暴露出前置仓的不少弊端。回顾京东前置仓的布局也并非顺风顺水,而是一波三折后的重启。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京东就对生鲜电商业务展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投入不少人力物力。2018年,京东曾短暂尝试布局前置仓,并相继孵化过区区购、友家铺子等生鲜团购项目。2019年,京东推出了对标盒马的生鲜电商——七鲜,并在2021年以“后入者”之姿推出京喜拼拼,继续发力社区团购业务。但因后来无疾而终,2022年京东正式裁撤了京喜事业群,同时关闭七鲜在长沙、西安等地的10多家门店。

京东为何此时在前置仓杀了个回马枪?这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陈晓曦对《物流时代周刊》表示,京东一体化供应链,讲究全渠道、全场景服务。前置仓是其供应链的一个环节,用于满足自身和客户的一体化履约需求。京东此时重新杀回前置仓,对于行业的大趋势没有明显的影响。“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京东的补缺举措,只是京东的一个战略性投资。

如前所述,生鲜行业目前并未形成定局,中国强大的消费力也在不断描摹生鲜电商行业的新图景。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637.5亿元,较2021年上涨16.7%。且随着用户信任度加深,预计到2026年该赛道规模将达到6,302.0亿元。此外,89.7%的用户每周消费生鲜产品1~4次,81.7%的人单次消费金额集中于50~200元之间,具有较高黏性及超强消费力。

这也意味着,生鲜赛道上行潜力巨大。

所以,目前并不是论前置仓模式成败的最佳时刻。生鲜赛道的企业仍需从货源、渠道、运营成本及盈利模式等多层次考量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深挖前置仓模式的优势,实现价值最大化。

图片

东方证券分析师指出,公司持续看好前置仓商业模式的商品供应链、仓配效率提升;随着用户消费习惯养成、生鲜电商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业务的更新成熟,盈利模式持续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前置仓商业模式还在优化迭代过程中,供应链及仓配物流能力建设需要持续打磨,对企业战略管理和持续资金投入存在考验。

“企业布局前置仓要想功成需主攻两个方向。”陈晓曦建议,一是朴朴超市的大仓模式,每个前置仓的面积更大一些,存放的SKU更多一些,同时不追求30分钟内送达,延长配送半径,从而拥有更多潜在的订单;二是美团的闪电仓模式,经营模式为平台合作模式,鼓励商家以加盟方式在末端设立“前置仓”小店,将建仓成本、经营风险转移到合作伙伴身上。

而这或许是被生鲜电商“偏爱”的前置仓模式不跑偏的关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