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草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3-2030年)

一、行业基本概述

艾草一般是指艾,别称白蒿、蕲艾、冰台、医草、灸草等,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艾草自然分布广泛,遍及中国各地,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等地。艾草是一种广泛运用的中药,艾叶晒干捣碎可碾成艾绒,再添加其他中药可制成药艾条,可供艾灸使用;除此之外还可添加到食物中,如糍粑、艾草粿等传统糕点。近年来由于艾草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安全性较高且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以及人们的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养生,艾制品的保健功效更易被人接受;使得艾草开发和利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

 

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艾草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二、行业生产情况

近年来艾草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视,被作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等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作为区域级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各地纷纷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给予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艾草产业从中部产业集聚区拓展至全国各地。目前我国现有艾草170余种,被称为艾叶的同属植物有20多种,可谓品种繁多,蕲艾、北艾、红艾、海艾等,形态各异、株高不等。

 

我国艾草生产一直以野生为主,供应商也以野生艾草为主,每年的3-4月为栽种期,当年5-9月为产新期,其中在端午节前后采收的艾叶有效含量最高,因为此时的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值。

 

但近年随着艾草的需求急剧增加,野生艾草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人工种植。目前我国有湖北蕲春和河南南阳两大艾草产业集聚区,规模化种植主要集中在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区。

 

2015-2021年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从10.9万吨增长到了21.9万吨;艾草(干)产量从6.5万吨增长到了13.1万吨。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艾草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从艾草生产基地分布来看,目前河南省是我国艾草生产第一大省,艾草野生面积100余万亩、栽培面积48万亩,面积占全国48.8%,产量占全国59.2%。其次是湖北,占11.97%,排在第三的是安徽,占比为7.52%,第四是江西、然后是山东和湖南。

 

三、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艾草产业以迅猛的速度不断壮大。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动与健康产业相关的项目发展,艾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可接受程度高,用药相对安全性较高,我国艾草的需求量大幅攀升。目前我国艾制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艾草市场需求总量达12.2万吨,市场规模达到6.98亿元。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艾草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目前我国艾草下游应用需求主要包括药用、灸用、食用、日用等市场。其中灸用领域需求规模最大。数据显示,2020年灸用领域艾草需求规模占比为72.32%;其次为药用领域,占比为12.75%。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艾草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艾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艾灸借助于穴位疗法让人活血理气、排除病邪,能够起到良好的疫病防治效果。这种方式可以适当的运用至现代人的生活中,对于改善当代人的亚健康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对健康需求不断的增加,人们用于养生保健的费用持续增长。艾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操作简便,适应症广,效果显著,既可治疗病症,又能强身健体,目前已成为居民日常保健的主要方式之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艾灸市场需求规模达到657.4亿元。2022年我国艾灸产业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

 

三、行业价格情况

近年由于艾制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使得我国艾草原料价格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艾草(干)的平均价格为5415元/吨。2021年我国艾草(干)的平均价格为5580元/吨。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艾草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