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趋势和变化 可持续化和创意设计是行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鲜花行业概述
鲜花又称鲜切花,是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环、瓶插花,以及胸饰花等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鲜花分为切花、切叶和切枝,适用于制作花篮、花束、瓶插花等,具有观赏价值。
当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鲜花生产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鲜花消费市场日趋成熟,鲜花消费逐渐由过去的集团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消费模式由单一化、团购化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从而带动了上游市场。从鲜花种植面积方面来看,2010-2020年,我国鲜花种植面积总体呈扩大趋势,2020年鲜花花卉种植面积达到约7.51万公顷。
从行业布局来看,我国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整体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发展较好,东北、西北相对滞后。中国三大花卉生产基地是云南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广东广州的芳村、江苏常州夏溪的花木生场。云南的斗南花卉市场主要出产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满天星等十几种花卉,广东广州的芳村主要产出菊花、剑兰、切叶、玫瑰等品种。
二、鲜花电商的出现推动行业供应链和物流不断改善
随着“悦已经济”和“她经济”的崛起,鲜花消费正渐渐变成生活中的常见消费品。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不断完善,快递也越来越便利化,许多花店和批发商逐渐将“战场”转至线上,当前互联网渠道已成为鲜花行业发展的总基调和主旋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方式购买鲜花,寻找更为便捷和实惠的购买方式。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鲜花电商市场规模为1086.8亿元,随着鲜花企业的业务不断拓宽以及鲜花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吸引了更多潜在消费者,未来,鲜花电商市场规模将有望继续扩大,预计2025年将达1644.1亿元。鲜花电商规模增长的同时推动了鲜花行业的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改善,过去我国鲜花种植技术落后、批发商层层转包、仓储物流技术老旧、需求的巨大波动,小、散、乱的行业格局造成的无序竞争,林林总总,诸多因素都让鲜花行业的绽放迟迟未来。随着鲜花电商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受供应链等多方能力的局限,行业的发展掣肘也日趋明显。总体来看,供应链管控、物流配送和盈利模式是鲜花电商行业当前发展的主要痛点,而供应链的把控和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是保证鲜花品质的关键。
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倒逼产业链升级,为了解决供应链和物流这一鲜花的生命通道,近年来,鲜花电商们一直在添砖加瓦,当前在整个鲜花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上,鲜花的上游供应链从生产、保鲜、运输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来确保消费者的体验,例如:为了应对鲜花的供需平衡,避免花材浪费,鲜花电商花点时间采取了定制化生产+资源池调配的交易模式,实现稳定的批量化订单采购,通过竞价机制获得的成本优势。在下游物流方面,鲜花电商关注焦点也转向全程恒温管理以及鲜花品质、温暖交付等方面,以进一步优化升级物流系统。落实到具体物流方案设计上,各企业则根据供应链的布局、区位因素等进行微调,试图在保证时效、降低损耗的同时,尽可能地削减物流成本。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目前来看,鲜花电商的定位普遍是平价的,在节假日也不会轻易溢价,但长期来看,鲜花电商经营模式重、成本高、利润低,行业的成长性较差,因此探讨多样的盈利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其中产品线延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鲜花的定位逐渐从礼品向日常消费品转变,行业向品质化和个性化发展
过去,特定节假日鲜花消费才会迎来高峰,如今由于冷链技术的发展与电商平台的介入,鲜花正在以一种可得性与易得性更高的方式走入消费者视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追求仪式感、提升幸福感而购买鲜花。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几乎每天都有网友晒出自己通过购买鲜花得到乐趣的图片或视频,“惊喜”“鲜花自由”“美好心情”是高频词汇。伴随消费者对精神需求的重视,鲜花的定位逐渐从礼品向日常消费品转变,市场空间逐渐变大。数据显示,2022年超七成消费者购买鲜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情,同时,有47.6%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买花是为了“装点生活环境”,28.8%的为了“愉悦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行业正在逐渐转型升级。一方面,消费者更加看重鲜花的品质和价格,鲜花消费向高端化、品质化方向转变。数据显示,受访消费者在购买鲜花时,主要关注价格、品质、种类数量,分别占比为59.4%、56.3%、52.5%;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鲜花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花束和花篮,他们越来越注重创意化和个性化的花艺设计。在鲜花行业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意,创造出更具有个性化的花艺作品。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网民偏好的鲜花包装风格中,63.6%的消费者会选择简约包装,48.1%的消费者会选择有布偶装饰,37.1%的消费者会选择有小灯装饰,1.1%的消费者会选择其他。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虽然鲜花在变得日常化,但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鲜花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未来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将是促进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四、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花材的多样化发展
种源堪称鲜花行业的“芯片”,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品种上就没有话语权。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花卉材料的选择和供应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具体来看,全球贸易的方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鲜花进口额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鲜花进口基本形成以泰国、厄瓜多尔、荷兰、南非、肯尼亚、越南、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这10个国家为重点的格局,这些国家的进口额占比高达94%。各国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进口的品类结构,如泰国的洋兰,荷兰多品类的特色切花,厄瓜多尔、肯尼亚、哥伦比亚的玫瑰,越南、荷兰、马来西亚的菊花,哥伦比亚的康乃馨,南非、澳大利亚的针垫花、帝王花,日本的嘉兰、宫灯百合…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鲜花进口品种中未列明品种名称的“其他鲜切花”的进口份额在增加,这意味着我国进口的鲜花品种也在逐渐增加。
科技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鲜花种质资源研发投入,开展鲜花品种“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工作,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科研机构在鲜花品种上已经有了较大突破,例如:2022云花新品发布盛典暨云南重大农业科技专项(花卉)成果进展发布会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杜鹃、山茶、百合等八大类31个品种集中亮相。省农科院研发的月季品种“赤子丹心”和非洲菊品种“秋日”,也成为中国首批在发达国家申请保护的花卉新品种。企业的研发成果也层出不穷。从事菊花品种研发的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拥有全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菊花种质资源库,保有当下国际流行的菊花品种3000余个、菊花中间育种材料3500余个。
总的来看,当前鲜花行业中的花商可以从更广泛的渠道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使得花艺设计师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设计。
五、鲜花行业开始向可持续性和绿色环保发展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鲜花行业也在积极推动环保理念的发展。鲜花在生长过程中潜藏着高昂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成本,如杀虫剂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扎鲜花产生的塑料污染问题,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鲜花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国内鲜花行业正在致力于环保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实现每一样材料的可回收化利用并在行业中进行逐步的推广与应用。部分鲜花品牌已经开始采用可持续性和环保的花材和包装,同时也在种植、运输等环节推广节约用水和能源的理念。此外,国际上也逐渐重视鲜花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世界热带雨林联盟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组织(SAN)的成员正在敦促鲜花生产企业加入认证和贴标计划,其标准是花卉栽培产业禁止使用任何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国环保局、欧盟禁止使用的农药。花卉大国荷兰则实施“MPS认证”,主要针对病虫害的防治手段、氮磷肥料及能源的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打分,并根据结果分为A、B、C三级,以降低花卉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能源消耗。
六、新零售推动鲜花商机,促进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鲜花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进入后电商时代,鲜花从消费品变成日用品是必然的趋势,一方面,鲜花所拥有的美学属性、情感象征能够带来愉悦感、幸福感,与消费者追求的精神快乐,浪漫诗意的品质生活相契合。尤其对偏好鲜花的女性消费者而言,购买鲜花更是“她经济”下的重点消费行为。且这种消费行为将不再仅由男性发起,而是由女性消费者主动承担。另一方面,鲜花电商的出现适应了年轻人购物习惯向线上转移的趋势,让购买鲜花更加方便。在此基础上,鲜花电商成功在礼品鲜花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培育了一批日常鲜花消费用户。
越来越多企业涌入鲜花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其中,新零售正“扮演”着这场鲜花消费升级的“发动机”。新零售平台进入鲜花领域在供应链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在经营鲜花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盒马在全国共有40多个鲜花直采基地,还成立了“鲜花盒马村”,做了标准的制定,大小、长短、开放度、渐变花色的程度、采后处理都有明确的考量。同时,平台还协助基地提供更便利的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冷链直达。当前新零售已经渗透到花农、生产基地、种植村。例如,广东的花农、山东的生产基地、浙江的花卉种植村。总的来看,在新零售时代的大背景下,鲜花零售打破了以往鲜花消费的固有的情景和模式,依靠情怀、故事为主线的鲜花电商占领了客户心智、开辟了鲜花消费快消化时代。这种变化具有可持续性增长力,将更加推动鲜花零售的大发展。另外,在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购物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鲜花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无论是鲜花电商,还是新零售平台,当前均在积极布局线下渠道,同时,实体花店也在主动拥抱互联网。预计未来线上线下之间并不一定界限分明,类似线上下单、线下交付的模式或许更能满足重体验客户的需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研天下(ID:guanyantian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