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双雄的2022,11.37%与5.1%,逆境中稳健增长

图片

 

2022年,受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充满艰辛与挑战,乳业企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然而,在消费放缓、物流受阻、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乳业双雄”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依然交出了令人亮眼的2022业绩报告,尤其是位居行业第一的伊利股份,在逆境中实现了强劲增长,保持了行业领导地位,并进一步拉大了与追随者之间的差距。

报告期内,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231.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7%,实现净利润93.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1%,继续傲视群雄,是唯一一家营收超千亿的乳企;蒙牛乳业实现收入为925.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实现净利润54.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距离千亿目标再进一步。

 

图片

 

疫情三年的发展之路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近三年业绩表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稳健的重要标准。

2020年至2022年,伊利总营收分别为968.9亿元、1106亿元和123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38%、14.15%和11.37%。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0.12%、30.62%和32.26%,净利率分别为7.35%、7.93%和7.59%。三年里,伊利是国内唯一一家营收、归母净利润保持正增长的乳企,且保持行业内较高的营业利润率,其业绩增长的韧性和抗风险性可见一斑。

同期,蒙牛总营收分别为760.3亿元、881.4亿元和925.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79%、15.92%和5.05%。毛利率分别为37.65%、36.75%和35.30%,净利率分别为4.61%、5.63%和5.60%。2020年疫情爆发蒙牛出现了当年的营收负增长,虽然在2021年迅速恢复增速,但对比可以看出其稳健性方面相较伊利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图片

 

基础业务稳健前行

具体业务方面,2022年,伊利液态奶总营收为849.3亿元,占总营收的69%,虽然同比增长只有0.02%,但整体市场零售额份额仍然稳居行业第一,“伊利纯牛奶”“金典纯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系列产品年销售规模均超过200亿级。奶粉及相关奶制品业务总营收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达62%,占总营收的21.3%。冷饮业务营业收入95.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61%,已占总营收的8%左右,比去年提升1.4个百分点,其增速和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连续28年稳居全国冷饮行业龙头地位。

液态奶也是蒙牛的基石业务,2022年营业收入为782.69亿元,同比增长了2.3%,占总收入高达84.5%,特仑苏、蒙牛纯牛奶、每日鲜语鲜牛奶保持强劲增长,低温业务持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冰淇淋业务收入约为56.52亿元,同比增长33.3%,占总收入6.1%,四大品牌随变、绿色心情、蒂兰圣雪、冰+持续聚焦产品创新升级,并成功跨界打造茅台冰淇淋等多款爆款单品,获消费者喜爱;奶粉业务收入为38.62亿元,同比下滑21.96%,占总收入的4.2%;其他产品(以奶酪为主)收入为48.1亿元,占总收入的5.2%,完成收购的妙可蓝多是国内奶酪第一品牌,并表后营收较2021年近乎翻倍。

 

图片

 

创新产品与国际化开拓

伊利基本盘之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创新产品,2022年,伊利新品增长较快,新品收入占比保持在12%以上。充分显示出伊利新品培育的能力和未来增长的潜力。伊利还积极扩展国际化业务,2022年海外业务同比增长达52%,子公司Westland Dairy Company Limited收购新西兰乳品公司Canary Foods股权。通过此次收购,伊利增加了乳脂、奶酪等世界级品质的乳制品加工产能,将产品向酒店、餐饮等专业渠道进行覆盖,加速推进伊利在全球市场的渗透,为伊利的未来增长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在2022财年,蒙牛旗下几乎所有品类都推出了新品,如纯甄的健康甄酸奶、真果粒的笑脸包红柚四季春系列、中国自主专利益生菌的优益C、冠益乳的每日鲜酪及0蔗糖产品、每日鲜语的低脂鲜牛奶等等,还有令人瞩目的“跨界”创新产品与贵州茅台联手打造的茅台冰淇淋。与此同时,蒙牛积极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在海外建有跨国研发中心,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进行战略合作。蒙牛与这些科研机构,在饲草料种植、养殖与加工、乳业基础科学、产品创新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了在智能制造、原奶保鲜、益生菌、质控技术等领域的长足进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同行179(ID:gh_76eec53f15dd),作者:农更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