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供应链如何破局发展?一颗猕猴桃的离奇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将农业强国建设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那么,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尤其是农业供应链,我们究竟有哪些差距呢?不妨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佳沛奇异果

图片

提起佳沛奇异果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金黄色的果子,味道香甜可口,单颗价格高达10元以上,却依然挡不住中产家庭的热爱。仅2021一年,佳沛公司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就超过了40亿元人民币。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奇异果其实最早源自于中国。

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野生猕猴桃种类多达400多种。

1903年,一位名叫伊莎贝尔·弗雷泽利的女教师来中国看望在此传教的妹妹时,在湖北宜昌品尝到了当地的野生猕猴桃并惊喜于它独特的口感,她随后将种子带回了新西兰。

此后,猕猴桃在新西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新西兰人以国鸟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奇异果”,并创立了享誉全球的“佳沛”奇异果品牌。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百年过去了,中国人如今却因“专利侵权”被佳沛公司告上了法庭。

起因是在新西兰种植猕猴桃的高浩宇夫妇,回到中国时带走了几株新西兰猕猴桃藤本,并在中国开始推广种植。

2020年,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认定高浩宇夫妇未经许可,非法将“阳光金果”及“魅力金果”两个猕猴桃品种派发至中国种植,侵犯了新西兰《植物品种权利法》。最终判处其赔偿佳沛公司15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6750万元。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国人会感到愤愤不平,甚至会将满腔怒火指向佳沛公司:

“凭什么?当年你们从中国拿走种子的时候没有付过一分钱,现在中国人只是拿了你们几根藤条回国种植,你们就要打官司赔钱?真是以德报怨!”

但是,大家可能忽视了这中间关键的一点:

伊莎贝尔从中国拿走的是自然生长的野生种子,是大自然的恩赐;高氏夫妇从新西兰带走的藤条却是新西兰人举全国之力,耗费了上百年的时间,精心培育出来的兼具品牌和品质力的“产品”。

前者是中国传统农业形态的典型代表,而后者却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体现。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有必要讲一讲这过去的一百多年,新西兰人是如何将来自中国的猕猴桃种子变成举世闻名的奇异果品牌的故事。

第一阶段 (1903-1960):从引入到出口,奇异果产业链初步建成

从1903年伊莎贝尔将种子带入新西兰,到1910年园艺师亚历山大在自己的果园中种出了第一株猕猴桃并成功结出果实。

到了1947年,一位名为海沃德·赖特的园艺大师培育出了“绿色猕猴桃”新品种,这也是现今最常被种植的品种。此后,在北岛地区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基地。

二战时期,新西兰人加入到全球战事中,也把猕猴桃的口碑传到了全球。

1952年 在新西兰果农协会的努力下,约翰麦罗林成功实现了第一批猕猴桃的出口。

1959年之前,新西兰对这种水果普遍称作Chinese Gooseberry中国鹅莓。为了避开英国对以莓(berry)为名出口的水果征收高额关税,新西兰出口商们绞尽脑汁,最终给新西兰猕猴桃取了一个新名字“Kiwifruit 奇异果”。

Kiwi是新西兰的国鸟,这种鸟有着细密的棕黄色短绒毛,和猕猴桃的果皮颇为相像。

至此,从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到商业化种植推广,再到首次出口的成功并统一水果名称,新西兰已初步完成了猕猴桃产业链的建设:

果农作为猕猴桃生产商→采后运营商负责猕猴桃的采收和贮存→出口商负责销往海外市场→海外进口商→销售终端。

第二阶段 (1960-1970):从无序到有序,新西兰国家奇异果管理局成立

到了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奇异果的出口量占到了总量的60%以上,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出口商家多,行业无序竞争,相互压价,质量标准缺乏,价格波动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70年由果农和出口商共同组建了奇异果出口促进委员会(Kiwifruit Export Promotion Committee,简称KEPC),用于协调奇异果的出口,避免出口商的恶性竞争。

随后,1977年在果农和出口商的倡议下,进一步成立了国家奇异果管理局(New Zealand Kiwifruit Authority,简称为NZKA),引入了政府监管的角色,让组织架构更为合理。

随着一系列管控措施的出台,如包装标准化,统一定价,确定出口商对于其主要市场拥有同样的最低份额配比等等,出口商的恶性竞争得以控制。

同时,在政府的鼓励和促进下,产业组织开始集中力量开展奇异果相关的农业科研技术攻关。

第三阶段( 1980-1990):从内卷到统一,新西兰国家奇异果营销局成立

1988年,奇异果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时,美国启动了针对新西兰奇异果的反倾销调查,整个新西兰的奇异果产业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应对危机,新西兰政府和果农们共同成立了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 New Zealand Kiwifruit Marketing Board ,简称NZKMB)。

营销局将过去分散在不同公司的的果实采购、出口、零售、营销等工作全部进行兼并整合,为果农提供一条龙的供应链和营销服务。

由此,新西兰的奇异果行业摒弃了过去由于供应链和销售分散所形成的“以价求量”的恶性竞争,转而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并通过建立对自然环境负责任的生产体系,减少农药化学残留,让消费者能够更加安全放心地食用。

第四阶段 (1997年至今):从品种到品牌,举全国之力打造的“ZESPRI佳沛”品牌

1997年新西兰政府实施了由市场驱动的发展战略,将整个国家的奇异果产业升级为产业公司化的运作模式。举全国之力集中打造一个品牌(Unite under one brand),成为新西兰的国家名片,增强国际竞争力。

因此,新西兰国家奇异果营销局被拆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

1)Kiwifruit New Zealand,简称KNZ,负责品种选育、果园管理、采后冷藏、商品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协作,后于2000年调整为Zespri国际有限公司。

2)Zespri 佳沛公司,负责新西兰奇异果的全球营销。佳沛公司完全由果农投资和负责经营,为国家唯一的出口商,集中精力经营Zespri品牌。

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一家负责供应链,一家负责品牌和营销。

那么,佳沛的供应链强在哪里?

育种:佳沛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所 (PFR) 的奇异果新品种联合开发计划是世界上最大的奇异果育种计划。长达30年的合作期间,成功培育了许多新品种,如Hort16A, Zespri SunGold Kiwifruit 和Zespri Red。仅在2020/21财年,佳沛投资超过折合8000万人民币用于新品种的开发和商业化。

种植:虽然总公司设于新西兰,但佳沛在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都持有专利种植执照,通过南北半球不同季节的协调种植,可以实现全年12个月不间断的全球供应。

品控:涵盖了从新品育种到种植园生产管理、标准化分包、储藏运输等一系列产业标准。每一颗奇异果都要经过外观筛选、糖度测试、干物质测试、祛毛、分装等多道工序。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程序,确保了所有佳沛奇异果的良品率。佳沛也成为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包装:包装材料全面采用再生性材质,为了保持奇异果的新鲜,在盒子设计上打洞以维持通风。每一箱都会标记专属溯源码,让消费者和渠道商可以追踪奇异果采摘、运输等各个环节。

物流:包装好的不同熟度、大小的奇异果会被自动分拣进入不同仓库,从而保证同一仓库内,奇异果的熟度、大小基本统一,以便安排不同的冷藏温度与出口船期。为降低储存时间对奇异果品质的影响,佳沛的冷库为高二氧化碳、低氧气的环境,保证果子8个月内不变质。为了更好地运输,佳沛还定制了冷链运输轮船。从新西兰将奇异果船运到中国需要14天,在佳沛的定制船上,奇异果被储存在0℃到2℃的冷藏库中,使损耗率降至5%,且历经长途跋涉后果子依然饱满漂亮。

佳沛的故事给我们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发。

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有政府的参与和引导、有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有具备实力的公司的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来支撑的,这些缺一不可。

在这样的分工下,政府、协会、公司和农户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分工协作。

政府举全国之力给出良好的政策,协会协调多方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公司负责提供专业化的育种、种植、加工、供应链、营销等一条龙服务,最终让分散的农户们专心专注地将自己的果园管理经营好。

反观中国当下的农业,上个世纪的包产到户政策,解放了生产力,但同时也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有许多重要的品种品类,无论从种植还是销售,都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不论是农户还是各层销售商,都是以价取量,相互压价,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标准。这像极了新西兰早期的猕猴桃产业。

不仅如此,中国农业也缺少从品种到品牌的IP保护。

一些科研院所或企业虽然开发出了好品种,却因为IP保护不够,被其它企业或地区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免费”使用,表面上似乎促进了某些地区和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却形成了恶性循环,没有人愿意花费巨资和时间来搞研发,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农业强国的发展思路,结合中国的实践,不硬搬硬抄,我们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供应链架构师(ID:SCM_art),作者:施云 Jim Shi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