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涌现,2024年农资服务商转型升级该往何处?
在市场变革的浪潮中,农资行业犹如一艘坚定的航船,在震荡中奋力前行。对于农资服务商来说,2024年是挑战与机遇同在、迷茫与希望并存的一年。一方面,极端天气频发、产业链供应链危机不断、市场采销节奏紊乱……各色挑战接踵而至;另一方面,支农惠农政策频出、农业增效技术“井喷”、数智化赋能成为现实……种种新机遇的涌现,又为农资服务商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作为权威行业媒体,《中国农资》长期关注农资服务商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通过对“全国农资服务商”典型案例的企业进行分析,大批企业在逆境中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在为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为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蓬勃向上的活力。
1、“服务为王”成为行业共识
在“服务为王”成为行业共识的今天,仅以规模论英雄的发展格局已经被打破。为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不同体量的农资服务商都在扬长避短,努力完成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资源整合与嫁接重塑行业价值链。例如,有些服务商通过向上整合资源、向下完善网络的方式完成转型升级的蜕变;有些服务商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参与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有些服务商与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合作,为农户提供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农资服务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紧密结合。
传统经销商一买一卖的商业逻辑已经被深刻颠覆,除了农资销售,服务商能够产生效益的环节越来越多,例如农技服务、托管服务、植保飞防、测土配方、粮食收储、产业链金融等。这些服务可以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和收益,同时也为农资服务商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在对企业性质进行分析后发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国有成分占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虽然在数量上远远少于民营企业,但在调配国内外资源、承担国家化肥农药商业储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政策、探索智慧农业新路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
与此同时,处于不同梯队的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则与大型国企和集体企业相辅相成,在织密农资流通网络、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推广提质增产新技术和新产品、夯实农资保供稳价底座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差异化成长彰显行业发展潜力
农资服务商犹如农资行业中的“特种兵”,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独到的经营理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务模式与崭新业态,彰显出农资行业源源不竭的发展活力与市场空间。作为行业的标杆,农资服务商的以下几个特点,或许能够为仍在迷茫的农资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是规模不再是企业实力的唯一衡量标准,小而优型企业在细分市场大量涌现,与大中型企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入围企业资产规模呈多样化,既有资产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能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有不少资产在千万级的中型企业,它们是行业的中坚力量,经营较为灵活;同时还有很大比例的小型企业,其在细分市场或特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活力。
二是坚守诚信底线是经营持续向好的企业所共同具备的重要特质。入围企业均无法人失信记录,且多数拥有较高的信用评级,其中A级以上的企业占比为61.2%,AAA级企业占比为36.5%,同比分别增加了5.1%、1.4%。入围企业在日常经营、商业合作、金融信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信誉,获得了上下游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严格遵守商业道德,无制假、售假、欺诈等违法失信行为,将诚信经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底线,以及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以这些优秀服务商为代表的农资人,共同构建了阻击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坚实“长城”。
三是服务模式创新脚步加快,服务能力突飞猛进。今年有97.1%的入围企业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多元化业务的探索实践,除了传统的农资销售业务外,入围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技术,如试验示范、农民培训、农技服务、托管服务、植保飞防、测土配方、粮食收储、产业链金融、智慧农服等,服务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差异化为标志的核心竞争优势。此外,许多入围企业加快了服务下沉的脚步,通过“村社+社企”共建,开展生产托管、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与农户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共赢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是勇于承担农资保供稳价社会责任。今年有32%的入围企业承担着化肥、农药的国储或省储任务,在面对各种市场挑战和困难时,如原料与成品价格“过山车”、市场供需错配、采销节奏紊乱等,农资服务商能够积极承担起保障农资供应的责任,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还有54.1%的入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投身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在捐资助学、捐资助产、抗灾救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过贡献,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五是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积极推广绿色农资和技术。今年有47.8%的入围企业将绿色农资和相关技术的推广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对生物有机肥料、增效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资及绿色生物防控、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土壤修复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帮助农户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是农资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脚步加速。今年有21.6%的入围企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一些企业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库存、销售、客户信息等进行精准管理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季节的农资需求特点,以便更科学地进行库存调配和采购计划制定,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另一些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营销,根据农户的种植历史、土地状况、作物需求等信息,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农资产品推荐和服务方案,同时还通过智能客服等工具,及时解答农户的疑问,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还有一些企业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资使用过程的远程监控和指导,通过安装在农田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病虫害等情况,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施肥、用药建议,实现了服务的远程化。
七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直播带货成为渠道“搅局者”。自2018年以来,农资电商行业经历了多轮洗牌。如今,短视频与直播赛道的脱颖而出,为农资服务商提供了新的销售和服务渠道。一些服务商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变现的方式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转型,例如以农技答疑类短视频和直播引流,依托线下健全的农资渠道网络体系,加强线下门店的建设和管理,设置农资产品展示区、农技服务咨询区、培训教室等,提高门店的服务水平和体验感,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服务。
八是上下游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部分入围企业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例如,与农资生产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户提供农资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解决农户的资金难题;与下游加工、销售企业合作,通过“托管+订单”模式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一些企业通过联合采购、联合营销,资源、产能、品牌共建共享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尽管市场震荡不断,但农资服务商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始终坚守阵地,践行为农服务使命。他们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坚守诚信经营,确保农资供应稳定,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以专业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蓬勃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