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与不赊,是一个关乎农资店生死存亡的大事
关于农资赊与不赊的问题,很多业内人士给出的建议是不赊。这个答案正确,但没用。
因为谁都知道赊销存在诸多问题:如占用资金、经营风险、被种植户“绑架”等,但农资经营的困局和难题岂是一句“不赊”就能轻易化解的。
近年来,电商冲击叠加农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导致传统农资零售的生意日益艰难,其中最难的莫过于赊销压力。以海南市场为例,销售额过千万的农资店或多或少都有赊销。2024年,受哈密瓜行情下滑的影响,很多农资店面临30-50%的货款收不回来的风险。
今天,成哥希望站在理性的角度,深度剖析一下关于农资赊销这个传统话题。
首先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赊销真的不好吗?真的是一无是处吗?不尽然。事实上,很多经作区之所以出现千万级别的“大零售”,尤其像新疆、海南、云南等市场还有一些销售过亿的超级农资店,显然离不开赊销的贡献。
第二个问题:赊销有没有风险?当然有!但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做生意哪有没有风险的?在经作区,不赊,固然没有风险,但同样也没有业绩。对农资店来说,没有业绩就是最大的风险。
成哥认为,农资赊与不赊,取决于三个关键要素:
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价格走势
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受种植规模、气候条件、进出口政策以及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进出口政策和社会舆论属于不可控因素,几乎没有规律可言,但种植规模属于可感知因素,它决定着农产品价格的涨跌——种植面积小,价格走高;种植面积大,价格走低。
故此,农资零售商要在作物不同的种植阶段,采取不同的赊销策略。
第一个阶段:作物种植面积小,价格处于涨势。这个阶段“但赊无妨”,比如5年前的阳光玫瑰,现在的槟榔。如果农产品价格高,种植户赚钱,那么赊销就不会有太大风险。这个时候赊销无疑是农资店快速“跑马圈地”、做大做强的黄金周期。
第二个阶段:作物种植面积大,价格趋于稳定。这个阶段要谨慎赊销。价格稳定,就意味着有赚有赔,农资零售商要适当控制赊销规模,尽可能减少赊销风险。
第三个阶段:作物种植面积饱和,价格开始下行。这个阶段坚决不赊。不论种植户人品如何、信誉如何,都不能再赊,否则风险巨大。很多农资零售商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赊销而“一夜回到解放前”的。
农资店对种植户的了解程度
农资赊销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种植户的人品和信誉,以及零售商和种植户之间的关系。
人品和信誉不好的人,一定不要赊,因为对方就是有钱,也不会轻易还你。除此之外,双方关系不到位,也不能轻易赊。如果对方是一个新客户,彼此之间没有信任基础,尤其是外地来的种植户,坚决不能赊。
农资店自身的资金实力
赊销离不开资金。有多大的锅,烙多大的饼,如果农资店资金紧张、实力不强,那就不要跟风赊销。反之,如果自身资金充裕,适度赊销也是做大门店规模的有效手段。
作为农资零售商,如果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是不是就可以放开手脚赊销呢?也不行!
成哥认为,在赊销前,农资零售商还需要搞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减少资金压力?
1. 向上游供货商要支持
不少零售商之所以愿意跟经销商拿货的原因是有账期支持,这能极大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在四川西昌,有些势力大的经销商可以让零售商先拿货销售,年底再统一结账。当然了,这需要农资店用业绩来回报。
2. 控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量
赊销占用大量资金,农资零售商要尽量地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
3. 银行贷款,缓解资金压力
银行贷款也是缓解资金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要确保赊销产品的利润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否则得不偿失。
第二个问题:如何降低赊销风险?
1. 让种植户提供抵押物
针对基地客户越来越多,赊销金额越来越大的现状,农资店可以通过让种植户提供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降低风险。
2. 设置赊销红线
农资零售商可以设置一个赊销红线,一旦超过这个红线就不再继续赊销。如单个客户全年赊销总量不超过10万或20万。
3. 密切关注种植户的经营状况
针对赊销量大的客户,农资店要密切关注其经营状况,如新增种植面积、作物管理能力、作物价格走势、现金流等。如果发现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就要想方设法提前催收账款,避免出现更大损失。
4. 用心选品,没有效果的产品坚决不推
产品效果不好,会成为种植户拖延或拒绝还款的借口。所以农资零售商一定要用心选品,要亲自试验、亲眼见证产品效果后,再全力推广。
5. 多推新品,保障利润空间足够大
农资零售商要多推新品和套餐产品,保证充足的利润空间,以对冲银行利息和呆账坏账。
6. 建立信誉机制,严把赊销关
对种植户进行信誉考核并建档管理。信誉好、还款及时的种植户,继续赊;信誉不佳、还款推三阻四的种植户,要谨慎或者停止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