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吃得多鱼类反而减产了,这是为何?蔡春芳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分享,带你打破固有认知!

“多吃蔬菜瓜果,补充膳食纤维,对身体好!”这是父母长辈们对我们从小到大耳提面命时常说的一句话,似乎膳食纤维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

事实上,膳食纤维的摄取也并不是多多益善,相反,对于养殖鱼类来说,膳食纤维高载可能面临肠炎、出血、暴发性死亡等危害,这对水产养殖户们来说显然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为了让更多的水产同行们走出误区,对饲料中膳食纤维的抗营养作用有更加明晰的认知,农牧前沿特别邀请到苏州大学蔡春芳教授在第五届中国水产高值饲料发展研讨会上进行了一场题为《膳食纤维与养殖鱼类肝肠健康》的报告,用科学严谨的实验过程展现膳食纤维产生危害的作用机制,以简洁明了的实验数据说明把控饲料中膳食纤维含量的重要性。

现将汇报内容总结如下,以期为水产从业者们精进饲料配方提供帮助:

(提示!本篇推文学术性较强,赶时间的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

1、认识膳食纤维

在传统的饲料原料例如豆粕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占50%左右,消化吸收率也在50-60%不等,那么在其中占据大头且不可消化利用的是什么呢?这便是膳食纤维。

图片

对此,蔡春芳还科普了粗纤维与膳食纤维的区别,前者以化学分析方法为依据,是饲料中除去蛋白质、脂质等可溶物剩下的不溶物,而后者则是根据其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的特点来定义的,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类。

图片

2、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95%胆汁酸在帮助脂肪代谢后将被重新吸收利用 → 膳食纤维可与胆汁酸结合,将其排出体外 → 体内胆汁酸含量降低 → 肝脏代偿性合成胆汁酸,其原料为胆固醇 →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

以上流程图为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制。除此以外,膳食纤维中不溶性成分还有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胃排空时间等生理功能,而可溶性成分作为黏性物质,则会延长胃排空时间、降低消化吸收率、改变肠道形态等

图片

3、膳食纤维的危害

那么,膳食纤维是如何对鱼体造成负面作用的呢?

路径一:鱼类进食后,胆囊中的胆汁被分泌进入肠道,胆汁酸作为信号分子将激活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从而抑制胆汁酸的合成,并调控胆汁酸的摄入与转运。

然而前面提到,膳食纤维可以结合屏蔽胆汁酸,导致FXR无法接收到足够的信号,从而不能有效抑制胆汁酸的合成,也不能促进胆汁酸的转运,从而造成胆汁淤积。

蔡春芳的实验研究对此也进行了实践上的论证,以高膳食纤维的饲料喂养鱼类,其现象如图所示:

胆汁酸具有细胞毒性,一旦体内含量高于一定标准,就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瓦解,从而导致出血、溶血等症状。

路径二:数据显示,膳食纤维高载时,胆汁酸中游离态胆汁酸比例会变高,结合态胆汁酸降低,其疏水性会增加,导致毒性提高,进一步加重了炎性反应等症状。

路径三:过量的膳食纤维还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紊乱,并通过发酵产气,导致肠道胀气等现象。

图片

对此,蔡春芳得出以下结论

在汇报中,蔡春芳也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供业内人士参考:

最后,蔡春芳提出建议,用膳食纤维替代粗纤维作为饲料配制控制项目,并引入营养标签和饲料标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牧前沿(ID:AgricultureFrontier),作者:中国农牧业新媒体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