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市场这么卷,如何破局?

进入4月以来,部分农药品种原药价格开始回暖,虽然整体走势依然偏弱,但目前来看已经触底,短期内保持稳定。笔者认为,无论任何行业最怕的就是行情的大幅波动,而相对稳定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流通渠道来说,更容易作出正确的选择,风险相对较低。但是从长远来看,农药行业走势依然不容乐观。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时候,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质变的时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改变农业,破局的时刻即将到来。

从原药层面来看,产量还在陆续释放,跨界者实力碾压同行,行业实质已经进入资本比拼的时代,看的就是谁能挺得更久。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主动求变,方能破局。谁能在科技创新中拔得头筹,在工艺、质量、成本上取得优势,谁就能最终在洗牌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未来,氯虫苯甲酰胺、精草铵膦等大宗产品赛道,注定不属于资金实力弱小的企业。

从制剂层面来说,真正比拼产品力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中国农药制剂加工水平的进步,实质上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已经不再那么明显,这时聚焦终端的价值展示显得尤为关键。不难发现,单纯靠营销驱动的企业越来越卷不动了,而一些真正有技术门槛的差异化产品,能够解决农业痛点需求的产品,会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可以看到,山东先达、清原农冠、先正达等一些有创新力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愁卖。

从行业层面来说,行业永远不乏热点,多的是蹭热点的人,缺的是坚持长期主义的心。以纳米农药这个热门赛道为例,农药企业蜂拥而上,但是真正值得纳米化的农药产品有哪些?纳米化后的农药能为行业带来哪些价值?需要扎扎实实拿出一些数据来验证。农药不能只是片面追求差异化,追求讲概念,而是要实实在在杀虫、杀菌,高性价比解决种植中的痛点问题。要知道,明德立达的微胶囊制剂能有今天的成绩,可是经历了十几年时间,才逐步在细分市场找到了方向。

各行各业都存在内卷。内卷可以是个贬义词,因为内卷带来的结果是大家都难干;但是内卷也可以是个褒义词,因为内卷,最终逼迫行业内的一些智者主动求变,最终靠科技创新打破僵局,从而引领行业变革,走上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农大师兄

编辑:马小如

审核:王梅红

监制:郑红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